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

至今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风雨历程

本期《鉴圳》为您讲述

炸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蛇口工业区

说到深圳,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特区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其中,蛇口工区炸响的“改革开放第一炮”,如今再回顾仍然让人心潮澎湃。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1)

2019年的蛇口,遍地都是现代化建筑,高楼林立。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2)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时间倒回三十多年前,蛇口还只是一个沿海小镇,背山面海,自然环境良好。也因为靠海,当地村民主要靠打渔为生,生活单调而重复。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3)

(1978年7月,蛇口渔业一村一网打鱼足有一吨)

直到1978年,这块世外桃源之地的命运被彻底改变。这一年,香港招商局向中央提出在蛇口划出一块地作为工业用地,这就是蛇口工业区的源起。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4)

( 蛇口工业区正式动工)

时间来到197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自此,这片占地只有10.85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同年7月8日,轰隆隆的开山炮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片土地长久以来的荒凉终于被打破,有了生机,有了活力。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5)

(蛇口开山炮)

建设初期,蛇口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是建造600米的顺岸码头。为调动工人积极性,时任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袁庚拍板,制定了拉泥土的运斗车“每超一车奖励4分钱”的制度。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6)

(20世纪80年代 蛇口初建时画面)

从“4分钱”起步,蛇口开始了全面改革。

1981年8月,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招聘用人。

1983年10月31日,率先实现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岗位工资,迈出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等等。

从1979到1984年间,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7)

(蛇口工业区“五通一平”现场)

大家耳熟能详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正是从蛇口响起。

不过,这块巨型标语牌在当时,却一度成了反对工业区改革者的“火力集中点”,以至于当年曾多次竖起,又屡被拆下。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8)

(1981年底,竖立在蛇口工业区的标语牌)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在视察蛇口时,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提出肯定和赞许,这一口号终于响彻全国。

此后,兴于蛇口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和“敢为天下先”等理念,也都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时代强音,并诞生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批具有"蛇口基因"的优秀企业。

也正因此,蛇口被称为“单位面积培育知名企业最多的地方”。

蛇口工业区生产总值 鉴圳蛇口工业区(9)

(蛇口工业区全景1984-1996)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2015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承担起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使命,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区域之一。

深圳湾波澜壮阔,蛇口总是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崭新的精神面貌,让深圳人为改革开放自豪,而蛇口精神,也将引领着这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片区。

图片支持:深圳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