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临县来说,人口超60万,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也即该县与陕西省仅一河之隔。在历史上,临县因为一条河流而得名。

山西县级市人口大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60万)(1)

首先,临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在地理位置上,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也即该县与陕西省仅一河之隔,或者说是地处山西、陕西两省的交界处。临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52″一38°14′19″,东经100°39′40″一111°18′02″,总面积达到2979平方公里。就临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临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长平之战后,该地区改属秦国的疆域。

山西县级市人口大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60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吕梁市临县一带属太原郡这一建制。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在该地区设立临水县,属西河郡。公元140年,也即东汉时期,临水县并入离石县,仍属西河郡。东汉末,西河郡并入太原郡,今临县一带随属之。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临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魏黄初二年(221年),曹魏再次设立西河郡,该地区仍属西河郡。晋朝时期,该地区属离石县。北周时期,在该地区设立乌突郡、乌突县。由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临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

山西县级市人口大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60万)(3)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郡,改乌突县为太和县。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改州为郡,临县属离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也即唐朝建立后,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今临县一带属之。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该地区属河东道石州临泉县。彼时,河东道,辖境在黄河之东故名,故名,东距常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行,。宋朝时期,该地区分属临泉县、定胡县,隶属石州,属河东路。南宋时期,在该地区设立临水县,属石州。

山西县级市人口大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60万)(4)

最后,公元1261年,改临水县为临泉县。一年后,临泉县升为临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临州降为县,属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据光绪《山西通志》,临县以县城东临湫水(又名临川河)为名。明朝中后期,临县改属汾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后,临县属山西省汾州府。到了1914年,临县属冀宁道。1928年,临县直属于山西省。1971年,临县属吕梁地区。2004年7月,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临县属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临县总面积达297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6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