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查出HPV感染怎么办?HPV疫苗是否接种得越早越好?……随着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快速普及,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被广泛关注,相关问题不断被提及和热烈讨论,但同时由于传播信源的良莠不齐以及传播媒介的作用复杂化,受众接触到越来越多干扰信息和误传谣言,无法掌握到宫颈癌及其预防的正确医学知识,甚至影响到正常就医。

为避免大众被错误信息引导,进一步普及更加科学并且贴合女性实际需求的医学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研究员赵更力、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及多位专家,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多年行医经验以及对保障女性健康深沉的责任感为根底,向大众传递科学易懂的宫颈癌热点防控知识,维护女性健康和家庭幸福,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并且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的恶性肿瘤,但是,我国宫颈癌2020年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人数约5.9万,相当于每5分钟就有1名女性罹患宫颈癌,每10分钟就有1名女性死于宫颈癌。

科普女性应知的宫颈癌预防小常识(权威专家悉心梳理)(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研究员赵更力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实际上最主要就是高危型的HPV持续感染,性行为是HPV感染的最主要的途径。有了HPV感染之后,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的几率就会增加。”赵更力副研究员介绍:“很多数据显示出, HPV感染率在人群中是比较高的,并且年轻女性人群在宫颈癌的发病比例有上升趋势。”

根据致癌性的不同,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目前已发现的高危型HPV有14种。宫颈癌(包括鳞癌和腺癌)中检出的HPV中,最常见的是HPV16和HPV18型,全世界超过70%的宫颈癌病例都与持续感染这两个高危型HPV有关。在中国,子宫颈鳞癌患者中高危型HPV 感染率为97.6%,超过84.5%宫颈鳞癌病例与16、18型HPV病毒感染有关。从高危HPV感染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通常需要10-20年 ,免疫力低下者进展时间较短,仅需5年左右。

科普女性应知的宫颈癌预防小常识(权威专家悉心梳理)(2)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

王临虹教授介绍提醒:“对于宫颈癌,最重要的就是病因的预防,从源头阻止HPV感染,最重要就是接种HPV疫苗,并且在一定年龄后就接受宫颈癌定期筛查,尽早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尽早治疗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宫颈癌的发生。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以为宫颈癌离自己特别远。”

尽早接种HPV疫苗,尽早获得保护

“宫颈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癌症,有三级预防措施,其中HPV疫苗的接种是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在适龄女性来进行宫颈癌筛查也是非常非常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 王临虹教授表示:在这几个方面如果做得非常成功,就能够有效地遏制宫颈癌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国际上已经有了许多经验来证实。

9-14岁小年龄女性被世界卫生组织论证为HPV疫苗最重要的接种人群,并且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HPV立场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在9-14岁人群中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针对一些对于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会影响发育的担忧及HPV疫苗安全性的困惑,赵更力副研究员解答道,“全球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到国家免疫规划当中了,而且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通过了全球应用,HPV疫苗从2006年上市已经十几年了,多项检测和评估都显示了HPV疫苗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另外,小年龄女性打完2价疫苗后,最重要的两种高危型HPV感染被阻断,没有必要再接种其他价数的疫苗,但要注意到了30岁以后一定要定期筛查。”

掌握科学知识,主动预防宫颈癌

2020年9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通知》明确提出“完善宫颈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要推进适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试点工作,促进70%的妇女在35-45岁接受高效宫颈癌筛查。

“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下已经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出台,建设形成了宫颈癌综合防控体系,这是非常可喜的。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多做科普和推广,但最重要的是大众去更好地了解宫颈癌防控相关的知识,主动地实施相关防控措施。” 王临虹教授表示,“这是广大宫颈癌防控领域的专家编写《宫颈癌预防热点50问》的初衷,这本书不仅是送给广大女性朋友的礼物,也能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者的一个参考手册。”

“这50个问题不仅来自网络征集,是大众问得特别多的问题,也包括临床专家在平常工作中,被问得较多的一些问题,筛选浓缩出50个。专业权威、针对性特别强, 并且语言通俗简练,可达到好的科普效果。”赵更力副研究员介绍,近期《宫颈癌预防热点50问》已经经过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上线对外发布,大众可通过人卫APP免费下载。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