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the hip, DDH)是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改名而成,又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较常见的发育畸形疾病。发病率约0.91%~8.20%。病因尚不十分明了,除先天因素外,后天性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X线片1.髋关节骨结构的改变
(1)髋臼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上缘倾斜度增加,髋臼穹隆部变浅呈碟形或三角形,髋臼角加大(图1、图2、图3、图4a、图6a),正常此角为30°~12°,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出生时为30°,1岁左右为23°,2岁为20°,以后每增加1岁,髋臼角减少1°,直至12岁基本恒定于15°左右。髋关节脱位时髋臼角明显增大,甚至可达50°~60°。
(2)股骨头骨骺出现晚于健侧,且较健侧为小,其外形不规整并稍变扁。
(3)股骨颈缩短,内缘凹陷,股骨前倾角增大,严重者前倾明显,可使大转子突向髋臼侧。
(4)患侧股骨发育细小,骨盆发育小,骨盆向健侧倾斜。
2.股骨头位置关系的改变
包括半脱位和全脱位。对于6个月以上股骨头骨骺已经出现的婴儿及儿童,诊断较容易,有下列表现:①股骨头骨骺向外上方移位,并可与髂骨形成假关节;②沈通线不连续;③股骨头骨骺位于帕金方格外下象限为半脱位(图3),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图1、图2、图4a、图6a)。
图1 左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X线片,示左侧髋臼变浅,髋臼上缘倾斜度加大,股骨头骺变小并向外上方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区内,同时股骨颈缩短,股骨变细变小。
图2 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X线片,双侧髋臼上缘倾斜度加大,股骨头骨骺变小,头骺脱出髋臼向外上方移位。
图3 左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双髋正位片,示左侧髋臼穹窿部变浅,上缘倾斜度增大,股骨头骨骺未出现,股骨近端向外上方移位,关节上方间隙及内侧间隙均增宽。
全脱位分三度: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缘对于6个月以下新生儿,由于股骨头骨水平;Ⅲ度: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骺尚未骨化,观察较困难,可借助以下测量指标帮助诊断:①Von Rosen(外旋外展位)摄片法:婴儿仰卧位,双下肢外展45°,尽力内旋位摄片。正常时股骨干轴线的向上延长线,经髋臼外缘相交于第5腰椎与第1骶椎平面以下。脱位时此线则经髂前上棘相交于第5腰椎与第1骶椎平面以上。此法个别患儿在外展、内旋位有自然复位的可能,注意其结果可表现为正常。②通过测量关节上方间隙及内侧间隙判断:正常髋关节上方间隙均值为9.5mm,内侧间隙均值为4.3mm,若上方间隙﹤8.5mm,内侧间隙﹥5.1mm,为可疑髋关节脱位;若上方间隙﹤7.5mm,内侧间隙﹥6.1mm,可诊断为髋关节脱位(图3)。
(二)CT髋臼外上缘水平层面与髋臼面形态变形,外缘内凹,局部缺损;髋臼浅,呈板状;股骨头外形明显变小,形态可为不规则状,或出现裂纹及密度高低不均和局部缺损等变化;髋臼对股骨头包容度变小(图4b、图5a),股骨头与泪滴间距增宽,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图4c、图5b)。
(三)MRI髋臼变浅,上缘平坦,呈碟形;髋臼顶软骨短缩、肥厚;股骨头骺较健侧小,严重者可出现不规则变形,同时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图6b~c、图7a~c);关节囊肥厚变形,股骨头韧带拉长、肥厚。
图4 左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女性,10岁。跛行7年余。近来出现左髋疼痛,跛行加重。a.双髋正位片,示左髋臼变浅,髋臼角加大,股骨头骺变扁,并向上外移位;b.CT平扫;c.冠状位重建,示左髋臼穹窿部变浅,股骨头向外后上方脱位,左侧臀大肌萎缩。
图5 左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a.CT横轴位平扫;b.冠状位重建,示左髋臼窝变小变浅,股骨头骺变小并向外上方脱位,左侧臀大肌萎缩。
图6 左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女性,2岁。发现跛行6个月。a.左髋正位片,示左髋臼窝变浅变小,髋臼角增大,股骨头与髋臼关系失常并向外上方移位,同时股骨头骨骺变小,股骨颈缩短;b.MRI冠状位T1WI,c.冠状位T2WI,示左髋臼窝变小变浅,股骨头骺变小并向外上方脱位,股骨头骨骺信号未见异常,关节内可见少量积液,左侧臀大肌萎缩。
图7 右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女性,10岁。发现跛行9年余。a.MRI矢状位T1WI;b.横轴位抑脂PDWI;c.冠状位抑脂PDWI,示右髋臼窝变浅,上缘倾斜度加大,髋臼顶软骨肥厚,股骨头骺信号如常但较左侧小,并向外上方移位,同时右髋关节滑膜轻度增厚伴少量积液。
来源:髋关节影像诊断学(第2版)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