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烟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吟诵着古人留下的不朽诗篇,我们也体味着古人经历的世间百态。无论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还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亦或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浪漫,都是一种诗意,且令人向往的生活。

杨万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景色(杨万里的这首诗)(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闲居初夏午睡起》,它所展现的就是一种令人向往的闲适生活。说到“闲适”,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王维,毕竟王维隐居期间的生活,用“闲适”二字概括再合适不过了。但王维的闲适,多多少少与禅密切相关,一般人想必很难做到。

不过《闲居初夏午睡起》的作者杨万里就不一样了,他的闲适往往还有一种童趣蕴含其中。而童心可谓是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杨万里的闲适生活似乎就更为被人们接受和向往。如在这首诗中,所描写的就是杨万里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儿童戏柳的情景。

杨万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景色(杨万里的这首诗)(2)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首先,诗的前两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着重表明的是题中“初夏”二字。即初夏的时候,梅子成熟了,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开始盛长,绿阴映衬到了纱窗上。梅子酸牙的感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杨万里用了一个“软”字,就比较新颖独特了。

杨万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景色(杨万里的这首诗)(3)

通常来说,“软”字,我们会想到“酥软”。而初夏午后,可以说是人身体最“酥软”的时间。有了“酥软”的状态后,自然就会有午睡的想法。所以下文中也就顺理成章地有了“日长睡起无情思”。另外,“软”字,也表现了杨万里当时闲居乡村闲散的意态。

杨万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景色(杨万里的这首诗)(4)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即午睡后不知道干什么,情绪很无聊,索性就看着儿童在那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便可以清楚地感知到杨万里的一种闲适、慵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除了他本身所具有的闲散意态外。

杨万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景色(杨万里的这首诗)(5)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环境因素所导致。因为身居乡村,也就远离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与黑暗,自然心情就轻松舒畅了起来。虽说炎热的夏天惹人恼,但我们看诗的第二句“芭蕉分绿与窗纱”,可见窗外的芭蕉叶起到了遮阳送凉的作用。如此一来,杨万里自然就能“闲看儿童捉柳花”。

而杨万里之所以“闲看儿童捉柳花”,还与他的无限童心有关。事实上,童心也是杨万里闲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杨万里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中就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之句。以及《舟过安仁》中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景色(杨万里的这首诗)(6)

纵观杨万里的这首诗,它写梅子软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都是体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尤其柳花戏舞,还包含了无限的童趣在其中。某种程度上来说,杨万里的这首诗,也写出了我们向往的生活。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如果要用一句诗来形容你向往的生活的话,你觉得是哪一句呢?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