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读杨慎的《词品》,发现他很喜欢给古人的作品排座次例如昨天文章里提到的苏轼《西江月·梅花》,被他认为”古今梅词第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杨慎十首经典诗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杨慎十首经典诗词(虽然作者籍籍无名)

杨慎十首经典诗词

前言

读杨慎的《词品》,发现他很喜欢给古人的作品排座次。例如昨天文章里提到的苏轼《西江月·梅花》,被他认为”古今梅词第一“。

今天介绍两首绝句,被杨慎认为:“柳词当以二首为冠”。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首的作者都不是著名诗人。

一、关于柳枝词

唐朝的很多七绝,都是用来歌唱的歌词。《柳枝词》就是其中之一

《柳枝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在唐朝易名《杨柳枝》或《杨柳枝词》, 开元时期已入教坊曲。白居易当时依照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当时诗人相继唱和,施肩吾、刘禹锡、李涉、张祜等为此词者甚多。

因为《花间集》中收录了《柳枝词》,所以后来也被《钦定词谱》作为一个词牌收录,叫作《杨柳枝》 。《钦定词谱》收入的是花间词人温庭筠的这首: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清朝诗人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中说过:

“ 唐 人《柳枝词》专咏柳,《竹枝词》则泛言风土。”

可见,《柳枝词》是专用咏柳的七言绝句。

那么,杨慎最看好的,是什么样的柳枝词呢?

二、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是谁栽?

杨慎说的第一首,作者不详。杨慎在《词品》中写道:

唐人《柳枝词》,刘禹锡、白居易而下,凡数十首,予独爱无名氏“万里长江一带开......”。此词咏史、咏物,两极其妙。首句见隋开汴河通江,次句“是谁栽”三字作问词,尤含蓄;不言炀帝而讥吊之意在其中。

从杨慎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这首咏柳词,不仅咏物,还有咏史吊古的含义。其诗云:

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是谁栽?

锦帆未落西风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第一句的长江一带开,指隋炀帝主持开通了运河。第二句引入了柳的形象,但是以问句的形式令人展开思索:隋堤上的杨柳是谁栽的呢?

这个疑问句非常含蓄,看破不点破,自然引发读者想起前代的隋炀帝杨广。

接下来并没有回答这个众人皆知的答案,而是忽然转折, 龙舟的风帆还没有落下,西风吹起,而龙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来。

后两句,是柳树身边发生的事,古柳依旧,物是人非。谁惆怅呢?用拟人的手法来分析,是柳树在惆怅,所以这句也有柳,是一首俯仰今古的咏柳词。

后两句,在晚唐的诗人胡曾七绝《汴水》中也可以看到: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锦帆未落,而战事已开,再也见不到隋炀帝的龙舟了。这两首诗非常相似,有什么关系不可考证,不过胡曾这首诗的第二句太直白。

另外,干戈起,也是直说,西风起,则有比兴的味道。这也是诗人手法的区别。

无名氏的这首诗,第二句写到了柳,被称为咏柳词,胡曾诗中无柳。无名氏的诗咏柳兼咏史,胡曾的诗也有景物的描写,也是一首咏史诗。

三、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另一首《柳枝词》,只言情,没有沉重的历史感,杨慎说这首诗是著名的歌女刘采春之女周德华的作品: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刘采春是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和元稹有绯闻。用现在的话说,其女儿周德华是星二代, 一家都是艺人。

不过这首诗,也有人认为是刘禹锡的作品,其诗与周德华的版本小有不同: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无论作者是谁,都可以肯定地说,改编自白居易的这首《板桥路》: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说完这首《柳枝词》的来历,再看看这首诗的特点。首先,没有了咏史的庄重,更像一首婉约的小词。宋朝秦观、柳永、姜夔、周邦彦等人的婉约词,都是这种风味。

曾经的约会地点,如今只有杨柳婆娑,当年的情人却一去无踪,没有半点消息。宋词中,有很多与此相似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周邦彦这首《少年游 ·黄钟楼月》: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但是含义与手法是一样的。

结束语

《柳枝词》,又叫作《杨柳枝》,即是七言绝句,也是歌女演唱的歌词。

从杨慎推崇的这两首作品,也可以联想到后来的宋词,无论咏物还是咏史,其中都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特点。

杨慎认为这两首是最好的《柳枝词》,您同意他的观点吗?

@老街味道

写出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认为:古今咏梅词,苏轼这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