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乾隆皇帝一生的最后一个大臣?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乾隆皇帝一生的最后一个大臣(给乾隆皇帝代笔的人)

乾隆皇帝一生的最后一个大臣

  在某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在花园里赏花,他开始吟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就在他不知道怎么往下接的时候,刘墉为他解了围,续了一句:

  飞入草丛都不见。

  这句写得真好,顿时化腐朽为神奇,本来上面的三句啥也不是,他这七个字一出,把整首诗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后面的情节有这首诗到底归谁的争论,乾隆意思说四句诗我写了三句,四舍五入,当然算我的。刘墉的意思,前面三句如果没有最后一句的神来之笔,只能算是小孩子数数。

  当然电视剧是胡编的,现实是乾隆留下了几万首诗,但是像他这样,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忙不过来,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写诗呢,所以他有代笔应该是肯定的,而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沈德潜。

  沈德潜六十六岁方得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在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考试的考场上,他被前来巡视的乾隆帝注意到了。后来沈德潜就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出入禁苑,与乾隆帝诗歌唱和,从此仕途亨通,连升数级。

  乾隆帝和沈德潜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诗友、忘年交。乾隆帝赐诗给沈德潜说:“朋友重然诺,况在君臣间。”

  沈德潜退休之后,乾隆帝对他仍恩遇有加,多次赏赐,几次南巡都没忘沈德潜,加封沈德潜为礼部尚书、太子太傅。

  然而沈德潜作为文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嘚瑟,他向家人和朋友透露了自己给乾隆代笔的事,并且叮嘱他们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沈德潜死了若干年后,这些话终于还是传进了乾隆皇帝

的耳朵里,于是他恼羞成怒,急火攻心:“他怎么乱讲话的啦,难道我不要面子的吗?”

  于是抓住“一柱楼诗案”,小题大做,最终追夺沈德潜的一切谥典官职,撤出乡贤祠内的

牌位,仆毁御赐碑文。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这句话中的“危”字,都作“正直”解,意思就是说任何时候都要做正直的事情,但有的时候要出言谨慎。(有人会说:“你翻译错了。”,我知道翻译错了,但是不方便说得太明白。)有时候,说实话,很危险。

  乾隆皇帝一直以来被视为有道明君,但他尚且如此。

  所以有些话不要乱说,“二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