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嘉禾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上映。因为李连杰主演的前三部珠玉在先,赵文卓主演的这部黄飞鸿系列很少被提及。前几天央视六套重播了这部电影,时隔多年再次观看,最大的感受是,这部影片被严重低估了。

黄飞鸿四大王者之风(被严重低估的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1)

《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影片从立意到武打都是不低于前三部的,尤其是影片着力渲染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前三部不能比拟的。

年轻的赵文卓替代李连杰出演黄飞鸿,青春洋溢,他和徒弟们之间不似师徒更像兄弟的戏谑,让这部总体色彩悲壮的电影有了一些喜剧的桥段,不至于风格太过压抑,而更具观赏性。

电影《王者之风》紧接《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而来,后者是武林派别之间的争斗,而《王者之风》将 “狮王大会”上升到国家层面,就这一点,《王者之风》的格局要高于《狮王争霸》。但电影里有处遗憾,黄飞鸿以一己之力挑战八国狮队,最后夺得桂冠,结局有点让人难以置信,多少有些阿Q的意淫,假如能联合武林众派别,齐江湖之力共同抗争,这样胜利的合理性会强很多,也更能体现王者的宗旨。

黄飞鸿四大王者之风(被严重低估的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2)

金庸先生有句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这点上说,《王者之风》是符合 “大者”的定义的,思想境界已然不是狭隘的武林江湖。见仁见智,我们还是先从影片的内容说起吧。

黄飞鸿夺得“狮王大会”的金牌后,北京广东会馆声名大振,各路武林纷纷前来祝贺。八旗将军府副都统瓜鄂成都亲自登门送还金牌,并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洋人为灭国人的意志,组建了八国狮队,向清廷挑战,为民族尊严,黄飞鸿决定和八旗军共赴国难。从这一点考证,黄飞鸿与八国赛狮应该是公元1900年5月28日那天,当然影片纯属虚构。

黄飞鸿四大王者之风(被严重低估的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3)

从未消停过的梁宽又闯下祸端,黄飞鸿又要将其“踢回佛山”,梁宽怎肯错过与八国狮队的大战,和鬼脚七、小滑头向十三姨的妹妹十四姨求助,十四姨在北京办了一家报馆,想通过办报开启民智,黄飞鸿和十四姨在推广报纸过程中终于悟出,要开启民智,必须先从兴办教育开始。这个桥段内涵深远,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沾血的馒头”。

这不是一个为了拔高而硬插的桥段,国人的愚昧麻木继续在红灯照一众仙姑身上得到体现,她们无知地认为灭洋就能振兴大清,对洋人不分善恶地一味施以刀剑,黄飞鸿出面制止,关于义和团和红灯照近年来已有了客观评价,这里不多说,影片能在央视播出,这已经表明主流媒体的态度。

黄飞鸿四大王者之风(被严重低估的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4)

红灯照绑架了黄飞鸿的家人徒弟以作要挟,黄飞鸿救出家人后,错过了与八国狮队比赛的时间,瓜鄂成都孤身奋战,血洒赛场。影片着力突出瓜鄂成都之死的悲剧色彩,这是落后的悲剧,也直指是红灯照即国人内斗的悲剧。

黄飞鸿拜祭瓜鄂成都是影片最悲壮之处,也是影片的一处高潮。悲怆的《将军令》中,黄飞鸿带着一只重孝的蓝白狮子膝行至瓜鄂成都的灵堂前,狮子眼中似乎也满是悲愤,黄飞鸿撕下一截衣襟,写血书向八国狮队挑战。

此情此景,银幕上下无不动容,观众更是热血沸腾,这是影片的最亮点,堪称黄飞鸿系列的最经典场景。

黄飞鸿四大王者之风(被严重低估的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5)

《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将个人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资深“黄飞鸿电影迷”毛毛头就对《王者之风》赞不绝口,央视六套数次重播也证明了这部影片绝不是狗尾续貂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