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

古代中原地区有大象吗?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研究,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商周,除西周早期有一段很短的寒冷期外,黄河流域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有点接近现代南方,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大象在当地生存繁衍。

甲骨卜辞及考古发现显示,从商王武丁时期,到帝乙、帝辛(商纣王)时期的田猎卜辞中,均有捕获大象的记载。殷墟还发现了使用驯化的象作为祭牲的象坑。又有《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用白话文说就是:周成王即位,殷商的遗民叛乱,成王命令周公去讨伐他们。商人驯服大象,在东夷肆虐。周公就率领军队追逐他们,直至江南。于是创作了乐曲《三象》,以此来赞美周公的功德。

后来,由于气候变冷,加上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中原地区的大象失去生存条件,因此绝迹。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2)


(176)为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3)


字形演变: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4)


本义溯源:

甲骨文“爲(为)”,画一头大象,壮实的身体,大大头颅,最显眼的是长长的象鼻。在大象的长鼻子前端画一只人手。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5)

对于这样的构形,大多数人都按照罗振玉先生的解释,认为这是人牵着大象去干活,役象以代劳,这是由于不知道“为”字的相位表意,这样理解是有问题的。 其实有更贴切的解释就是:以大象的鼻子如同人手一般灵巧和自如,来表示“做”、“干”。引申后又表示“相像”、“是”、“帮助”等义。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6)

金文“爲”,上部的表示手的“又”变成了“爪”,象的构形仍保留,含义还是不变: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7)

石鼓文和小篆“爲”都是从爪从象形,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8)

石鼓文“爲”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9)

小篆“爲”

隶变时,笔画标准化,从此看不出大象的形状了: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0)

隶书“爲”

楷书则承续了隶书字形: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1)

楷书“爲”

草书时,笔画不断简化,出现了左下的“为”: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2)

由草书“为”而来的楷书,成为简化字的标准字: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3)

楷书“为”

由上可知,“”的本义:以大象的鼻子如同人手一般灵巧和自如,来表示“做”、“干”。引申后又表示“相像”、“是”、“帮助”等义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4)


衍生含义: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5)


先哲名言:

无为而无不为

语出《道德经·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话文:

研究世俗学问,伪诈奸邪一天天增多;修行自然天道,私欲私爱一天天减少。减少而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状态。

顺应自然不妄为,就能够无所不为。治理天下经常凭借无所事事,等到有所事事,实行苛政,就不能够治理天下了。

(摘自《老子》,中华书局版)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6)


其他汉字解释:

宝 、 产 、 儿 、 方 、 封 、 复 、 合 、 解 、 禁 、 进 、 可 、 克 ......

更多:“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系列之便捷检索


本号其他文章分享:

汉字从古至今字义的演变(越原始越深刻)(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