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多、敏感、巨难哄的娃

五一外出,好久不见的朋友拖家带口地见面了,娃们在一旁的沙坑中玩得火热,我们几位老母亲趁着这“天赐良机”开始忙里偷闲。

聊完疫情宅家“修仙”的日子后,我们又聊到了找工作、买房子的话题,兜兜转转,话题最终还是落到了熊孩子身上。

小雨妈妈说:“今天要出门前,我快被气死了。”

见我们一脸诧异,小雨妈妈接着说:“收拾完大包小包、给小雨换好衣服后,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临要出门了,小雨又非要换长外套穿,35度的天气,穿这玩意儿干嘛,我把小雨拿过来的外套放到了沙发上,准备换鞋出门时,小雨就不愿意了,非要穿那长外套,威逼利诱后,他还是要穿,我心想‘穿就穿呗,等坐上了车再给他脱了’,于是就随他了”

“到换鞋了,又要穿之前那双‘兔兔鞋’,额,感情到现在他疫情宅家过冬的这段日子还没过完呢?!天也热,我也热,脾气一上来,我抱起他选了一双鞋子就去地库了”

“在去地库的过程中,小雨边哭边用小手打我,在车上也只看窗外,压根都不瞧我。我以为这样就过去了,结果半路他又要喝水,看到我拿的是保温杯就又开始作了起来——‘我要新的杯子,我不要用这个’还让爸爸现在开车拐回去……也不知道他怎么这么多事儿呢”小雨妈妈一口气把话说完了。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1)

听完小雨妈妈的吐槽后,其他妈妈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吐槽了起来:

“我家琪琪事儿也很多,饼干要从一头吃,不小心弄断了还要你去修;面条要吃一整根的,一旦发现有断的就立刻推碗不吃了;从不在学校拉​臭臭,死活都要憋到家里去解决”琪琪妈妈说道。

“我家也是,电梯都得他来按,你一时忘记按了一下,他就给你生气,搞得我好几次自己坐电梯时都忘记按电梯了;还有开门,得他自己用钥匙打开才行,你要去帮他,他还跟你急;晚上睡觉必须得把水杯放在他那边的床头柜上,忘记放了或放错了,就是二半夜也得去纠正”涵涵妈妈说完,自己都无奈的笑了。

“我家糖豆也是这儿,从出生开始,就敏感需求高——抱着走来走去才能睡着,一停下来不出半分钟就会醒;外出上厕所很难,不是说有味儿,就是觉得和家中的马桶不一样;晚上读书,拿的所有书都要读完,就算他睡着也不能停下来,否则一定会很神奇的醒过来;拉的臭臭要自己亲手按按钮冲走,有次Z先生在家带他时顺手帮他冲了,糖豆又是哭又是闹的,就差逼着Z先生将臭臭捞回来了”我说道。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2)

说完,老母亲们相视一笑,仿佛在说:“我懂我懂~~”

可孩子为什么会这么事儿多、敏感、巨难哄呢?

敏感高需求孩子

像糖豆、小雨这样的“多事”娃,其实属于敏感高需求孩子,我们觉得他们事儿多、要求多、易情绪化、难搞,其实这是他们天生情感细腻、做事力求完美、观察敏锐的表现。

那么,哪些孩子是敏感高需求孩子呢?

关于“敏感高需求孩子​”,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伊莱恩▪阿伦给过一个概念——“敏感高需求孩子是那些与生俱来就对细节捕捉敏感的人,他们能迅速捕捉到细节的变化,并作出比普通人更强烈的反应。”

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又有哪些表现呢?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3)

言而总之,就是事儿多、敏感还特别难哄!

敏感高需求的孩子是后天教出来的吗

敏感高需求孩子的妈妈,看到别人家的天使娃就会特别的羡慕,曾经我也为此很苦恼,看到别家孩子那么好哄好带,自己心中就会“不平衡”:“人家的孩子给什么就吃什么,从来不挑;困了随便拍两下就睡了,扔个玩具就能玩儿半天;从不会满世界的找妈妈,更不会挂在妈妈身上不下来……”

庸人自扰了好一阵子,我才了解到,像糖豆、小雨这样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极少数。

心理学博士伊莱恩▪阿伦通过研究发现,有20%左右的孩子都是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只是,在20%的孩子中,有大约80%的孩子是出生在一个“不敏感”的家庭中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其中80%的孩子的需求经常被家长忽视,或总是被粗暴、冷漠地应付。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有敏感高需求的孩子,是家长“不敏感”的错。

家长之所以对这样的孩子感到苦恼,一部分是因为孩子“事儿多又敏感”的行为,另一部分是因为来自他人的评价:

别人嘴中的评价会让这类孩子的家长很心烦,虽然别人只看到了孩子“事儿多、敏感又难搞”的那一面,而孩子家长却知道,孩子身上也同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细腻又丰富的情感,能及时察觉到他人情感需要并给予关心。

假如真的按照他人的建议,在孩子“作”的事情上种种强迫他——不喜欢吃的东西硬是让他吃,逼着让参与社交……这孩子不就是在受罪吗;可假若放任不管,让孩子随性成长,孩子若真被惯坏了可又怎么办呢?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4)

他人说的多了,难免会让人怀疑“孩子事儿多、敏感又难搞,是不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问题”。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家长肯定不是一两个,在这里,我要跟众多敏感高需求孩子的父母澄清一下:敏感高需求孩子自身的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特别敏感的,他们全部的感官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级戒备”的状态。除此,他们还拥有着极为丰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它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能将身体的一切情绪都无限放大。绝大多数人觉得无关痛痒的事情,在这类孩子身上,都会有强烈的反应。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5)

这样看来,“敏感高需求”非但不是缺陷,反而还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特殊能力。

所以,不要净听信那些说你家孩子“有问题”的话,更不要让孩子听见。当然,这样的话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教育方式还有提升的余地、改进的空间。要记住的是,孩子的事儿多、敏感又难搞不是你一手培养出来的,也更不是孩子本身的错。

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事儿多、敏感又难搞

虽然敏感高需求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但通过后天的适当引导,孩子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安妮▪斯特莱特教授在跟踪1300+个孩子后发现,若孩子的主要看护人总是忽视或敷衍敏感高需求孩子的需求,那么到小学阶段,这些孩子就特别容易成为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孩子”;但若主要看护人能体贴、温柔地对待敏感高需求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也更容易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就拿小雨妈妈举的例子来说吧,小雨在学习上基本就不用大人操心,自己主动预习、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时,非要全部弄懂才罢休,更重要的是,在以往的考试中,小雨几乎就没有因为马虎大意而丢分的情况发生。

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敏感高需求孩子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不仅能观察到更多细节,还能深度思考,进行配合。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6)

所以,敏感高需求这个特质,其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在于家长是如何对待的。只要引导得当,孩子在将来就能是一个懂事、体贴、细心、沉稳的暖心娃。

那么,该如何对待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呢?

1.及时回应

遇到新事物不敢尝试,或需要满足他若干个条件后,孩子才愿意去尝试一下,普通孩子是如此,敏感高需求的孩子更是如此。

糖豆在一开始是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儿的,就算我在一旁站着也不行。后来我就告诉他:“那个不是我们单元楼里的宏宏嘛,之前你们还在一起玩儿过呢。这次他也在,你就跟着他一起玩儿吧!”

糖豆听过后有些心动,但还是没有迈出那一步。

“去吧没关系,妈妈会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你,保护你的”糖豆还是有点迟疑。

之后,糖豆还是要我来陪他玩儿,我想了想,就拿出了泡泡器弄出来了好多泡泡,一些小朋友被泡泡吸引了过来,纷纷和糖豆一起来抓泡泡玩儿,混熟了,糖豆才主动敢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当然了,前提是我得在一旁看着~~

敏感高需求的孩子脑回路复杂,想得多,要求的也多,多正面回应孩子的要求,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让孩子把有利于自己的那些条件放进脑回路中自我权衡,而不是自己在一旁乱想,越想越害怕,直至直接拒绝去做尝试。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7)

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有些孩子是借机耍赖故意提条件的,若想准确判断,还需要在平时多主动去了解孩子、与孩子多磨合才行。

2.爱的抱抱

父母也是人,是人就是有脾气的,我们不可能去满足孩子提出来的所有要求,也不可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耐心对待孩子。

有次,糖豆看电视有点久了,我就和他商量:“看了好久了,电视要休息一下了,宝贝也要休息休息了”,糖豆直接回了句“不要”后,就又沉迷在了动画片中,眼看着他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就拿起来遥控器,边告诉他我要关电视了边按按钮,糖豆看到被关闭的画面后,就上来抢遥控器,抢不过还边哭边用手打我。

​我当时就生气了,立刻按住了他,打了他两下屁股。之后糖豆哭得更大声了,狠狠摔了一下门,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了。当时我也是在气头上,也无暇顾及他,就这样,我两在各自的地盘冷静着……

过了一会儿,房间的门开了,糖豆一边抽泣一边走了出来,我看着他那小可怜样,就抱了抱他,告诉他我刚刚为什么会动手打他。等我解释完,糖豆亲了我脸颊,用衣袖抹干了泪水,就拉着我去玩儿积木了,而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孩子要求没有被满足时哭闹很正常,家长一怒之下动手打了孩子也很正常,怎么去处理这这件事不是最先要考虑的,要先做的是拥抱孩子、接纳他的情绪、与孩子达到共情。

缺乏家庭关爱孩子怎么办(事儿多敏感巨难哄)(8)

对于敏感高需求的孩子来说,能切实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永远比如何解决问题排得更靠前。

结语

敏感高需求的孩子事儿多又难搞,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家长要给予多多的包容及支持才是。但同样的,敏感高需求孩子也能带给我们普通孩子无法给我们的成长惊喜——更多的体贴、关心给我们。

做家长的越是能平静、宽容接受他们与生俱来的特殊“体质”,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就越能释放出强大的力量来回馈你、滋养自己。

这样的孩子或许在长大之后不一定能成为大家口中的“成功人士”,但温柔细腻、做事稳妥的品格,对父母、对家庭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成功”啊!

愿每个敏感高需求的孩子,都能被宽容、耐心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