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与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四市联动举办“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
在韶关浈江、坪石的活动主会场,广东话剧院、广州交响乐团、韶关学院等机构将现场演出当年的抗战文艺作品,广州交响乐团将首发近期录制的《马思聪作品集》,并举行捐赠仪式。
据悉,本次活动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展现。2019年6月,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在开展西京古道乐昌段技术指导时,发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在韶关乐昌坪石办学的旧址,并扩展至梅州、清远、云浮多市。由此,一段鲜有人知的学术烽火岁月浮出水面。
△坪石镇旧照
一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单位以及“三师”专业志愿者多次到实地进行调研,组织考证了一批历史遗址遗迹,《资本论》中文译者王亚南、音乐家马思聪等多位先师人物在粤北的感人事迹被挖掘出来,一系列遗址保护、展示宣传、研学旅游等活化利用工作也相继展开。
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年来协助华南教育历史基地提供历史资料的文化教育界人士络绎不绝,如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陈群,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中科院数学研究院席南华院士,黄旭华院士,叶叔华院士,黄本立院士,吴永彬老师、詹伯慧教授等等。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也提供了大量资料支持。
随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逐步建成,这些粤北小镇久违地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众多华南中高等院校师生前来“历史寻根”,成为新的研学热门地。
△南方日报9月1日A05版报道
抢救性发掘多处文化名人遗迹
近日,“三师”专业志愿者们沿着武江两岸的村落寻访发现,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就坐落在坪石东南20里外的管埠村。据史料记载,1942年,马思聪来到这里任教,是不分系的教授。在那段颠沛流离的抗战日子里,他迎来了创作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完成了《第一交响曲》与《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代表性作品。
△马思聪和夫人
“抗战时期,曾辗转在此办学的高校远不止中山大学。”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省立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学校和以培正培道联合中学为代表的港澳地区学校纷纷内迁至粤北乐昌坪石、浈江大村、连州东陂等地,开始了长达5年的烽火办学艰苦岁月。
办学期间,各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宣传抗日救亡,坚持学术理想、践行知识救国,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学子,走出了一大批为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这些学校成为现今中大、华工、华师、华农、广美、广体、仲恺农学院、惠州师范学院和华附、省实等知名高校和中小学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知名高校和中学的根脉所在。
为了完整记录和重现这段历史,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三师”专业志愿者先后多次走访粤北抗战遗址,逐步确定多个院校的办学旧址,并将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及重要的史料记载编写成《抗战时期粤地教育历史纪事》,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核心高校之一,韶关学院也发挥专业力量挖掘诸多史料,包括建设《资本论》与王亚南文库、开展文献调研收集和研究,整理完成了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东吴大学抗战时期粤北韶关迁办记,以及27位广东籍教授故居的收集整理等,并编辑出版了3期《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究资料辑刊》。
打捞历史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在坪石老街上,几栋联排的二层青砖房平凡无奇。据村民回忆,这里曾是当年中山大学校本部的图书馆。身处战乱时期,学生能在图书馆里看书,已是难得的享受。
△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定友图书馆片区
1934年,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在迁徙中使用了299个木箱,装运有21万册中外图书、90万册杂志。抗战胜利后,主持图书馆事务的教授、中国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杜定友四处奔波,最终只抢救回3万多册。
记者了解到,在坪石老街图书馆旧址上,规划团队依据史料记载,正在修缮、还原一座新的图书馆——定友图书馆。为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师”志愿者团队陆续捐出了一大批珍贵书籍。
“事实上,它‘隔空’完成了杜定友当年的一个念想。”曹劲说,国立中山大学迁至坪石时,杜定友作为图书馆馆长曾给校长许崇清写下一封信,信中他谈到,他准备设立三个图书室,其中坪石的图书室一定要对当地的老百姓开放。而今年9月,这座图书馆将如约与公众见面。
此外,见证马思聪和许幸之两位教授深厚友谊、留下二人漫步足迹的管埠罗家渡松林也将打造为景区,游客循着林间小道走向渡口,还能看到许幸之写在《追忆与马思聪在林间的漫步》文中的花岗石实体;在坪石天文台山上,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遗址也将作为景点向公众开放,相关展览也在筹备当中。
粤北四市联动 连缀学术抗战历史图景
在战火纷飞中,多所学校数次搬迁校址,足迹遍布韶关、清远、梅州、云浮多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办学遗址被发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已经扩展至粤北4个地市,连缀成一幅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学者奔赴粤北科教救国、学术抗战的历史图景。
在韶关,坪石基地曾是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岭南大学农学院等多个办学旧址的所在地。其中,国立中山大学各学院都分布围绕在坪石100里的范围内,选址大多分散:如理学院设在坪石塘口村,法学院设在武阳司村,师范学院设在管埠,文学院设在清洞村,工学院设在三星坪村,医学院和研究所设在乐昌县城……
自去年起,由“三师”志愿者、原华南工学院建筑学院历届学子及省内各高校学子捐资建造,为各学院设计制作的9根“纪念柱”已经完成立柱施工,正投入展览使用,场地整理、相关建筑的信息牌安装等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记者看到,每个学院的信息柱都独一无二,柱面上被分割成40个用瓷片贴合的小方块,瓷片上烤制了对应学院的图像史料,包括学院标志、校歌校训、杰出师生、档案名册、毕业名册的图片,甚至还有当年学生们做过的考试题目。
此外,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10间历史建筑和法学院办学旧址3间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学纪念园、三星坪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纪念地、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办学纪念地、长尾洞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办学纪念地、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办学纪念地等5个纪念地项目正在推进中,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同在韶关的犁市镇大村则坐落着岭南大学(其农学院后并入中山大学,亦是华南农业大学前身)、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的办学遗址。虽然这些遗址现均不存在任何地面遗存,但通过实地勘察、村民访谈及历史资料的梳理比对,已基本推测出校园原貌,并找到重要建筑的原址。据修缮团队介绍,目前已对现存村委旧办公楼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为前期的华南教育历史展览馆,并于去年举办了“冼玉清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活动”,让参与者、当地村民充分了解感受这段教育变迁史。
△结合考古勘察、历史资料、村民回忆推测岭南大学校园旧址原貌
在梅州,抗战时期搬迁至此的学校包括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广州大学、岭南大学等8所高校,以及广东省立仲元中学、华南中学、广州私立国光中学3所中学。目前,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专家委员会”专家曹天忠及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和史料挖掘,8月初已形成《华南研学•梅州纪念馆项目建议书》。
1945年1月,日军侵占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所在的湖南章宜栗源堡,并派兵南下侵扰管埠、梅花等地,坪石陷于被敌包围之势。在此万分紧急情况下,中山大学通告紧急疏散,被迫迁校至梅县。研究院、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及先修班的大部分师生在梅县自觅“大屋”上课,其它的学院大部分暂驻梅县周围,如法学院在蕉岭路亭,工学院在兴宁东坝,师范学院在龙川龙母。
据介绍,梅州将因地制宜复建原兴宁市高级工业学校礼堂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文化礼堂,礼堂内以文化陈列展览和开展爱国教育为主。此外,还将打造一个沿江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中大工学院”兴宁办学纪念园,并设立农事教育培训基地及抗战迁学纪念馆,开展农事教育培训、农学专业交流、校史教育,对农耕文化、迁学历程、重要相关人物事迹进行陈列展示。
在清远,连州市东陂镇等地曾是原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及附属中学(华附前身)在抗战时期的办学地。为纪念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林砺儒先生,修缮团队在西塘村五福公祠——原省立文理学院本部旧址内设立砺儒书舍,于2019年国庆开始对外开放,并初步形成区域旅游游线规划。
在云浮,抗战期间在当地办学的各校旧址及空间分布覆盖了18所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分布在原云浮县、罗定县及郁南县等地。目前,当地已委托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编制省立文理学院(梁家庄园)、省仲恺农工学校(国宝黄公祠)修缮方案,初步拟定了活化利用思路和方案。
将延伸拓展成为大湾区共同记忆
“您好,坪石先生!”韶关乐昌坪石三星坪村内一处旧建筑前,一声声稚嫩又嘹亮的问候响彻在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上空。这是30名平均年龄只有10岁、来自广州与韶关两地的小学生,正在参加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烽火中的课堂——坪石抗战教育主题研学”活动。
去年国庆,广东省博物馆、南粤古驿道网及广之旅、广中旅等省内旅游集团推出的“韶关乐昌坪石古村游”等主题线路成为国庆旅游市场的“网红”,多个首发团全部爆满,一位难求。
“研学团让我对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也更能感受到当时前辈们坚持求学的信念。”来自广州市体育西路小学的余悦说。
记者了解到,坪石是最早开展研学活动的基地,已多次迎来广东省中小学、大学的学生团体,也多次接待了面向大众的旅行团,反响热烈,初步形成了游径规划图。
据统计,6月份以来,韶关两个研学基地共有5000多人次参观学习,陆续开展了“工农革命军坪石大捷战场 中大工学院抗战教育游径”——重走长岗岭西京古道活动、“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星火精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浈江分会场、华南研学“七一”主题党日、“追忆先辈足迹·重温烽火岁月”华南研学纪念八一建军节活动等。
在华南研学“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中,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学校韶关籍在读学生代表以及韶关学院、乐昌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代表近200 人,共同走进坪石武阳司村,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亚南书舍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并举行了华南研学导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和“探寻历史的足迹——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实践成果征集大赛”启动仪式。
△游客正在参观亚南书舍
位于清远连州的“华南研学”,则以特殊的方式迎来了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星云队”。队伍采用云实践的下乡形式,以研学基地相关的历史文化等资源为基础,开展直播带货、云研学、在线旅游、线上调研帮扶等活动,成功开发出8节有历史感、责任感、趣味性的云研学系列课程。队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更多人宣传“华南研学”,激起人们对于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思考,并助力连州经济、文旅、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悉,目前广东正在全力推进全省首个国家公园——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或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既增加国家公园的科技含量又展示学科史。其中,作为乳源林场登南岭第一峰入口,南岭公园生态博物馆的专馆现已开始布展,引入抗战时期粤北师生野外调查成果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合理规划研学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韶关、清远、梅州、云浮4市将建立和完善基地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等公共服务内容体系,积极开发特色民宿、精品客栈、特色饭店、农家乐等主题酒店,进一步探索研学基地运营管理模式,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为研学旅游人员提供高效和多元的服务。
“未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还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专场推介活动,让这段华南教育史走进大湾区,走进华南高校,走进广大师生、市民的心里。”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筹】李培
【记者】黄堃媛
【通讯员】李晶 王成晖
【作者】 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