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疫情突发,牵动了全国人民的神经,更是揪起了我的心。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

因为“有所思,在南京”!在南京,有我的师长;在南京,有我的同窗;在南京,有我的亲朋故旧;在南京,更有令我魂牵梦萦的童年和少年的成长记忆……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2)

四岁起我便跟随父亲来到这闻名于世的六朝古都——南京,那时父亲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工作。我自幼体弱,父亲把我带在身边是为了减轻母亲负担,也是为了方便护理我。我的父亲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不轻视女儿的父亲,在此诚挚表达我的感恩之心:“老爸,我永远爱您!”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3)

依稀记得父亲带着我从六安乘长途汽车到合肥换乘绿皮火车才能到南京,可谓长途跋涉,那时候六安至合肥的公路是鹅卵石铺就的路,对于严重晕车的我来说是莫大的挑战,一趟车程下来无异于生了一场大病。但是,在我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没有嫌弃的语言,甚至连嫌弃的表情都没有。后来长大后谈起来,父亲只是淡淡地说:“爸爸知道你很受罪。”简单的话语让我触摸到父亲内心的温暖和柔软,濡湿了我的双眼……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4)

下车后,父亲拉着我的小手踏上了南京这方热土,那时南京的城市基础建设应该说是比较陈旧,也可以说是富有历史年代感吧!马路上的车流都很稀落,可是对于我这个来自小县城的孩子来说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新鲜好奇。父亲居住的宿舍楼位于现在三青团旧址所在地,那是一栋3层的楼房,父亲住在二楼,这间宿舍的窗子正对着院落的大门,这扇窗户很大,它是我在父亲上班的时候唯一可以连接外面世界的窗口。因为刚到南京,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语言也有障碍,我根本不敢踏出宿舍大门半步,所以我能做的只有二件事,一件是写父亲教我的阿拉伯数字,另一件是我更喜欢做的,是站在靠窗的板凳上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我最喜欢看到有白色的小轿车开过来,我和下班的父亲形容轿车长得像哨子一样,他告诉我那是伏尔加轿车,那时南京这样的轿车都是很少的。后来我和大院里的小朋友们逐渐熟悉了,开始和他们在一起嬉戏玩耍,学说南京话,没用多长时间就能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了,真的是太开心了!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5)

父亲在星期天会带着我到南京的各个名胜景点游玩,一边玩一边给我讲解,虽然不大懂,但是我的记忆力好,能记住很多典故。而且我能记住所有玩过景点的游览路线,乃至于小学低年级老家有亲戚来南京,父亲都让我陪他们去游玩,感觉自己好能干呢!几乎盼着老家能经常有亲戚来南京,我就好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6)

父亲在南京工作期间结识了很多安徽老乡和当地的朋友,得知父亲独自带着我生活,特别理解他的难处,于是经常把我接到他们家里去过周末,让我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有肥东的王奶奶和王爷爷,张店的赵伯伯,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林奶奶,南京师范学院(那时的校名)的徐爷爷,南京大学的刘爷爷,他们给我的关爱和照顾,使我没齿难忘!想起这些长辈便会勾起我甜蜜的回忆,王奶奶每到周六就会派开达叔叔或者老汗(安徽人称小儿子)叔叔骑自行车接我去她家,最开心的就是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一边吹着风,一边听着叔叔吹口哨,好不惬意!从鼓楼医院到四牌楼十来分钟就骑到王奶奶家了,一下车就看到王奶奶笑盈盈地站在路口迎接我,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令我身心愉悦,因为那是家的味道……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7)

因为徐爷爷和刘爷爷的缘故,我能经常到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大学去欣赏校园风景、感受高校的文化氛围。徐爷爷和刘爷爷都是解放前南京大学的高材生,他俩是六安苏埠人。毕业后刘爷爷留校,在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上退休,徐爷爷分到南京师范大学当了数学系的教授,徐爷爷才华横溢且帅气,他的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幼时很调皮,经常受到父亲责罚,每次徐爷爷碰到我被责罚都会细声慢语地哄我、开导我,所以我真得特别盼望能经常见到他,因为他和我讲的是苏埠话,听着感觉很亲切,能解我的思乡之情。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8)

赵伯伯是南京528军工厂的后勤处处长,原籍是金安区张店镇,他特别好客、老乡观念非常重的六安人,他不仅人好,而且擅长厨艺,各种菜式都会做,连盐水鸭都自己做,我记得他有一本手抄的菜谱,字写得非常清秀工整。我觉得他的小女儿玫姐应该是传承了他的厨艺,中西餐都做得很精致,看后令人馋涎欲滴。玫姐和她夫君都是挪威科技大学的教授,在医学领域已然成为世界级的专家。我也是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奶奶家的常客,林奶奶是福建人,她老伴陈爷爷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她有二个儿子,长子是卫忠叔叔,当时在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读书,次子卫林叔叔当时在南京大学读书,都是奋发有为的好青年。想起陈爷爷带我环绕研究所蛙声一片的池塘边散步,边给我科普有关土壤方面的知识,从他那里我知道菠菜不能和蒜一起吃,此情此景恍若昨天……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9)

不知不觉我要上小学了,父亲托关系让我有在南京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上了南京市鼓楼小学,这所学校距离鼓楼广场约50米远,校园精致玲珑,只有两栋两层的教学楼,但是老师都特别和蔼慈祥。五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但是那里却留下了我最美好纯洁的记忆。2000年五一劳动节去南京旅游,还带着老公到校园里去转悠了一圈,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上课、课间游戏、儿童节联欢会各种场景,耳边响起了读书声、欢笑声,既悠远又清晰……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0)

可是2013年国庆节带女儿再游南京,却找不到我的小学了,十三年了,鼓楼的变化太大了,我焦急地四处打听鼓楼小学搬到哪里去了,却没有人能回答我的问题。后来曾打电话到鼓楼区教育局小教科询问也是无果,接听电话的显然不知道还有鼓楼小学这个学校。我以为再也找不到答案了,可是机缘巧合,最近却从一位叔叔那里打听到鼓楼小学和渊声巷小学合并了,虽然心有怅然,但终于有了母校的消息,不再有不安和失落了。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1)

小学升初中我考入了南大附中,因为父亲要调回六安工作,我在这所完中只读到初二上学期结束,虽然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是在这里留下了我很多的印记。我的班主任江长流老师点燃了我的学习热情,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读初中后父亲再也没有因为学习为我操心,我每天早晨都是6点准时起床跟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外教海伦学英语,因此我的英语口语一直都能得到所有带过我的英语老师的肯定,在这方面我非常感激初一的英语老师,是她让我们坚持跟海伦学口语的,她的启蒙让我受益终身。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2)

南京,是我启蒙成长的起点,即将告别这片土地,告别这个有树荫的城市,告别我的小学和中学,告别我的师长、同学,有太多的不舍和依恋,却无以言表,只能默默祝福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越来越好!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3)

有所思,在南京,幼年与父亲相伴的温情,远在他乡老乡互助的温暖,教育启蒙之地的温馨,六朝古都的南京,那里的人,那里的文明,赋予我无限的怀思与留念……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4)

然而南京却遭到了德尔塔病毒的肆虐,一时间揪起了我的心,令我心急如焚,每天都密切关注相关事态的发展。默默祈祷这座历经磨难的英雄古城能够尽快远离病毒的肆虐,让她再次焕发出自己的魅力!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5)

祝愿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带着爸妈再次踏上这座历史名城,去所有我和父亲曾经去过的地方。去拜访我的亲朋故旧;去瞻仰巍巍中山陵;去音乐台的长廊闲庭信步;去泛舟夜游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去登“无人会,登临意”的赏心亭;去看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

心灵在南京(有所思在南京)(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