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国内大部分区域,跑遍皖省县市。

总结:

1、未来大城市会越来越大,合肥是皖省的唯一希望,战略至高地,主城向西发展,这是基于现实的选择。

2、靠近长三角 长江水道的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是安徽的相对富足之地,整体和人均经济水平相对最高的区域,安徽的理论上限取决于此。千万人,万亿GDP,这么一算是不是还挺厉害的,这还是分散非集群发展的结果。

安徽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未来10年安徽各城市的发展前景)(1)

3、皖北相对比较劣势,经济上淮海片区缺乏强有力的核心城市,地理上疏远长三角,另有资源陷阱,皖北阜阳相对有希望,人多。补充:国内区域中心城格局已定,徐州有可能是未来唯一可以实现跨越的区域城市。

4、皖南整体比较富足,安居乐业,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太多的GDP发展压力,大家记得常去溜达,特别推荐大家骑行或者自驾皖南,春暖花开的季节徒步也行。

5、安庆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兄弟,不能再迷糊了,大清早亡了。

合肥:你大哥永远是你大哥,现在是,以后也是,一路向西发展。

芜湖:比上大不足,比下略有余,合肥圈 南京圈 长江水道 皖南次中心,BUFF叠加,喝汤的命,大城市的心,发展江北与合肥联动是眼下唯一的选择,略吃力,有理想。芜马同城已被历史否定,合芜联动符合现状和未来。

蚌埠:各种指标常年老七,比较神奇,皖北竞争不过阜阳,曾经底子厚,占据优势地理位置,还能苟一下,不过时间也不多了,去年班子全员投奔南京能说明一些问题。另外大家可以查一下近年官媒的说法,蚌埠也被阜阳略压一筹。

淮南:曾经皖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情况略好于淮北,我实地走过寿县、淮南、蚌埠、凤阳一线,成败均系于淮河,印象最深刻的是寿县城,很推荐外地的同学去看看。

马鞍山:重要历史工业钢铁城,省内较富足的存在,要吃饭只能紧跟南京,但凡犹豫,滁州教做人,城市轨道都修滁州去了,泪目。网上有人批评滁州、马鞍山二心,人家大几百万人是要恰饭的。宁安修了8年,宁马城际目测需要5年起。

淮北:深度陷入资源城市陷阱,完美演绎转型困难,印象词:牛肉汤、馍卷菜、烧饼、菜盒子、板面、煤。

铜陵:皖省最早的跨江大桥入驻地,工业城 资源城,曾经人均收入常年高居榜首,如今资源陷阱城市2.0版本,今非昔比,好在靠近长三角,吃顿好的没有问题,没太懂拿枞阳是个什么骚操作,目测皖省平衡基操,可能是为未来池州的去留做历史铺垫。

安庆:醒醒啊,大清早亡了!安庆的困惑是全方位的,在过往的很多年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个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特别致命。安庆缺一条到九江-武汉的高铁,希望能尽快达成,皖西区域城市比较适合安庆的定位,我去过九江市,九江的发展还不错,安庆或许可以借鉴一下。顺提一下,新合肥人中,安庆人是相当多的。

黄山:完美后花园,不考核GDP,不用操心的地方,安安静静。黄山的城市格局看起来很舒坦,连成一长片,山间与平原、溪流与湖泊、乡村丘陵错落,城市烟火散落其中,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

阜阳:皖北整体经济形势堪忧,阜阳是皖北的星火,未来有机会,主要是人多,老多的那种,比较看好。

宿州:皖北存在感比较低的城市,中庸(这个词的正面意义很高),未来找机会同城化联动是最佳选择(向北发展),孤城未来没有惊喜,参考亳州。

滁州:这个区位是安徽的黄金地带(靠近长三角大城市 京沪线),和马鞍山的战略一样,抱紧南京,承接长三角转移,迎合南京江北大战略,成为南京的产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滁州的首要任务,这是滁州这座城市的理论上限。另外滁州的城市架构拉的特别大,平原大路网交错,工业填充地很多,对接南京比马鞍山要纯粹彻底,几乎没有犹豫,宁滁城轨估计需要5年完工。

六安:抱紧大哥合肥,单选项,与马鞍山、滁州的策略完全一样,嵌入到合肥的产业链中就算发展成功。未来的六安城可能是一路向东,一根大辣条的形状。

宣城:可能是芜湖人最喜欢的兄弟城,皖南相对富足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大的惊喜,但活的一直挺好,省内协同芜湖,省外紧盯南京杭州,另外宣城的铁路网开阔,县级绩溪站,去过的人都知道大的离谱。特别推荐大家在温寒湿润的季节去有桃花潭看看。

池州:大家记得常去烧烧香,跟黄山差不多,百姓安居,不用替他担心,可能未来会被合并,确实有点小。

巢湖:大家记得烧烧香。

亳州:这个兄弟城市确实存在感低,存在感低非小即弱,孤城的未来没有惊喜,皖省存在感最低前三没啥问题(池州、宿州、亳州),亳州去过两次,距今时间较久,相信这些年有长足的发展,但地理位置是一座孤城,百姓能安居最重要。

皖省地级市过多,未来进行区域合并是大概率事件,眼下不搞清定位,未来就可能就要改姓了。

以前大家的日子都很苦,要啥没啥,还要穷帮穷,平均大锅饭的发展策略,一起穷死的那种策略。安徽这些年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区域中心城市逐渐发展得力,锁定人口和资源(合肥 南京),高铁网络密布,不久的未来有可能进全国前八,虽然比不上长三角大富大贵,但桌上的饭菜确实也越来越丰富。

很多小伙伴对安徽的南北的差异没有直观的感觉,实地走访之后你会发现差异比你想象的还要巨大,就这还能揉在一起凑合过日子也是难得的缘分,大家友好讨论,无谓的争吵只会伤了感情。

我在浏览祖国美好山川的时候,有的地方做过长留,有的地方只记下了印象,有的地方也做过较深入的兴趣研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取悦自己而已。

以上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问题问的是前景,这里只说前景判断,有主观性,有些城市需要大篇幅描述,有机会再展开。

努力建设家乡,安徽的小伙伴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