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上正伸、新堀克美、竹内芳久

监修|松林光南

来源|东方出版社图书精益制造系列062《智能工厂体系》

第1章 工厂经营与产品制造体系

全文总计1952字,需阅读5分钟,以下为正文:

1-4

通过成本管理提高效益的机制

降低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销售及服务过程中花费的所有费用。另外,利润是指在一定期间内,销售额与成本的差。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利润=销售额-成本。

于是,增加利润的方法有两种,即:增加销售量、提高产品价格来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但增加销售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价格是由市场根据竞争规律决定的,不是自己能随便决定的。

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是采取手段,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降低成本,例如,通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即使销售量下降也能确保利润。

实现盈利的体制

在说明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时,经常使用“总资产回报率”(ROA:Return On Asset),即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产生的利润。

ROA可以用销售利润率与表示资产利用情况的周转率的乘积表示。如果用跑步来比喻,销售利润率为步幅,资产周转率就是走的步数,二者相乘就是跑步的速度,这样应该容易理解了。

具有代表性的销售利润管理手法是,对和销售成比例的采购物品这样的变动费用,与土地、建筑等固定费用进行区分的成本管理办法。通过第014页图应该容易理解,为了增加工厂的销售利润率,①降低变动费用的单价,②降低固定费用,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必要的。

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的优势(采用预测生产来生产)(1)

另外,为了提高资产回报率,制造的任务是削减库存。不仅是原材料、中间品、完成品,还包括工程上的在制品等所有库存,这些都是管理的对象。通过合理的改善,缩短生产周期是很重要的。

工厂的成本管理与作用

在工厂中管理的费用,可以分为材料费、劳务费和经费三大类。为了管理这些,应该进行:

(1)每年的预算管理、与之关联的各部门成本目标的设定,以及产品开发时的成本企划;

(2)对成本改善活动的成果进行收集、汇报。

1-5

生产管理在广泛的领域中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生产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生产管理可以理解为制订生产计划,并对交期与库存进行管理。广义地讲,包括品质(Q)、成本(C)、数量/交期(D)的平衡管理。具体地讲,主要是对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制订生产计划及其他基本计划。根据产品生产相对应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相对应的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能力及人员计划。

(2)基准信息管理。对物料信息、产品构成信息、工程及设备相关信息等生产管理基准信息进行管理。

(3)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根据生产计划信息、产品构成信息、库存信息来计划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和时间。

(4)采购管理(供应管理)。配合生产活动,为了从供应商处获得品质合格的零部件、原材料,并按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以经济的成本购入的管理活动。

(5)库存管理。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将必要的物料,以必要的数量供应给必要的场所,需要维持合适的库存水平而推进的管理活动。

(6)工程管理。通过对生产工程进度的把握,调整日常的生产活动,让生产活动能顺利进行而开展生产活动的管理。

生产管理的课题是这样对应的

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交期、减少库存,每天都要开展与时俱进的日常课题活动。为此,要组织相关部门,对下述课题、变化进行灵活应对:

→如何预测、预测不准时如何调整

→如何改善向协同部门传递信息的方法;资材、治工具如何预订

→如何应对生产设备的故障、员工缺勤、零部件不良、设计变更、需求急剧变化等状况

→如何及时把握时刻变化着的库存状况和生产进度

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的优势(采用预测生产来生产)(2)

1-6

生产形态分类的关注点与要点

多种多样的制造业

说到制造业,其实,在世上的制造业有多种多样。在总务省的“日本的统计”中使用的制造业的种类分为24个中分类,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统计资料。

20页的饼图表示的是最近制造业各中分类的出货金额比例。这些中分类根据产品的特性,可以分为3组,称作“3类产业”,以下是“3类产业”的划分:

根据上述定义,在实际产品面前,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分类了。

了解制造业按生产形态的分类

除了“3类产业”外,还有各种各样生产形态的分类方法。从制造类型的角度和生产管理的角度的两种分类方法见下图。

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的优势(采用预测生产来生产)(3)

“3类产品”中的基础原材料型产业可以划分至“流程生产型”,加工组装型产业可以划分至“组装生产型”。一个工厂或产品可以归到某一类,石油制品工厂可以归类到“流程生产型”,汽车工厂可以归类到“组装生产型”。

然而,从生产管理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话,就不是根据工厂或产品来划归到某一类了,而是根据分类关注点选择一个。例如:采用“预测生产”来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用“连续生产”方式投入、“拉动式”进行零部件采购。各种分类详见上图说明。这里请务必理解各自的管理要点和特征。理解了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后,一定能有重大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