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游客在西山场村的葡萄采摘园采摘。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孙也达 见习记者霍相博摄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孙也达 见习记者霍相博)秋高气爽,果香四溢。8月30日,在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游客熙熙攘攘。树梁饭庄的女主人刘桂梅一会儿安排饭菜,一会儿又到葡萄采摘园安排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我现在恨不得分成几个身子!”忙里偷闲,刘桂梅赶快拿起水杯喝水,“都忙成这样了,还有客人在门口排队呢!”
“老板娘,结账!”
“哎!来了,来了……”刘桂梅放下水杯小跑过去,差点儿撞到头顶上的葡萄。
“我们村种植葡萄由来已久,主要种植马奶子、玫瑰香、龙眼等品种。”西山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瑞锋说,全村现有150多户人家,家家都有采摘园,农家乐、民宿达40多家。
说起来,西山场村葡萄销售方式有个变化过程。
曾经,村里种的葡萄销售主要靠批发。因为销路单一,常遇到收购商压价,村民也无可奈何。哪年销路不畅,村民就不得不到外地卖葡萄。
上世纪90年代,有游客到西山场村观光旅游,采摘葡萄。为了满足游客采摘、吃饭、住宿等需求,2000年前后,村里10户人家把葡萄田改成采摘园,并在自家院子办起农家乐。看着游客一箱箱带走葡萄,采摘园有钱挣,越来越多的村民也纷纷搞起“副业”。如今,该村种植的葡萄主要是通过游客采摘来销售。
“1斤葡萄批发价只有3元左右,但是,游客自己采摘,至少能卖到5元。”赵瑞锋说,除了早熟的葡萄批发零售,游客采摘能消化全村80%的葡萄,葡萄再也不愁卖了。“之前2斤葡萄换1斤大米,现在1斤葡萄能换2斤大米。”
“今天,我们家挣了6000多元!”村民崔丽敏自从经营农家乐、搞葡萄采摘以来,房子翻盖了,存款也有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家种了10亩葡萄,按现在的情况,中秋节前肯定剩不了多少葡萄。”
村民靠葡萄挣钱,葡萄品质不能落下。农闲时节,西山场村聘请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来讲课。引导村民改农家肥、化肥为生物肥、有机肥,引进美人指、红提等品种,增加葡萄品种,提升种植技术,提高葡萄品质。
同时,为促进旅游发展,村里不断增加投入,修公路、搞绿化,建停车场、公共厕所,发展基础设施。
游客多了,村民腰包鼓了,赵瑞锋却并不满足,他眼下正琢磨西山场村怎么更好地发展。
赵瑞锋说,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市场变化迅速。然而,村里产业单一,年轻人也越来越少,网络销售、葡萄深加工等技术性问题,对于那些中老年人来说有些难度。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技术和人才引进来,进一步提升葡萄的附加值,把乡村旅游项目做得更丰富,提高葡萄产业综合效应。”赵瑞锋说,西山场村计划召开村民大会,筹划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西山场村的葡萄品牌,走高质量、专业化发展路线。同时,增加蜜梨、甘薯、板栗等果品的种植,让村子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前来。
“乡村振兴要搞好,得让年轻人回到家乡,让懂技术的人到这里扎根,进行深耕细作。这样,才能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赵瑞锋说。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