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僚人是中国南方的古代民族,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的云贵川以及两广地区。他们与古代的濮人和僰人是同一族属,先秦时他们生活在四川南部的建南高原和岷江上游山区,是今天仡佬、布依、侗、水等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

到了汉代和南北朝时期,僚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受到汉人的挤压,不断南迁。到了唐代时,西南地区的僚族开始发生分化,形成了三个大的部族。一是分布在剑南道的正州与汉民族发生着密切接触的剑南诸僚; 二是分布在正州当中的山区,朝廷的控制相对松散的葛僚部; 三是分布在岭南道邕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境内的僚人诸部。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1)

今天的僚人后代

一、唐代的僚人基本情况

地处西南、与唐朝同一时期的吐蕃和南诏两个政权,对唐朝的西南地区的领土有着很大的威胁。为了抵御这种威胁,唐代在西南地区设置了都督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羁縻州,建立了安南都护府和戎州、姚州,嶲州三个都督府,来保证西南边疆的安全。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2)

僚人

僚人是唐代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管理好他们,对唐代边疆地区的稳定意义重大。唐代对不同地区的僚人采用不同的治理办法,对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剑南诸僚,采用正州的全国统一的政策进行治理; 对生活在正州山区的葛僚则采用灵活的政策治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诉求; 对于边远地区的僚人则以羁縻制度进行,在满足他们政治诉求的同时,如果他们仍与朝廷对抗,则以军事打击方式解决。

唐代的剑南诸僚多生活在汉人众多的巴州、眉州、益州等地区,这些州郡是唐朝的正州,汉族众多,这些地方生活的僚人和汉人一样,被唐朝纳入国家的行政系统当中,这些地区的僚人在政治上和当地的汉族同步,共同接受正州官员的治理。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国家的管理,也有利于僚人自身的发展。所以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剑南诸僚逐渐被汉人同化,在历史中与汉族融合,成为今天汉族的一部分。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3)

僚人生活的"洞"

生活在岭南地区的僚人群体以洞僚为主,他们是僚人中势力强大的一个族群。之所以称为"洞僚",是因为他们以部族为单位,生活在四面高山环绕,形成一个孤立隔绝小范围的平原地带。他们将这种小平原称为"洞",故有"洞僚"之称。

二、唐代对僚人的政治治理

唐代的岭南道管辖广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等五个都督府,统称"岭南五管"。它们主要任务之一便是统摄岭南地区的蛮僚等少数民族。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4)

大唐战神李靖

唐朝武德四年,李渊命李靖为岭南宣慰使,经略岭南。到了第二年,盘踞在岭南地区的长真、邓文进、宁暄、李晙、冯盎等割据势力皆降。唐朝对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治理办法是"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号为羁縻云"。

在这些投降归附的割据势力中,长真是僚人的领袖,也是当时岭南地区最大的一股政治势力。《旧唐书》记载:"(长真)以宁越、郁林之地降,自是交、爱数州始通"。李渊授长真钦州都督,以其子长纯为廉州刺史,其族人道明为南越州刺史,在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首领中产生了很大的连带效果。同属僚人的沈逊、欧阳世普、元览等次第归降大唐,接受唐朝的统治,为西南地区带来了和平。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5)

僚人首领长真

长真归顺大唐后,致力于民族间的团结,积极为唐朝的西南边疆稳定出力。武德七年,他的族人、南越州刺史道明与高州僚人首领冯暄占据南越州反叛,长真亲自带着部队斩杀了道明等人,平定了这场叛乱。在长真和继任他都督职务的儿子宁据两代人的努力下,岭南成为唐朝中央政府有效控制的区域。虽然唐朝对他们采用的是二元化的治理手段,僚人内部仍由其首领进行治理,但僚人从此纳入了唐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管理体系之中。

三、唐代对僚人的社会经济管理

除了行政上的二元化管理之外,唐代对西南地区的僚人也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一定的管理。据《通典-食货典》记载:"按制,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唐会要》也记载:"夷獠之户,皆从半税。凡水旱虫伤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也就是说,在唐代,僚人也要交纳税赋,但是基本上只用交纳汉人赋税的一半。这些赋税由僚人首领(类似后世的土官)进行收缴,统一上交中央财政。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6)

僚人村寨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唐代的僚人交纳汉人一半赋税,也仅限于几个开化程度较高的州县,大多数僚人群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自给自足都没有保障,交纳税赋更是无从做起。唐代统治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实施征收过程中,也经常性的对僚人实行减免,这种减免从唐初到唐末基本都能得到坚持。比如《通典》就规定:"外蕃人投化者,复十年",也就是说僚人从成为编户齐民开始,十年内是不用交税的,所以唐朝对僚人的税收管理还是相对宽松的。

除了税收,唐代对僚人也进行社会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僚人群体中人口贩卖现象十分猖獗,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中央政权对于人口的控制与掌握,使得人口依附土地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所以唐朝在僚人居集的岭南地区颁布了《禁岭南货卖男女敕》: "如闻岭外诸州居人,与夷獠同俗,火耕水耨,昼乏暮饥,迫于征税,则货卖男女,奸人乘之,信讨其利。"所以中央下放下了禁令"禁人民之相虏卖者,执而诛之,以去其害。此后严加禁止,如违长吏必当科罚"。通过这些禁令,虽然不能根除僚人中的人口买卖现象,但这种社会风气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四、文化融合中的冲突

由于汉人和僚人在历史和文化上存在差异,所以僚人接受唐朝的汉人统治存在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历史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双方由于文化差异,必然会引起文化冲突,表现在政治生态中就是僚人的反抗斗争。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7)

大唐平南图

唐朝初年,在剑南诸僚分布区设置巴州、眉州、洪州、雅州等羁縻州时,就有僚人起来反抗。据记载,当时"数寇暴州县者不一。巴州山僚王多馨叛,梁州都督庞五枭其首,又破余党符阳、白石二县僚。其后眉州僚反,益州行台郭行方大破之。未几又破洪、雅二州僚,俘男女五千口。 是岁,益州僚亦反,都督窦轨请击之。"

这些反抗和暴动,并不完全是僚人单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唐朝许多治理羁縻州的官员以天朝上国自居,骨子里看不起僚人,在处理民族事务时,往往喜欢采取简单粗暴的高压手段,从而激发了民族矛盾。所以在几次僚人反抗事件发生后,唐太宗亲自下诏给那些治理羁縻州的官员说:"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胁之以兵威,且为人父母意耶?"经过李世民的反复告诫,并严肃处理了一批欺压僚人的贪官污吏后,双方的矛盾有所缓和,从高宗时起,僚人的反抗便已不多见。

僚人多居住在大山之中,经济比较落后,一旦遇到与僚人首领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的唐朝地方官员,往往也会爆发反抗。如唐宣宗时,昌州刺史卢湛发放救灾粮米时,以小斗放粮,僚人所得不到一半,另一半都被卢湛与当地的僚人首领贪污掉了。僚人在始艾的带领下,攻击昌州、梓诈、潼州粮仓,哄抢政府粮米,唐朝不得不派兵镇压。剑南节度使柳仲郢亲自招降始艾,将卢湛免职,才平定了这场暴动。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8)

平定僚人叛乱的唐军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减弱,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力度下降,也发生了多起僚人中的一些酋长联合起来反抗唐朝的事件。西原地区僚人在其首领黄氏的带领下发动叛乱,多次击败唐穆宗派来镇压的部队,直到唐文宗时才彻底平定。

五、治理僚人对唐朝的意义

唐朝时期,是西南地区僚人快速发展期。唐朝通过对僚人采用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二元治理模式,设置了大一统体制下的行政区,将僚人居住的西南地区纳入了唐朝的版图,僚人也得到了朝庭有效治理,这对唐朝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版图的扩大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僚人在唐朝的治理下,一部分与汉人混居的僚人逐渐被汉人同化,成为汉人大家庭中的一员。另一部分僚人也突破了部族的限制,朝着形成单一民族的道路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仡佬、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僚人也在接受唐朝统治的过程中,学习了汉人的先进科技和文化,虽然在这种文化的交流中产生过一些不和谐因素,但这只是一个文化的接纳和适应期的阵痛和文化冲突,最终的结果还是使僚人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历史,走上了文明社会。

明代河西走廊的土官(僚依山险当拊以恩信)(9)

大一统的唐朝

西南地区僚人居住区与南诏、吐蕃的边境相连,战略地位重要。唐朝通过对僚人的治理,稳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也让僚人获得了与中国其他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这对于僚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于唐朝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魏书·僚传》、《新唐书·南蛮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