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同观阁书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2012年,曾看过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初步了解了苏轼人生历程,想再找本苏轼人物传记看看,买了三联出版社出版的《苏轼十讲》,当时只看完两讲,近日又续看了几讲,阅后颇有感触。

元丰二年(1079),发生了“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把大诗人苏轼抓起来,关到御史台,审问其诗歌如何讥讽朝政,称之“诗案”,前后延续数月,牵连到官员数十名,成为轰动朝野的一桩大案。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于是,元丰三年(1080)至七年(1084)间,苏轼贬居黄州。

书中用二十四页近一万三千字,把“乌台诗案”的记录、审判、结果,一一阐述出来,满足了读者对“乌台诗案”深度阅读的需求。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迎来了生平中第一次贬谪。元丰五年(1082),苏东坡在清明前寒食那天,心情悲凉,为一吐胸中郁闷之气,他发出了人生之叹,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苏轼撰诗并书写,墨迹素笺本,行书十七行,二首五言诗一百二十九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放,书法与情感相交融,似乎诉诉说着此时苏轼的遭遇与心情。

《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由此,想到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唐朝安史之乱,颜真卿首先发表了讨伐安禄山的檄文,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及侄子颜季明一门忠烈,与叛军奋起反抗。当时,兄弟二人遥相呼应,牵制住一部分敌军力量。为了助父平叛,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常常往来两郡之间联络。但是不幸,哥哥颜杲卿在战斗中被捕,被安禄山残忍杀害,颜季明也被叛军斩首,颜氏一门有30余口全被杀害。在极度悲痛的情绪下,书写下这篇祭祀侄子颜季明的《祭侄文稿》。

这份流传千古的书法文稿,颜真卿是在非常悲痛的情况下书写,而苏东坡被贬黄州,心情也是极度悲愤,“对当时的苏轼而言,他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就应结束于此。这样的打击是可以用“毁灭性”来形容的”,但苏轼能在逆境中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不但写出了名垂千古的书法名帖,在文学创作上,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远离了政治旋涡的中心,在黄州的四年多,虽是贬居期,但也是丰收期,最有名的作品,自然应是“三咏赤壁”,即《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这三首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我们看到苏轼文学作品的豪放,苏轼心胸的宽广,认识事物角度的豁达,所以,苏轼才能在大起大落的人生中,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活出自己快乐的一生。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苏东坡,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一个诗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黄州贬谪生活,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文学书法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轼的才华与人品真是令人敬仰,特别是他的积极乐观心态更令人感动,深感知天命之年要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只有乐天知命,才不会自寻烦恼,能接受最好的结果而不骄傲自满。也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而不怨天尤人。成也好,败也罢,无怨无悔,淡定处事,静下心来,坚持做好每一件事,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欣赏生活中的每一道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

苏轼赤壁赋三重境界(苏轼因乌台诗案)(1)

苏轼赤壁赋三重境界(苏轼因乌台诗案)(2)

苏轼赤壁赋三重境界(苏轼因乌台诗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