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断金》在咱天津公演时,张国立老师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飙了一把天津话,他是咱天津老乡,天津话字正腔圆,很接地气,这么多年国立老师在外闯荡难忘乡音,也让观众觉得特别可亲。
这不,在前两天播放的综艺节目里,国立老师又淘气了:
“槽子糕……”“掉九地些了……”
出了天津,估计这两句话,就没人能听懂了。为了国立老师最纯正的天津话,起立,鼓掌!
好,掌声先停一下,有耳朵尖的网友忽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哪儿?哪儿不对劲?
诶呀妈呀!介,介,介可不得了了。难道说国立老师,飙脏话了?
可不能啊,国立老师公众人物,怎么能在公众场合用词不当呢!
各位,您嘞先稍安勿躁,正解在这儿呢:
只能说,国立老师他掌握了天津话的精髓。这还真不是狡辩,“尼玛”二字,在咱天津,确实,是口头语。
“尼玛”是个形容词
在微博上或者是朋友圈里,随便打上“尼玛”两个字一搜,就是这样的画风:
“尼玛”两个字,是用在形容一件事情程度上的终极词汇,无论喜怒哀乐均适用,且无比搭配。
形容词千千万,“非常”、“极其”、“特别”这些都可以表现出一种夸张的程度。然而这些词表现的程度到底有多深?
呃,原谅我理解无能,也无法理解到表述人心里的那个尺度。
但是只要一说“尼玛”,这形容词就忽然生动活泼了,立马别管是欢呼雀跃的,还是愤愤不平的,你所表达的情绪就可以瞬间感染到周围的人,
这就是“尼玛”,一个灵动的形容词
“尼玛”是个感叹词
国立老师在这里为什么会用“尼玛”这个词?
“槽子糕”掉地上了,国立老师陷入了深深的两难与无奈抉择。
此时该说什么?怎样才能表达自己欲哭无泪的心情?
除了这瞬息万变的表情,唯有“尼玛”二字才能表露出心中深深的自嘲。
“尼玛”不是一句脏话,因为它不是辱骂别人的,而是用来解嘲自己的。
天津人生性乐观豁达,爱玩笑,喜自嘲。不然天津也不会被叫做“哏儿都”,所有人也就不会觉得跟天津人谈恋爱像是说相声了。
而“尼玛”两个字,恰恰将天津人所有的这种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尼玛”,一个鲜活的感叹词。
各地方言,各有特色,也各有精华,不了解的肯定不能体会其中奥妙。
就像是这位网友对这个配音视频的评论一样,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就让他继续懵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