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眷恋泥土(散文泥土的芬芳)(1)

[散文] 泥土的芬芳

作者:清风淡雅

泥土,不论它属于哪个季节,都会有一种独有的芬芳。倘若能手捧沾着泥土的马铃薯,甭提有多幸福了,不光是鼻翼的舒爽,更有味蕾的满足与得意。  刚刨出来的马铃薯,带着新鲜的泥土或者沙土,散发着马铃薯最纯粹的气味,总想着该如何享用它,才不会辜负如此朴素,唾手可得的美妙。蒸着吃,剥去薄皮,软糯香甜的马铃薯肉,总让人惦念,或者嚷着、闹着要母亲做一碗马铃薯面片,下点绿菜,做个烘衬和点缀,素淡的美味,总让人觉得人生如此真实,但我至今最想念的还是,弟弟们把放置了些许日子的马铃薯塞进炕洞里,让燃尽的热灰捂熟它。散去水分后的马铃薯,外酥内软,干绵香甜,口感极好。  后来日子愈来愈好,餐桌上丰盛之至,大到饕餮盛宴,小到荤素满盘,久而久之烧马铃薯这道最烟火、最平常的美食被嫌弃、忘却了,难登大雅之堂了。

散文眷恋泥土(散文泥土的芬芳)(2)

  殊不知,越是粗糙的食物越能让我念起曾经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故事。  家里人口多土地少,父亲主张用大半面积的土地种红白萝卜,很少种马铃薯。每到谷雨前后,我就希望一家之主的父亲能说一句:走,全家出发,种马铃薯。说来奇怪,我越是渴盼,就越是落空,隔上一两年,才能实现愿望。  我抢在大人前面,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到了地里,忙前忙后。大人们挖好小坑,我负责将拌了草木灰的马铃薯种子扔进去。每扔时都得看清楚芽眼,按照大人们口授的秘诀,将芽眼朝上。  当年,我瘦小,干这活,轻巧、灵便,把大人们催得紧,累得脊背全是汗。其实,我的心比马铃薯还着急,恨不得今天下种,明天发芽,后天开花,大后天刨马铃薯。  盼呀盼,马铃薯的绿蔓终于长长了,我学着大人的样儿,给它们翻身,换个体位站着。晃晃悠悠小半年,就可以刨马铃薯了。带着充足水分的马铃薯,满是诱惑。背回家,倒在地上,自然风干部分水分,依旧带着若有若无的泥土芬芳,使得我一放学就往马铃薯堆跟前跑。  两个弟弟的想法可没我那么轻柔,直接将马铃薯埋在燃尽炕柴的热灰里,烤加烘,连马铃薯芯也会变得绵软。

散文眷恋泥土(散文泥土的芬芳)(3)

  一个小时,过得好慢好慢,我催着弟弟赶紧刨出来看看,熟了没。调皮的弟弟总笑话我:姐,你喉咙里的手伸出来了吧?哪有这么快。我也管不了什么形象不形象了,就蹲在弟弟身旁,不停地问,不停地催,导致弟弟烦我,末了,去刨出来一个热热的马铃薯,放到屋檐下的石条上,翻了几个滚,温度凉了些,才递给我。  我拿到手里,感到好烫,想扔了,又舍不得,就在左右两只手里来回倒,给马铃薯继续降温。迫不及待地撕了一块外皮,尝了尝里面粘的一点马铃薯,哇,太好吃了!这下味蕾被挑衅了,涎水直涌喉咙,我准备野蛮进攻马铃薯了。一块,一口,一块,两口,香得无法形容,肚里的馋虫全被勾了出来,加速分泌唾液。吃到中间,才发现有个“硬核”,咬不动,一旁的弟弟又在嘲笑我。  烧马铃薯的日子太有限了,还没来得及延续这种美味,就失去了与它的缘分。

散文眷恋泥土(散文泥土的芬芳)(4)

  前几日突然想吃剥皮的马铃薯,那种想法日益强烈,我索性网购了一箱云南马铃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农民院士”杨有勇的扶贫战果,但是只要能剥皮就能找回多年以前的回忆。带着这样的期盼数日子,一周后我如愿以偿。  在家没吃够,又把马铃薯带到单位,洗净,切片,放在一个旧式烤锅上慢烤,干,脆,香,原味也好,烧烤味也罢,都让我吃得欢喜,吃得舒坦。  我一连四个下午都在吃烤马铃薯片,楼道里散发的香味,引得同事追来,问我做的啥饭这么香。我给她们各尝了一片,没想到她们沦陷得比我还迅速。  咀嚼着,回味着,沉浸着……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四月的雨还是那么温柔,像一直软笔,书写着那些微黄的记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有些念想总不变,有些情感总不变,虽说时代在变,可对泥土芬芳的眷恋,却一直都在。

散文眷恋泥土(散文泥土的芬芳)(5)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