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年63岁了,日常每天早上都要去公园锻炼身体,除非天气不好遇到阴雨天,不然每天都是早上六点就出门去公园晨走。之所以选择“晨走”这项运动是因为老李觉得这项运动做起来最简单,是自己力所能及的。

也有些大爷大妈喜欢打打太极、拉伸腿部,但他总觉得自己四肢不协调做不好这些动作,于是简单的晨走成了老李最爱的运动方式。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

“哎呀,老李你走慢点嘛,我都跟不上你的脚步了,怎么回事呢?越走越快了。”老李的老伴张奶奶今天也随着老李一起去晨走,发现老李走路比平时快了很多。实在有些吃不消了,才大声对老李喊道。

“哎哟,你这样走太慢是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的,要走快些才好。”老李边走边对后面的张奶奶说着,“你没发现嘛?这一路上我们这些走路快的老年人精气神都更好,身体也硬朗啊”。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2)

“走慢点才更好吧,万一你待会磕磕碰碰不小心摔倒了怎么办啊,你那一把老骨头可不经摔啊!”“胡说!我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快走才是更加长寿健康的秘诀。”一路上两位老人家就一言我一语地互相辩论着。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能经常听到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说走的快对身体更好,而另一些人又认为走的慢会更好些,那么到底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才是对身体更好的选择呢?

研究证明: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更加长寿健康,两者衰老相差16岁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路习惯和走路节奏,有些人天生走路比较慢,也适应慢节奏的走路频率,觉得这样是最舒服自在的;而有些人习惯走得快,可能受身边环境影响而不得不快步走,也可能是天生习惯快走的节奏。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3)

总之,各式各样走路的习惯不同的人都有。然而却总是听到一些传言,说走路快的人身体比走路慢的人更好、更健康,事实确实如此吗?

其实早些年,英国莱斯特大学就曾经做过一份关于生活步调的研究,这项研究总共采集了四十多万中年人的端粒数据,采用的是生物基因测序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试验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跟踪,在这期间研究人员对参与的民众进行步行行走速度和体重指数的采集,然后再通过分析模型来预估未来寿命。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4)

最终研究发现:走路快的女性预期寿命在86.7-87.8岁之间,而走路慢的女性平均寿命在72岁左右,同时对男性的预期寿命是走路快的男性在85.2-86.8岁之间,而走路慢的则是在64岁左右。

由于莱斯特大学团队采用的是端粒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在衡量个体真实衰老水平上准确度高达95%以上,可以排除很多外在的误差信息干扰,是值得可信的先进基因测序方式。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5)

在这里就要说到一种物质——端粒,早在2009年Blackburn等3位科学家发现端粒是细胞染色体两端类似鞋带头的保护装置,确保细胞内DNA及遗传信息的稳定和完整,同时它也会随着细胞分裂而产生一些损耗,直到最后细胞无法再分裂而殆尽消亡。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6)

也就是说,端粒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细胞寿命的长短,也可以说是人体寿命的长短。正因为这些研究发现的惊人成果,端粒因此被科学家们认为是人们的“生命开关”,它的长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着人体寿命的长短的,因此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端粒越长也就是说会获得更长的寿命。

而经研究发现,而那些走路快的人,其端粒的长度会相对增加。因此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走路快的人可以比走路慢的人多活16年左右,这是让人们非常信服的一组数据指标。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7)

那么,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的走路快会让人的寿命延长,那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真的适合快走这项运动吗?要达到怎样的走路速度才是快走呢,又是如何区分快走和正常走路的。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快步走的标准是什么?又有哪些人群不适合?

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坚持一项运动是他们的日常必备项目,在众多的运动方式中,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快步走,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的常春博士也表示,快走——这项运动是非常适合中老年群体的,那么怎样的走路速度才算的上快走的标准呢?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8)

首先,现在社会市面上随着智能化的全面覆盖,有很多测量心率的手表的推行,可以选择买一款既可以测量心率又可以测量步数的运动智能手表,如果每分钟走路的步数在100步左右,然后智能手表测出的心率值达到60次/分以上,那么就是进入正常的快走频率了。然后保持这个走路的速度就可以了。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9)

其次,也可以用自身变化来测试自己是否属于快走阶段,当你感觉呼吸有点急促,但是还可以保持跟别人正常对话的走路节奏时,说明此时你进入了快走的状态。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每分钟的呼吸频率尽量不要超过24次,不然可能会出现缺氧的现象。

真正进行快走运动还不光是要双腿走,其实在走路的同时上身肢体也就是双臂也是要跟着走路的节奏摆动起来的,这样才是正确的快走的打开方式。真正的快走是让人体的全部肢体的关节肌肉等等都被带动的,属于全身运动的范畴。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0)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都适合快走这项运动的,比如患有关节炎的群体就不适合快步走,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已经属于"剧烈运动"了,每摆动一次双臂或下肢,带给他们的只有一次次的疼痛,还有可能使得膝关节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导致破裂造成关节水肿

另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也是不适合快走这项运动的,因为在快走的过程中,几乎全身的肌肉都会随之运动起来,这就很容易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因此血液中的一些水分就会变成汗液随后被蒸发,那么血液的黏稠度就会增高,这样就会使得血液的流通速度变慢,甚至是堵塞血管。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1)

这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血管疾病(例如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心梗或脑梗

所以说,快走虽然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是毕竟也是一项全身都需要活动的强烈运动,有些人群是不适合这项运动的,不要盲目跟风

怎样让自己健康地"快走"?

锻炼身体一定是要讲究量力而为,并循序渐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快走运动虽说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在进行时还是有讲究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实施。那么,如何让自己能够更加健康地锻炼,进行快走这项运动呢?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2)

1、掌握正确快走姿势,避免错误的姿势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任何运动而言,只有正确的运动姿势才能有效地达到其最终效果,错误的运动姿势可能会导致身体肌肉拉伤而进医院。

快走正确的姿势是:背部打直、挺胸,同时微微抬头,整个人要有一种被迫上提的拉伸感视线要与地面相平行,手臂放松,肘部自然弯曲,足部着地时腿部要伸直,脚尖朝上,脚跟轻轻着地,保持这样的姿势跟着快走的速度节奏的同时摆动着双臂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3)

2、选择平坦的区域,避免地面凹凸不平崴脚受伤

快走运动时要保证地面平坦,最好选择公园或操场之类的地方,最好是塑胶场地,这相较于水泥地来说,可以更好地保障人体运动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车多的地方进行快走,这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也不要选择台阶过多的公园,频繁的上下楼梯会增加崴脚的几率,也会使得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大,对人体的膝关节造成一定的伤害。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4)

3、保证在一定的合理的时间内进行,运动时间不宜过多也不要过少

运动都是有时间安排的,都需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运动量,快走也是如此。建议体魄较好的中老年人保持在每天半小时即可,速度维持在每分钟100步左右,尽量保证自己在快走的过程中不会出太多汗只是微微汗量,这可以达到强化自身心肺功能的目的。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5)

4、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快走步数目标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快走步数,也没有必要追求日行万步或两万步。运动的程度要保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去进行快走锻炼,可以先从7000步的小目标开始训练,然后根据自己身体给出的反馈,再来决定是否增加快走步数。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6)

总结

长寿健康是每个人的心愿,然而关于如何健康和长寿的方法却有着层出不穷的讨论。大家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运动方式是人们一直以来在努力探寻的,就像“走路”这项运动,快走和慢走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走路快慢与长寿(走路快和走路慢)(17)

但是还是要提醒中老年人,运动要适当合理,关键还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样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最好是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运动项目。

参考资料:

[1]郑玉梅. 一项新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长寿[J]. 健康伴侣, 2011(11):1.

[2]费菲. 同样走路. 有人走出长寿,有人却走出病[J]. 分忧, 2019(8):2.

[3]方一. 走路快的人可能长寿[J]. 老同志之友, 2011(第24期):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