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1)

立夏的时候,日子就步入夏天了。

立夏这个节气在公元前239年就已确立,开始季节转换。《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意思是这时候可以看见蚯蚓爬出来了,听到青蛙的叫声,看到瓜的蔓藤开始生长。大地万物开始蓬勃生长,同时迎来了酷暑难耐的悲惨日子。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2)

夏天对于我这样的北方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而且持续时间长的让人绝望。每到夏天都恨不得抱着冰块上街,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感觉自己仿佛融化掉一样。那么古代没有电扇,也没有冰箱、空调,难道古人就度“夏”如年吗?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3)

其实不然,古人的夏天更亲近自然,更有情调,没有冷气他们也能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

古代的普通百姓布衣们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这种扇子叫芭蕉扇。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4)

《焦荫纳凉图》 清 邓文举

经济条件略好一些的人家会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或者仕女图,或者花鸟鱼虫,还是非常有情趣的。

王孙公子和小家碧玉们还有扇柄,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象牙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种扇子叫团扇。团扇就是唐代兴起的丝绸扇子主要是女性随身佩带的有圆形和圆角方形,扇柄较长后来传到日本。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5)

《挥扇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而折扇,初名腰扇,滥觞于汉末,常为风流名士所持,个人认为充门面的意义多于实用价值,虽然看起来更帅一下。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6)

《竹股烫花素面折扇》 清宫旧藏

如果是达官贵人们,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人工风扇”即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有绳索,仆人手摇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则可生成凉风,其中的清爽比现在吹空调可享受多了。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7)

《天工开物》示意图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8)

清朝宫廷陈设的小风扇,上发条后能自动转动片刻

中国的瓷器名扬海外,在很早的时候古人们就采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脑袋枕着这样的枕头上睡觉凉快极了。“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样的诗句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同时瓷枕还有固发作用,古人头发长,梳发髻更是耗时耗力,所以睡瓷枕便可以保持住发髻不散乱,因为只有硬质的枕头才能有这样的功能。此外,还有储物功能,瓷枕是中空的,人们会把珍贵的东西放在里面,当盒子一样使用。

《越绝书·外传枕中》记载:“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邦宝。”一旦发生火灾什么的,抱起枕头就跑。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9)

古人在夏天防蚊虫也用蚊帐,但是他们用起蚊帐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少女们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巧手的妇人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挂在纱帐里,定能做个好梦。古人还有配挂香囊的习俗,许多香囊中的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

古人没有电冰箱冷镇食品、制造冰块,官府便在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一旦夏天到来有钱人家便买来冰块或者白雪,拿出来摆放在居室当中就成了“冰盘”。冰雪在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清暑降温,制冷的效果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空调,还不耗电,无污染,绝对环保。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10)

原始冰箱——冰鉴

宋朝的时候经济繁荣,冷食花样翻新,民间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冷饮,当年开封府有家大型冷饮店,叫“曹家从食”(从食不是副食品,而是主食,如包子、馒头、水饺、馄饨、馅饼之类,均为从食),位于朱雀门外卖冰雪、凉浆、甘草汤、药木瓜、水木瓜、凉水荔枝膏⋯⋯诸如此类的冷饮。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11)

《清明上河图》局部 疑似“冷饮店”的部分

其中冰雪就是宋朝版的雪糕。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就是最早冰激凌的雏形,后来马可波罗同学把这种吃法带到了欧洲,经过改进后才有了今天风靡世界的各种美味冰激凌。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12)

古代冰激凌叫苏合山或苏山,右边侍者手捧的是唐代苏山

古人不但懂得消暑,还深知“烦夏莫如赏夏”,调整好心态应付炎炎夏日才是最好的选择。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这种超然脱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要是现代人,恐怕早躲进了空调房里,四肢无力瘫倒在床了。

古时候客栈吃什么(我国古代就有冰激凌)(13)

《莲塘纳凉图》 清 金廷标

撰文:李海军

编辑:冠如

注:本文部分图片选自互联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