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你突然想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一瓶新上市的饮料。

你预估了一下行程,从小区门口行至横跨六车道的天桥,下了天桥后再步行至便利店,最后返回,整个行程来回要花去25-30分钟。想想着实不划算,你转身回家打开冰箱喝矿泉水。

这是超、特大城市日常出行可能会碰到的困扰。

为方便机动车出行,市区道路十分宽阔,但对行人来说苦不堪言:出个门免不了爬上爬下,或者耐心等待长达三分钟的红绿灯。

主干道路过多而支次道路偏少也加重了拥堵。支次道路偏少,中短距离出行的机动车也不得不挤上主干道路。如此,主干道路的车流量远超设计上限,一座城市到了高峰期就成了大型停车场。

超、特大城市的这一缺陷,不仅是主观的个人体验,更有客观的数据验证。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编制完成了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测量了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道路网密度。

道路网密度,即单位平方公里内道路的总里程。该报告以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总里程与面积的比值,作为城市道路网密度。

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就提出,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并提出了“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的目标。2021年,路网密度作为“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纳入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城市路网密度排行榜(城市路网密度榜)(1)

报告显示,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仅深圳、厦门、成都的路网密度达到8km/km²的目标。

整体来看,南方城市路网密度大多高于北方城市。南方城市路网密度平均为7.0km/km²,北方城市则为5.4km/km²,前者约为后者的1.3倍。

而从城市群来看,三大城市群中,粤港澳大湾区表现较好,而京津冀城市群路网密度偏低。

深圳保持第一

36个主要城市中,深圳继续保持第一。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路网密度为9.7km/km²,新增道路里程约30.4km。厦门、成都紧随其后,路网密度分别为8.6km/km²、8.4km/km²。

城市路网密度排行榜(城市路网密度榜)(2)

深圳中心城区范围较小,发展建设集中。报告监测的福田、罗湖、南山三个行政区,均达到国家目标要求的8km/km²,其中福田、罗湖路网密度超过了10km/km²。

以福田为例,福田在开发之初,规划上就注重规整、功能分区,大型商场的比例也较高。即便如此,较高的路网密度之下,福田区仍是一个小店密布的地方。

工作、生活都在福田区的方雅日常出行多依赖公共交通、步行,偶尔打车。

她告诉唯城君,在福田区生活体验很好,街区尺度很合适,很多小路小巷子,生活区的小店很多。

小店是市场的毛细血管,为居民提供步行范围内的生活服务,提升城市活力,更是夜经济的有力支撑主体,还能帮助维护社会治安。

而如果将空间尺度,从中心城区建成区这一整体,缩小为其中所涉及的一个个行政区,情况又有所不同。

报告研究的214个主要行政区中,路网密度达标的为43个,仅占20%,较上年增加了4个。43个达标区中,绝大部分都位于南方城市,仅青岛市市南区,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北京市西城区地处北方。

城市路网密度排行榜(城市路网密度榜)(3)

截图自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

上海市路网密度差异最大。黄浦区、虹口区、长宁区、静安区超过规划目标,且黄浦区的路网密度为全国最高,高达14.4km/km²。而宝山区路网密度仅为5.0km/km²,与黄浦区相差9.4个指标点。

昆明市则与之相反,下属五个行政区路网密度相差小,从最高的西山区到最低的盘龙区,差距不过0.7km/km²。

这与昆明市重视整体交通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据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昆明建制村通达率100%,基本建成较为完整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且正在构筑以市中心区、县城、主要景区、主要乡镇逐级连接的棋盘 放射状的“13556”路网主骨架。

南北路网密度差异大

以深圳、厦门、成都为代表的南方城市,路网密度普遍高于北方城市。

按照“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区分,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为5.4km/km²,南方城市则为7.0km/km²,后者约是前者的1.3倍。

这一差异与南北方城市的地形、地貌及其所影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关。

北方城市多处于宽阔的平原地带,少受山川河流的制约,相邻大城市空间距离较远,多数城市呈现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

加上我国城市建设对日照间距的标准影响,北方城市建筑间距较大,建筑与道路红线有较大的后退,与南方城市相比同等人口规模的城市占用的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

而南方城市受丘陵地形影响,城市较多呈组团式发展,总体用地空间布局较为紧凑。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方城市之中,南京路网密度排名最低,平均为5.7km/km²,位列西安、北京之后,主要行政区中仅雨花台区达到规划目标。

南京市民李念告诉唯城君,前几年上高中时,“只要迟5分钟,玄武湖隧道就开始疯狂堵车,6:50的玄武湖隧道和7:00的玄武湖隧道,车流量简直是两个量级!”

整体上基数较低的北方城市,近几年加大了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增长较快。

增长最快的是呼和浩特,路网密度从4.6km/km²增长到4.9km/km²,增幅达6.5%;其次为西安,由5.8km/km²提升至6.1km/km²。

沈特住在西安近二十年,每天开车上下班,平日里也常带着家人驱车出游。西安几年来新修快速道、立交桥,丰富道路网,沈特偶尔会遇上堵车,但很少遇到道路“堵死”、车辆动弹不得的情况。

福州、南宁、重庆3座基数较高的南方城市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一步步靠近8km/km²的目标。

福州市自2018年以来,路网密度累计增长11.3%,密度指标从2018年的6.8km/km²提升至本年度的7.6km/km²,主要城市排名情况从第7位提升至第4位。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重要通道工程的建成(如东部快速通道、环岛路、新店外环路等),片区路网的建设完善(如化工路北部片区、福马路南部片区、三江口片区等)等道路建设实施完成,较好地完善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道路结构体系。

来自福州的可怡介绍,福州的出行状况“总体来讲还可以,近年来出行问题有所改善”。她指出福州虽也有早高峰,但持续时间不长。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了依据。

城市群比拼:京津冀垫底

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城市群以紧凑、紧密、高度一体的特点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从城市群的角度看路网密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特征明显。

城市路网密度排行榜(城市路网密度榜)(4)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级市等14个城市,报告监测了其中的8个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邯郸、张家口。

京津冀城市群平均道路网密度为4.6km/km²,较上年度增长2.2%。但城市群总体道路网密度仍较低,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其中天津、北京、石家庄路网密度位列前三,其余城市路网密度均低于北方城市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共27个城市。

在报告监测的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通、常州等共17个城市中,中心城区建成区总体平均道路网密度为5.9km/km²,较上年度增长约1.7%。城市群总体道路网密度指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与南方城市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其中上海、杭州、合肥路网密度在该城市群内位于前列,宁波、无锡、嘉兴、台州、温州紧随其后。镇江、常州、泰州、扬州、南通、苏州等城市的路网密度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最低的为马鞍山,道路网密度仅为3.8km/km²。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1座城市。在报告监测的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珠海、江门、中山等8个城市中,中心城区建成区总体平均道路网密度为7.5km/km²,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深圳、珠海、佛山三市已达到8km/km²的规划发展目标。除惠州外,其他城市路网密度均在6km/km²以上。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近年来推动交通联通,不仅建设、打通省际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满足中长距离快速出行,更补齐普通地方道路建设短板,方便生活、休闲、通勤等中短距离出行需求,同时完善路网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

以广佛为例,至2021年,广州、佛山两市之间已建成衔接道路较2006年翻倍,达到30条,推动同城化发展由“珠江大桥-广佛公路”走廊扩展至白云-里水金沙洲地区、广州南站地区等,形成了华快三期—广明高速区间高度同城化建成区(占广佛交界线约28%),两市之间联系客流量由2005年46万人次/日增至2019年176.2万人次/日。

(方雅、李念、可怡、沈特均为化名)

参考材料:

1.环球时报汽车周刊:路鉴︱从路网中看城市:北方城市密度较低,南方城市呈区域多中心发展

2.澎湃新闻:交通规划专家正解“街区制、密路网”

3.人民日报:高质量谋划广佛同城道路网络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特约撰稿 吴昊明 南方周末研究员 危昱萍 设计 吴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