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

今天要科普的这个话题是疾控君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说的,那就是——排便。

消化系统检查方法(一篇有味道的科普)(1)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会排便,这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机能,粪便的性质与形状是反映整个消化系统功能状况的重要参考因素。越早地学会识别,就可以越早地发现和鉴别,将消化道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常评估排便?通过排便的哪些方面能够对消化道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1. 排便情况

正常人的排便活动应是有意识、无障碍且无痛苦的,是可以受我们大脑控制的自主行为;反之,无意识(也叫大便失禁)、有障碍(如便秘)或有痛苦(如腹泻)则说明存在异常。

每人每日的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正常的排便次数为1-3次,婴幼儿为3-5次。

2. 排便量

排便量的多少与每个人进食的多少且进食种类有关,每人每天正常的排便量为100-300g,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

进食低纤维、高蛋白质等精细食物者粪便量较少;进食大量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类食物者粪便量较多。

3. 粪便的性状

(1)形状与软硬度:正常人的粪便质地偏软但成形,形状呈近似直肠的直径的圆柱形。

(2)颜色:正常状态下,成年人的粪便颜色呈黄褐色或棕黄色,而婴幼儿的粪便则呈深黄色或金黄色。不过,颜色也会受食物的影响而变色:比如食用了大量绿叶蔬菜,粪便可能会呈暗绿色;摄入动物血、铁制剂等,粪便可呈黑色。因此,依靠粪便颜色判断病症时,需要综合考虑。

(3)气味:一般情况下,素食者粪便味轻,肉食者则味重。粪便气味受膳食种类影响,强度由腐败菌的活动性及动物蛋白质的量而定。

消化系统检查方法(一篇有味道的科普)(2)

END·有用就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