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对于普通学子来说,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实现。毕竟如今是一个看学历的社会,没有学历作为加持,是很难成功的。今天小编要谈一个对80后90后学习生涯有极大影响的一位人物。 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听说过,她就是被称作“哈佛女孩”的刘亦婷。

哈佛大学一年的奖学金(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1)

这个女孩对80后的同学有如此大的影响,甚至被他们称为女神。对于广大的普通学子来说,清华北大是很多人梦想的大学。是很多人遥不可及难以触及的殿堂。而哈佛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学校,进入哈佛不仅意味着完成了阶级的跨越,而且意味着光明灿烂的未来。与哈佛相比,清华北大在全世界的排名往往只是在100名的边缘,显得暗淡了不少。在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以内,外来事物的涌入,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与世界逐渐接轨,由于当时中国与世界的极大差距,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带来的新奇和希望。

当时的社会思潮可以用崇洋媚外来形容,留学乐成为当时社会热点。许多的中国大学生都希望通过雅思和托福的考试,申请国外的有名的大学,前去国外留学。当时人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去国外留学,简直比上了清华北大还要好。如果一家的孩子在国外留学,是当时父母的骄傲,不仅非常有面子,容易来别人的羡慕,而且能提高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权。

哈佛大学一年的奖学金(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2)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刘亦婷不仅被哈佛大学直接录取,而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马上就成为了新闻的热点,当时的媒体纷纷报道,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了各大新闻报纸的标题。刘亦婷为何能考上哈佛大学?她是如何考上哈佛大学的?她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当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急切想要了解的。每个人在羡慕刘亦婷的同时,也都好奇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刘亦婷的成长环境。顺应当时的市场需求,《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立即出版。一经上市,就被当时的学生和家长抢售一空。刘亦婷的父母创作的这本书无疑成为了当时80后90后父母的育儿宝典。

哈佛大学一年的奖学金(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3)

而其中的教育方法也对很多父母效仿复制,其中也有一些引起了极大争议。比如说拿手握冰块,锻炼孩子的意志。不让孩子接触五连六色的东西,因为这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很多80后90后的孩子就成为了这本书的牺牲品。其中就包括小编的小叔,他的父母为了让他锻炼意志,特意每天往冰箱里冻一桶冰。只要他想出去玩或者写作业不集中时,就让握冰五分钟,每天都要叠加,最多的时候,我的小叔曾经握过30分钟的冰。他和我说当时我玩了,他感觉手都没有了。手都直接给冻紫了。连续三天没有握动笔,最后看到这种情况,他的父母只好放弃了这个方法。而且最让我小叔气的是,他的父母亲谢了所谓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把他小时候爱的手办,纷纷都送给了别人,这如果留到现在就是那些手办早就翻了几百倍的价格。《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可谓是害苦了当时的80后90后的孩子。

哈佛大学一年的奖学金(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4)

在刘亦婷当时已经确定要去哈佛以后,媒体记者纷纷询问刘亦婷和她的父母,她以后会留在美国吗?她的父母和刘亦婷都在媒体公众面前表示,是国家把刘亦婷培养出来的,他以后肯定会回国报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刘亦婷在哈佛读完本科以后,最后留在了美国。并且和自己的同班同学,一个美国白人结了婚,最后工作和生活都在了美国。这件事情已出,被当时的网友大力抨击。而且纷纷扒出她考上哈佛的黑料,刘亦婷她的托福成绩也就勉强达到合格。她是因为推荐人强力推荐儿上的哈佛,并不是靠自己的实力上的哈佛。但后来她的父母表示,刘亦婷上哈佛确实有推荐人,但是因为刘亦婷本身优秀,也通过了哈佛的教委会的研究讨论,最终拍板全额奖学金录取刘亦婷。

哈佛大学一年的奖学金(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5)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从现在来看,刘亦婷考上哈佛被过度的神化,而《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其中的教育方法很多也值得诟病,甚至有虐待儿童的嫌疑。因此这个事例提醒我们家长,教育儿童要因材施教,不可拔苗助长。别人的成功并不能复制,最重要的是认真教育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