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出自《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仁、礼、政三者关系的思考。因开篇提到:「颜渊问仁。」故以颜渊为题名。

论语48句经典名言(论语颜渊经典名言10句)(1)

在《颜渊》一文里,孔子认为,要结束当时战乱纷扰的局面,必须要确立伦常秩序,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社会角色的需要。而礼和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还认为,礼在外部起规范作用,而仁则要求以爱人为出发点。

本文选取《颜渊》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论语48句经典名言(论语颜渊经典名言10句)(2)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若能约束自己而合乎礼,就叫做仁。

若有一天能做到约束自己而合乎礼,

那么,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仁人。

点评:学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老师回答说: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行为符合礼仪就是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仪的就不看,

不合乎礼仪的就不听,

不合乎礼仪的就不说,

不合乎礼仪的就不做。

点评:颜渊又问老师,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孔子便提出四个「非礼勿」。即所谓的不合乎礼仪的就不看、不听、不说和不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点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而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换言之,就是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死生取决于命运,

富贵取决于天意。

君子认真没有过失,

对人恭敬合乎礼仪。

点评: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感叹道:别人都有兄弟,而他是独子,没有兄弟。

子夏听到后就说:君子行为谨慎,做事合乎礼仪。在他们眼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怎么会没有兄弟呢?

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一言既出,就是驷马也难追。

文采与本质,二者同样重要。

点评:卫国大夫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本质好就可以了,不用再讲究什么文饰、文采。

然而,子贡却认为文采和本质一样重要。若只讲究本质,那么去掉花纹的虎豹皮和去掉毛的犬羊皮有什么差别呢?

论语48句经典名言(论语颜渊经典名言10句)(3)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能够长寿;

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短命快死。

既希望他能够长寿,

又希望他短命快死。

这就是所谓的迷惑。

点评:人皆有好恶之情,有好恶就会产生偏见。正如关系亲近就会信任,关系疏远就会怀疑一样。所以,孔子认为,要想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就要摒弃好恶之情。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其位不厌倦懈怠,

执行政令要有忠心。

点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处理好政事?老师回答说:为官的人,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永远不要心生懈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又不促成别人去做坏事。

点评:君子品德高尚,律己甚严。所以,他们总是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而小人正好相反,协助别人做坏事,是成人之恶。

论语48句经典名言(论语颜渊经典名言10句)(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的本义就是正。

您若带头行正道,

还有谁敢不正呢?

点评: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情。孔子对他说:您如果能够率先做到端正,还有谁敢不端正呢?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德行就像风,

民众的德行就像草。

风若吹到草上,

草必定随风倒。

点评:孔子对鲁国大夫季康子说,为政的人要明白上行下效的道理,同时也要承担教化百姓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