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水浒中最被低估的英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水浒中最被低估的英雄(水浒人物漫谈卢明专栏)

水浒中最被低估的英雄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个很突出的人物,这不仅指他本人武艺高强,而且指他在水浒故事中的分量,他的性格塑造得很鲜明,他的英雄气概也很感人。

武松出场,是在沧州柴大官人处。那个时候,他因为犯了案子,逃到柴大官人那里躲避,已经住了相当一段时间。宋江杀了闫婆惜后和兄弟宋清一起躲到柴大官人处,在这里遇到了武松。在柴进置办的宴席间,宋江为了躲酒,去茅房方便。当时,武松正在走廊里烤火,他得了虐疾,全身发冷。宋江不小心踩到了锨把,吓得武松一惊。武松正要发火,柴大官人赶来,劝说中不经意叫了一声宋押司,武松发现自己想揍的这个人正是十分敬仰的郓城县押司宋江,立刻改变了态度,连忙施礼,诉说幸会之情。接着,柴大官人让他们一起去喝酒,武松与宋江言谈甚欢,当天夜里,宋江还特意让武松与自己睡在一处。武松来的时候,柴大官人对他是很热情的,后来因为武松性格暴躁,动不动就要打人,所以,合庄老少都不喜欢他,有些人还不断向柴大官人反映武松的这些不是,柴大官人虽然继续礼待他,但待武松也有些慢了。宋江到来,对武松这样好,使武松倍感温暖。

武松是清河县人,自幼父母双亡,是他的哥哥武大郎把他拉扯大。逃出来以后,武松一直没有和哥哥通音讯,现在知道他当时打的那个人没死,昏过去又活了过来,所以,他武松也就不用整天东躲西藏的了。他想回清河去看自己的哥哥武大郎。走的时候,柴进为他置办了送行酒宴,还赠给他一些银子。柴大官人留步后,宋江和宋清还要再送一程。他们来到一个酒店。一边饮酒,一边话别,武松有感于宋江的义气深重,与其义结金兰。宋江送给武松十两银子,武松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武松离了沧州,晓行夜宿,不几日,便来到景阳冈。《水浒传》上说景阳冈属阳谷地面。有学者指出,这是地理错误。沧州在清河东北,阳谷在清河以南,自沧州回清河,无论如何也走不到阳谷的景阳冈去。有人认为,这个清河是江苏淮安附近的南清河。从沧州回南清河可以路过阳谷。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南清河这个县,北宋的时候还没有。而河北的清河却存在时间很长。最重要的是,《水浒传》所写,阳谷与清河近在咫尺,那肯定是挨着的。而远在苏北的南清河就离阳谷远多了。

现在我们回到故事中来。武松走着走着,看到一个酒店,一面酒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进得店来,店家给他拿来一双筷,三只碗,武松要了些牛肉。武松喝一碗,店家倒一碗。武松喝着,感觉这酒确实好。店家向他夸耀说:这酒叫出门倒,透瓶香,酒力很大呢。喝到这里,武松还要喝,店家不干了,说,你没看酒幌子上写着“三碗不过冈”嘛!这酒太厉害,一般人喝三碗,都会醉,所以,从来没人超过三碗。武松不管这一套,非要继续喝。店主没办法,就又给他倒了三碗。没想到,武松还要喝,店家阻栏,武松说:“我又不欠你钱子,哪有有酒不卖的道理”!店家就再给他倒酒。就这样,一轮又一轮,一连喝了十八碗酒。

武松抗上行李,拿了哨棒就要走,店家赶快前来阻止,说:“客官不知道,这景阳冈上,有一只吊额金睛大虫,伤了无数人。平时客人路过,也要在大白天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现在天色已晚,你又一个人,万万走不得”。武松以为店家骗他呢,心想,店家想吓得我不敢走了,住在这里,他好增加收入。所以,他根本不听劝,硬是走了。走了几里路,看到冈前有棵大树刮了皮,上面写有字迹,与店家说的内容一样。武松这个时候,半信半疑,趁着酒劲继续往前走。在前面看到一座山神庙,庙前有阳谷县的告示,说大虫伤人,请过往行人小心,不要随意过冈。这个时候,武松才相信店家的话是真的,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他很矛盾,不回吧,这前路确是凶险。回去吧,怕人家耻笑,刚才还在人家那里逞能呢。英雄自是英雄,武松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独自前行,心想,未必就那么巧遇上老虎。

此时已经入夜,月光当头,武松走了一程,酒劲上来了,还有些发困,就在一块石头上躺倒休息。后来老虎真来了,武松猛然起身,迎对老虎。我听武松打虎的故事,是在读中学的时候,老师讲得生动,我们听得入神。记忆最深的,就是老师讲到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那老虎,先是一扑,武松往后一躲,躲过了。老虎接着往后一挺身子,武松往侧后躲过了。老虎又使出第三招,用长长的尾巴一剪,武松又躲过了。这三招,作者写得非常精彩,说山东快书的孙镇业先生讲起来,声形毕现。有人猜,那个时候,没有动物园,《水浒传》的作者未必有机会看到老虎搏击的场面,关于老虎扑武松的动作,很可能是观察了猫写出来的,猫大致也是这三招。当然,也有说是从狗那里观察得来的。

老虎三招不灵,就又转回原处,开展第二轮攻击。正当老虎要第二次扑来时,武松举起了他的哨棒,猛力向老虎打来,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了树枝上,断为两截。作者这样写,大概有意让武松徒手博击,这样更显出英雄气概。谁知后人不理解这层意思,新版水浒剧还加了武松拿刀子捅老虎的镜头。编剧或者认为,人的拳头不足以打死老虎,但文学艺术作品常常需要夸张。如果武松拿着现代的冲锋枪打死老虎,那倒挺让人信服,但英雄的气概就弱了。李逵在接母亲的路上,杀死四虎,都没有武松打死一个老虎精彩,李逵是用刀杀的虎,而武松是徒手打死的老虎。

哨棒断了,只有徒手打了。当老虎再一次扑倒时,武松趁机骑到它身上,死死地按住老虎的头,抽出一只手来,一阵猛打,终于把老虎打死。

这段精彩的故事,传遍天下。毛主席就曾用武松打虎的例子,说明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说:“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招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老虎打死了,武松也累得筋疲力尽。这个时候,又看到两只老虎,武松心想,这下坏了。仔细一看,那不是真老虎,是披着虎皮的人。上前搭话,才知道,这二人是当地的猎户,他们是受了官府的责限,夜里捉老虎,怕被老虎伤害,装成老虎上山察看情况。他们后面,还有一大群人在别处聚集,一旦有情况,好共同动手。

武松这才放心,说你们不用再费劲了,那只老虎我已经打死。两个猎户哪里相信!武松说,不信你们自己去看。二人一看,果真有一只老虎死在那里。他们赶紧把外面等候的那一群人叫来,领着武松,抬了老虎,回到庄上来。乡人一看武松打死了老虎,都很高兴,杀猪置酒庆贺,并很快报给了阳谷县的知县。知县让武松披红戴花,坐轿子过街,很是风光,并让他作了阳谷县的都头。

过了两天,武松在街上走,忽听后面有个人喊他,说,你在县衙做了都头,就把我给忘了。武松回头一看,原来是他哥哥武大郎。武松连忙跪地,给哥哥施礼。哥哥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人啊。哥哥半是怜惜半是埋怨地对武松说:你走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给家里传个音讯,我是又恼你又怜你。恼你呢,因为你性子暴,在家没少惹事,都得我替你担着。高兴的呢,是你回来了,我可以腰子杆硬了,别人再也不敢欺负咱们了。武大郎的这些话,看似随意,说得很是点子,这让读者看到,武大郎没少受人欺负,他是一个很值得同情的弱者。

原来,武大郎在清河老家,娶了一个老婆。这老婆本是大户人家的使女,小名唤作潘金莲。大家注意,是小名,不是大名。这潘金莲呢,有学者说,在古代,常称不良妇女为潘金莲。在牡丹区方言中,说哪个人不行,常说这人很“潘金”,不知道有没有这层意思。从这个名子,大家也可以看出,《水浒传》的作者,是把这个潘金莲写成荡妇的。

这潘金莲,年方二十二,颇有些颜色。这颇有些颜色呢,就是长得挺不错,怕也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很美。因为大户要缠她,潘金莲在主人婆那里告了状,大户以此记恨在心,却倒赔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给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常来他家里找茬。《水浒传》说,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这婆娘倒是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并说:“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到阳谷县紫石街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关于潘金莲,近年来争论最多,差点都搞乱了人们的思维。有些人更是大胆,说潘金莲有情有义,敢于追求“性福”生活。更有不懂事的小青年,说他是当代妇女的骄傲。试问,有多少女同胞会将她引以为自豪?太阳没有从西边出来,与潘金莲同调的怕也不会太多,倒是更多的人怕把自己和潘金莲扯在一起,数百年来,她已经是淫妇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女英才层出不穷,但不是潘金莲这样的。

当然,潘金莲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一个长得比较标致的女子,却嫁给武大郎这样相貌不堪的人,很不般配。一个使女,被大户转给武大郎,这说明大户对她有处置权。她或许就象《红楼梦》中的鸳鸯,因为出身贫贱,卖给富贵人家,一切都由主子作主了。假设她生于富贵之家,也可以读书,学礼,过着大观园里那种读书吟诗的生活。可她偏偏不是,这得感叹生命的不公。如果她嫁一个好的家庭,一个英俊潇洒的老公,她的生活会好得多,偏偏她没有,她只有羡慕别人的份。

但是,这种同情,并不能作为替潘金莲开脱的理由。《水浒传》对潘金莲是持批判态度的,批判她勾奸夫害本夫。武松见到哥哥后,下面的故事,就是潘金莲勾搭浪荡公子西门庆毒死武大郎,武松将二人杀死,报仇雪恨。潘金莲先是想勾搭武松。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人物,绝不会干这欺兄霸嫂、伤天害理的事情。有人说武松不懂风情,这是完全错误的。武松讲的是忠义,如果他敢于和自己的嫂子偷情,那与西门庆这样的败类又有什么区别呢!《水浒传》这样写,除了使武松的形象更加高大外,就是突出潘金莲的淫荡。武松没找成,就去找西门庆,这不是淫荡是什么。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她与西门庆合谋杀害武大郎。武大郎被西门庆踢伤后,潘金莲不好好给他治病,照旧每天和西门庆寻欢作乐。对这样一个忠厚、善良,疼爱自己的老公,忍心下毒手,这是天理不容的。武大郎是最值得同情的人,一个弱者。他受了冤屈,官家不给他伸,只有靠武松报这个仇了。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残害别人的人不受惩罚,哪里还有正义可言!武松果然是真男儿,他查清了哥哥的死因,找到了证据,杀死了奸妇淫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家人的冤屈都报不了,那他怎么去走遍天下主持正义!最可恶的是那个穿针引线的王婆,所有的坏主意都是她出的,她贪图别人的钱财,把坏良心的事做绝,所以,官府对她的判处最重,把她凌迟处死。

说到潘金莲,有人喜欢举著名作家魏明伦先生的川剧《潘金莲》,说是为潘金莲翻了案。魏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这出川剧确实曾轰动一时,但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的人称为闹剧,也有人称为荒诞剧。其实,魏先生并不是全盘肯定潘金莲,诱导女士们都去偷汉。他的剧本只是体现了一部分现代人对女性问题的一种思考,在剧本中既表达了对潘金莲被大户欺负嫁给一个丑弱汉子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潘金莲淫荡沉沦、杀人害命行径的谴责,指出潘金莲的心开始是红的,后来变黑了。如此说来,看问题要全面地看。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就会出现偏差。

武松因杀嫂一事,被发配孟州牢城,由此,生发出在十字坡遇孙二娘,在快乐林帮施恩醉打蒋门神,以及后来杀死张督监等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突出了武松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有人说武松滥杀。滥杀是不对的,但那也是被逼急了才这样做的。武松对妇女有他的尊重。比如,在吴蚣岭,他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坏人,把那位落难的女子救了出来,不图任何回报,这样的义举,与鲁智深救金翠莲,救桃花村的刘小姐具有一样的性质。

武松、武大郎,都只是小说人物,史书上没有记载。有人把武大郎说成是武植,说武植是明代进士,当过阳谷县令。《清河县志》明代进士名单并未发现武植这个名字。《阳谷县志》明代知县名单也没有武植的名字。《水浒》原著中没有武植名子出现,连牌位都写的是武大郎,只是98版央视电视连续剧和最近播出的新版水浒,把武大郎的牌位写成武植。实是求是地讲,这只能算是一种传说。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