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天晖

简述宋史的历史地位(宋史中的四大家)(1)

宋史中的《苏轼列传》独占一卷,太长,我就先写写其他两位。黄庭坚和米芾在书法史的地位相当重要,一般都会大篇幅的介绍,可是在宋史里写两人的文字量少得可怜,我本想多添点他们的花边,但这就离宋史的面貌远了。

文字对于我来说,就像我平时散步,是纯个人的事情,并不求发表和夸炫。不过我还是把它放在博客上了,本来点击也不过二三十,除了三两个朋友,等同没有人看,把这个当成一个存贮备份而已。

和我一起吃喝交流最多的三个朋友,孙民、宁竟同、阿坚都在公开场合当面声称要打死我。孙民是说我对他语言直接粗暴,宁竟同是说我写作和书法都没戏,阿坚是说我不会造句,文字烂,已经打死过多次了,至于书法那是更烂,不值一提,还补充这也是孙民的意思。想当初,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对于文字和书法,只是我的纯个人兴趣而已,我连在别人面前说我喜欢练文字和书法都几乎没有过,别人看到我也回打发时间而已。再次强调这种行为和我散步没有区别,纯属个人私事。他们表现如此激烈,我拿毛笔偶尔练字也超过三年了,就连他们自己也都说自己是练着玩的,为何到了现在到了令天突然说我不行要打死我呢?书法不行还在写更拿出来炫的人多了去了,他们都要去打死这些人吗;文字更是个人表达,他们凭什么要禁人之口呢。

阿坚是第三个说要打死我的朋友,如同第三棒打在我的头上,每一棒子我都会想为什么?三棒子下来,让我明白并不是什么文字烂,书法烂直接导致的。我猜其实是我的文字内容浅薄、阴暗、拿朋友说事,触犯到了禁忌。之后我发了一篇我认为是我最自私最浅薄的文章给张弛张老师,看看是不是烂到要被第四次打死。

也许是有意或是无意,在安定门附近和一家公司的人进行完西局书局视频项目的商谈之后,我和张老师打车在回去的路上,张老师突然提出要去香山看一看顾老师和死后葬在香山的他的小狗毛驴。

在毛驴的坟前倒了一整瓶矿泉水,祭奠完毛驴。我们就去了顾老师家,顾老师出过家,现在隐居香山看书弹琴,我因很久没来过,错进了一家,但是主人很客气的把顾老师的所在指给我。

我们三人喝完一阵茶后就去了兰溪小馆,张老师说当初孙民在帮忙安葬好小狗之后他们也是来的这家。

席间加了好几次酒,张老师从问宋代的南洋沉船开始,接着我问一些愚笨的问题。最后还是不由提到顾老师也认识的三个朋友要打死我的事上,张老师并没有打断,并有补充,所以我估计这次来香山,张老师也有想在顾老师的开导下解开我心结的这个目的。

我不想伤害别人,但是文字的能力又达不到写朋友而无麻烦,所以之后我不会再直接写朋友了,这才是我写宋四家的原因,他们决不会跳出来打死我。

黄庭坚

黄庭坚和后面要介绍的米芾,在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传六中,与前文提到的李格非等十几人共列一卷。

黄庭坚(鲁直)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修水属于九江市,我也是九江市的,我看过一些《柳如是别传》,作者陈寅恪也是修水人,我在看他们的作品时还真没注意离我这么近。

自幼就聪明是必须的,书读几遍就会背了。说他的舅舅李常到他家来,随便拿书架上的书问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很吃惊,觉得他学习一日千里。举进士后调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1068),中举四京学官,因为应试文章优秀,作北京(大名府)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欣赏他的才华,继续留任他。苏轼曾见过他的文章,认为超轶绝尘,是千万文章的表率,这个世上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好作品啦,于是名声开始大了起来。在做太和知县时,以平和治理为主。当时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其他县都争着多收,惟独太和县不这样干,官吏收入少了肯定不高兴,但是老百姓高兴啊。

哲宗上台了,任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第二年,迁为著作佐郎,封为集贤校理。《神宗实录》完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丁母艰(其实就是丁母忧)。黄庭坚特别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生病的时候,黄庭坚不分昼夜的照看母亲,衣不解带,母亲死后,在坟前搭个小棚守孝,哀伤不已,几次得病都差点死了。二十四孝中的涤亲溺器,说的就是黄庭坚侍奉病中的母亲,不用仆人亲自洗母亲用的马桶。守孝完毕除去孝服,任秘书丞,明道宫提点,还兼作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年(1094),出任宣州知州,后改鄂州。章惇、蔡卞及其朋党认为《神宗实录》问题过多,让之前修《实录》的史官都在京城边上分开居住,以便查问,从书中摘了千余条给黄庭坚等人,说这些都是没有验证就入史的。之后检查官逐条审问,史官都能给出事实依据,不太好验证的只剩下三十二条。其中有黄庭坚说,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这条成了首先要审问的,黄庭坚说,我在北都当差时,曾经亲见,真是儿戏。凡是有问的,黄庭坚都照直说,让其他史官的胆也壮了起来。

不过还是因此贬到涪州(今重庆涪陵区)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那些弹劾他的人认为这地方太好了简直是枉法。后又因为亲戚犯事牵连,被转到戎州,黄庭坚淡泊处之,并不以此为意。四川的士人崇拜他,跟着他混,他讳人不倦,凡是经他点拔的人,下笔都很有可观。

徽宗即位,想升他任鄂州税监、署名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吏部员外郎,都推辞不去。只是请求做一个郡宫,如是得了个太平州知州,当了九天就被罢免了,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过节,赵挺之掌权后,转运判官陈举为了巴结上司,将黄庭坚的《荆南承天院记》,指责幸灾乐祸。黄庭坚再次被除去官职,羁押在宜州。三年后(也可以解为崇宁三年(1104))流放到永州,没有听到平反的命令就死了,享年六十一。永州离桂林不远,我孩儿他妈家在桂林,在桂林市中心的古南门有黄庭坚系舟处,我还以为能看到黄庭坚的墨宝,没想到是将其书法放大刻在许多块大玻璃上,置于水中,称为书艺长河,其实并不是河,只是榕湖岸上修的水泥水槽,可能晚上会在玻璃底下亮灯,让字变得华丽。至于历史上黄庭坚有没有去过桂林,我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黄庭坚的学问和文章,是因其天性而得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杜甫,学杜甫而不刻意模仿他的诗,自成风格。在书法上,行、草、楷都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游学于苏轼门下,人称四学士。而黄庭坚最擅长的是诗,四川,江西的文人都认为黄庭坚可以并肩苏轼,所以有“苏黄”的说法。苏轼任侍从官时,推荐黄庭坚代替自己,说黄庭坚的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可知是相当的看重黄庭坚。苏轼还是心胸宽大,蔡佃因蔡京为避嫌把他从第一降为第二而怀恨一辈子,同样欧阳修为避嫌误将苏轼降为第二,苏轼不还是对欧阳修尊敬有加。还有苏轼对其门人从来不吝夸赞举荐,也让苏门学士出名的人多,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苏轼的门生,被称为后苏门学士。

早年间,黄庭坚在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对这里的林泉胜景,乐在其中,所以自号山谷道人。

米芾

宋史中与黄庭坚共列一卷,介绍极简。不过倒是方便了我写这篇文章,不用怎么翻页查找了。

米芾(元章),吴人。因为他的母亲曾在宣仁皇后的藩邸做过佣人,上面念及旧恩,就给他补了个光县尉。历任雍丘知县、涟水军知县、太常博士、无为知军。后又被召为书画学博士,皇帝在便殿召见,他献上他的儿子米友仁的《楚山清晓图》,被升为礼部员外郎,后出京作淮阳知军。死时四十九岁。

米芾诗文奇险,不蹈前人的覆辙。书法是他的特长,沈著飞翥(大概是沉着飞动的意思),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其善于临摹别人的作品,常常以假乱真。精于鉴赏,碰到古器物书画就极力要弄到手,不然不会罢休。王安石曾经摘取他的诗句写在扇子上,苏轼也夸他。米芾穿衣服仿效唐人,风神萧散,说话声音清亮,到什么地方都有人围观。而且他有洁癖,从来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碗筷之类。因所作所为怪异诡谲,在别人眼里常常闹笑话。无为州有一块大石头,奇丑无比,米芾见了大喜,说,这足以让我拜他。于是整理衣冠下拜,称石头为兄长。由于米芾不世故,所以做官经常碰到困境。他还曾奉诏仿黄庭经小楷写周兴嗣的千字文。后又能进宣和殿看宫中藏品,都认为他太受宠了。

儿子米友仁(元晖),学习刻苦,喜欢古代事物,也善于书法绘画,人称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专藏宋徽宗作品)直学士。

我的相关文章

宋史中的四大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