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想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对世界的认知。

包括种种课题的追问,比如世界的真实样子,世界是如何运行的,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等。

只是二者认识把握世界的方式、角度、层次并不一样

但是,殊途同归,因为人文思想和自然科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比如无穷大和无穷小的问题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仅仅是无穷大和无穷小,一般人可以想象,这个世界的时间不知道何时起头,何时结尾:这个世界的空间,可以小到无穷之小,可以达到无穷之大。

但是,无穷小就是无穷大呢?或者是无穷大就是无穷小呢?

似乎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周易可以被称为宇宙代数学(无穷小就是无穷大)(1)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怎么说。

科学用黑洞白洞的发现证实了无穷大和无穷小的关系。

以黑洞为例——

一是其作为一种天文和物理现象,体积无穷小,质量能量无穷大

二是作为一种运动和能量,持续不断吸收靠近的外部物体、能量,甚至连光和时间也不能逃逸。

三是换句话说,就是黑洞的无穷大、无穷小仍然是动态地向无穷发展

因此,对于黑洞来说,无穷小就是无穷大,或者是无穷大就是无穷小!

但你回头再想,对于世界来说,黑洞是无穷小当然不错,但黑洞的无穷大呢?对于世界也只是无穷小!

所谓一花一世界罢了!

周易可以被称为宇宙代数学(无穷小就是无穷大)(2)

接下来我们看看“儒释道”们怎么说

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所说的“变动不居”,“生生谓之易”就是指世界、生命和时间的永恒延续,“自强不息”就是说天人本一,人要像天一样的作为,要天行健。

具体再看看百家中的几家:

一是儒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无休无止”的规律,以及生生不已的精神。即无论是什么物体,还是什么时间,这个世界变化无休无止。朱熹则注释为:“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

二是道家,就无穷无尽的时空,道德经说,道“周行而不殆,“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物极必反)。同时指出“三生万物”,万物生生不已

庄子则说得更简单直接: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三是名家对于宇宙,惠施的经典描述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而且,进一步指出至大和至小统一为一。

四是佛家,其世界和时间的概念,为人们更具体地展现了无量广大、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包括宏观的世界和微观的世界,特别是“须弥藏芥子”、“芥子藏须弥”,其义为无穷小藏于无穷大,无穷大藏于无穷小。且因为“无穷”,其实也正是——无穷大就是无穷小,无穷小就是无穷大。

周易可以被称为宇宙代数学(无穷小就是无穷大)(3)

可见,对于世界和时空,古人其实已有不可思议的认知,甚至是物理学意义。

最后,再拿神话来说,其实神话“不神”,神话背后藏着认知的密码,文化的密钥。

比如神兽“貔貅”,貔貅是祥瑞之兽,寓意威猛、辟邪和聚财,在中国文化中十分讨人喜爱,但这几种寓意只是一般性、世俗化的认识

貔貅能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聚财,之所以只进不出,其实正是形容一种天体的本质特征,就是黑洞白洞正是描述一种认知的观念,就是须弥芥子

貔貅其实正是黑洞白洞的文化描述即以有限纳无限,以极小纳极大。

貔貅其实正是须弥芥子的同义词:即是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由此,你一定会深刻体会、了悟于心:殊途同归,大道相通!岂虚言哉!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