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哨遍·高祖还乡》,颇为疑惑这支散套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雎景臣所写,共有8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村里为迎接刘邦还乡忙忙碌碌地做着准备;第二部分刘邦车队进村;第三部分揭露刘邦早年所作所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读心神探汉高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读心神探汉高祖(高祖还乡之疑惑)

读心神探汉高祖

读了《哨遍·高祖还乡》,颇为疑惑。这支散套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雎景臣所写,共有8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村里为迎接刘邦还乡忙忙碌碌地做着准备;第二部分刘邦车队进村;第三部分揭露刘邦早年所作所为。

作者在文里嬉笑怒骂,极尽讽刺之能事,剥掉刘邦皇帝的外衣,把他刻画成一个无赖。刘邦贵为天子,又是一代历史帝王。雎景臣这样做,到底为什么?刘邦是无赖吗?我们从小的角度来看看刘邦。

早年,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秦末农民起义中他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布衣天子。跟农民起义军中其他将领比起来,刘邦看上去优势并不突出。在他成就霸业的过程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追随他?他到底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自信敢为。

古人有诗说:“世味酸咸谁自信,人生声利古难全”。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江湖险恶,世道艰难,人又有难以避免的弱点和死穴,一个人一生都自信,难矣。而刘邦却人生自信,一以贯之。

沛县起兵,萧何、曹参都德高望重,官也大,但他们都怕“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不敢出头,“尽让刘季”。刘邦毫不客气,利利索索地做了沛公。

刘邦奉命西进灭秦,当时的形势十分严重,楚地两支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胜、项梁相继被杀,楚地义军被打得群龙无首,谁都不敢再进关中。刘邦却不以为然,直进入关,他根本就没想到过失败。

刘邦入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有人向刘邦建议:关中富甲天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个好地方。听说项羽有把关中分封给三位秦朝降将司马欣、董翳、章邯之意。一旦项羽入关,“沛公恐不得有此地”,要兵守函谷关。刘邦一听有道理,遂封堵函谷关。这一举措还引发了鸿门宴事件。当时,刘邦拥有10万兵力,而项羽率40万大军,兵力悬殊太大,函谷关能堵得住吗?刘邦可爱的“幼稚”,透出他的勇气、豪气和霸气。

楚汉战争中的彭城之役,刘邦的56万大军被项羽的3万精骑兵打得大败,尔后,刘邦占据荥阳与项羽展开了长达28个月的拉锯战,刘邦屡战屡败,屡败不馁,他自信终有一天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他以非凡的毅力缠住项羽不放, 最后在垓下包围战中诛灭了项羽。

陈豨叛乱,汉十年八月,刘邦亲征。到邯郸时,刘邦一看陈豨没占据邯郸利用漳水设防,就断言说,陈豨成不了气候。后来形势的发展验证他这一判断是正确的,显示了他对自己判断能力的自信。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可见刘邦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足可见刘邦不畏失败的人生自信。成大事者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不行啊。

雅量能容。

刘邦跟前聚集众多人才,这些文臣武将们的情况和身份各不相同,但他都一一接纳,彰显着他的容人雅量。

不计前嫌。雍齿是刘邦耿耿于怀的仇人。沛县起兵,雍齿就追随刘邦。秦二世二年十一月,刘邦出兵击秦,雍齿奉命留守丰邑。没料想,因局势的变化雍齿叛变投魏。丰邑是刘邦的故乡,他三次攻打,才得以收复失地。后因机缘巧合,雍齿吃回头草,又投靠了刘邦,屡立战功,成为功臣。汉六年,刘邦论功行赏封了30多位功臣。为平息将领们争功之乱,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封雍齿为侯。刘邦为保社稷,从大局出发,放弃前嫌,也实属不易啊。

不计易主。陈平三易其主,前两位是魏王咎和项羽。叔孙通六易其主,前五位分别是秦始皇、秦二世、项梁、楚怀王熊心、项羽。人们深知明主择士的道理,却鲜知良士择主也是人生的选择。陈平、叔孙通一生不断易主,这在一般人来看,是大缺点,人们往往在无意中把这样的缺点放大,掩藏了他们的长处。而刘邦恰恰不计较这些,看到了他们的长处,予以信任、委以重任。如陈平深受感动,竭其全能效力于刘邦,六出奇谋,解了燃眉之急,立功封侯。刘邦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的胸怀,让他聚起众多人才,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不计言语冲撞。郦食其投靠刘邦初见面时,刘邦正在洗脚,不理不睬,态度傲慢。郦食其反感,劈头就问:汝是助秦攻诸侯还是率诸侯破秦呢?刘邦一听急了眼,骂道:“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食其不慌不忙讲了一番道理,说得刘邦心服口服,又是让座,又是道歉。若换了他人,也能这样吗?要知道,真正的高人志士都有极强的自尊心,若你不尊重他,他能为你所用吗?刘邦是有些市井之气,但他的容人雅量弥补了这一点,使天下英才纷纷归顺而来。

不计来自何方。任何一个集团人才的聚集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邦集团也是如此。起初,只有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一帮老乡为刘氏集团的核心力量。后来随着事业的发展,他把圈子画得很大很大,不问英雄出处,吸纳五湖四海的人才为其所有。如韩信、陈平、郦食其、陆贾、张良等,力量一天天壮大起来,终于助他成就了一番霸业。

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缔造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雎景臣先生抓住刘邦青少年时些许小事,极尽诋毁之能事,大加嘲讽,难道就不怕讨人嫌吗?

要之,睢景臣以出身贵贱论英雄,恐有失偏颇。

(作者朱广海,系江苏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农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出版有《心的倾诉》《古今故事一百篇》《赋闲杂记》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