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是中国后世社会各项基本规则和制度出现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很多传世的经典,在这些能代表秦汉时期文化的诸多元素中,砖瓦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这些砖瓦在建筑功能和艺术两方面又组成了独有的秦汉砖瓦文化,说到文化自然是指:“成体系,成规模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后世有很强的影响”。秦汉砖瓦之所以可称之为一种文化也是具有这些特点,并且对后世具有很强的影响。
一、秦汉时期的砖瓦文化(一)、建筑文化
砖瓦是一种重要的坚持,因此秦汉砖瓦文化首先体现在建筑文化方面。秦汉时期大型宫阙的出现,其等级制度对各个建筑部件有不同的要求,传统泥、木建材无法完全承担这方面的需要,如屋顶从硬山式发展为庑殿顶,对砖瓦结构的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可能。另外,为防御外族的入侵,对坚固的防御的攻势和城市的建设开始不断的增强,这就使得砖石这种耐腐蚀、抗寒抗旱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和大型的天然石料一起被用作防御建设,建筑用砖、瓦成为社会潮流。
西汉未央宫复原图
(二)、艺术文化
就艺术方面来说,秦代的瓦当上采用圆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比起前代的半圆形机构有了更大的附着面,也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大的可能。随着王朝的一统,人们不断在文化和信仰方面区域统一,这种统一给瓦当的纹饰创作带了更多的素材。中国传统信仰中的一些基本信仰符号,比如四象、龙凤等都在秦代瓦当上现过。虽然并没有后代那么精细,但是也为后世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文化上传统宗教道教的出现使得在建筑中人们也不断地引入了两仪四象素材,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神仙体系,但是这些来源上古的传统信仰足可以让建筑中瓦当装饰出现全新的纹理条饰,朱雀、玄武、白虎、青龙的装饰在汉代瓦当上是常常可见。
四象瓦当
之后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冠上了明显的等级观念,龙凤纹饰一定是皇室或贵族的专属,又不断的出现了睚眦、狻猊等等传说的圣兽。如陕西省兴平县西吴公社北吴村出土了一块残砖,该空心砖为泥质灰陶,残长约为砖的一半,但依然可以看出其砖面相向卷曲的双龙图像,而现在仅能够看见一条龙。龙头有双角,昂首翻唇咧嘴,上下有鬃,巨目怒睁,周身有鳞有鳍,两爪为三趾。上下有云朵,画面单线阳刻,密而不繁,疏而不漏,形象生动。而民间巨贾们不能越制而设,也促使了很多象征性的花纹,比如象征高雅、气节的梅兰竹,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等等都成为了瓦当上的新宠。
兴平县出土的残砖
(三)、墓葬文化
秦汉时期在思想中常有伺死如伺生的思维方式,认为人死了只不过是灵魂超脱于身体之外继续生活所以生前如何,死后自当如何。所以在秦汉时代一些大型的墓室开挖修建并且逐渐成为墓群,然后不断用砖石垒砌固定墓穴,之后进行墓室的修建,主室、测室、饵室的修建是原本单一的墓室修建形式成为了一个集合,然后仿效宫殿的木质门阙用砖石为材料进行墓门石阙的修建。这样的墓室不易坍塌,有利于墓主人的尸身保存,上行下效,巨贾、士大夫阶层也纷纷用这种方式进行修建墓室,在老百姓中家境条件好一些的也会用砖石结构对自己的墓穴进行简单维护。
西汉砖室墓
汉代在墓室中出现两种砖:一种是功能性的砖,他们被做成空心条砖、楔形砖、企口砖、楔形企口砖,并且根据墓室的不同特点进行从新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砖石墓。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抬梁式空心砖墓,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楔形、企口穹顶式砖墓又是另外一种特点,这让墓室建造更加简单而结构却更加完整,较与前代来比技术的先进完全不在同一个等级上,这也是砖石出现带来的可能;第二种是用来装饰的壁画砖,以四川成都出土的汉墓画像砖为例,他的单面画面积较大,保存的画像比较完整,可以通过画像上的基本图示看出时代内容,而这些画像砖上基本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所处的生活状况,亭台楼阁、轩舫廊榭都可以在这些画像砖中窥察一二,这对于后世的园林发展和建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对于人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墓画像砖
二、秦汉时期的砖瓦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大型城市的出现、军事防御的需求
秦代统一六国形成了中央一统的王朝,对全国的行政区划有了全新的规则和安排,一些原本很小的聚落因为战争结束和经济发展的原因逐渐聚集了更多的人口。同时传统的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也随着和平和稳定的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古代传统的礼制观念和城市布局特点,完整的城和郭开始被从新修缮,小型的城市也具有完全的城墙,而大型的城市不仅拥有郭还拥有瓮城等新的防御建筑,这些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坚固,不仅可以抵御入侵还要能够接受风雨的自然侵蚀,尤其是在帝国北方的一些重要战略城市之中。种种需求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开始泥土所夯筑的城墙就不能更好地胜任冷兵器发展所带来的冲击,砖石结构能够充分地发挥其特性对夯土城垣起到更好地保护。
另外在北方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秦汉两代大规模修筑了长城,这是一条横亘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边界,绵延万里跨越了多个不同气候和地形带,这需要建筑材料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自然要求,耐风化抗腐蚀的砖材料是首当其冲的首选,大规模的烧制开始沿长城一线出现,这也是砖石能够迅速取代传统建筑材料开始繁荣的关键要素。
长城
(二)、 宏伟的宫室建筑、大型的墓穴增多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这一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繁荣,社会可支配的财富较多是发展建造的最佳契机。帝王将相都纷纷开始修建的自己的宫室,两层或者三层的单体建筑的出现,使原有的建筑材料承重效果不堪重负。所以砖石又被大规模的采用,辅以木质的斗拱结构,让建筑不仅美观而且更加坚固,屋顶的新兴房顶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重檐顶从庑殿顶一直到单檐房顶,这又让砖与瓦形成了新的组合形式,更具等级和美观的砖瓦结构组合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平民墓葬多使用砖砌,也使砖瓦应用增多,促进砖瓦文化繁荣。
(三)、 砖瓦烧造技术革新与产量提高
秦汉时期的砖瓦烧造技术上承春秋战国而来,继续采用“浇水转釉”技术烧制青灰色砖瓦。但已发明“串窑”,这样便提高了生产效率。砖瓦窑基本上都为半地穴式,即首先在生土层中挖出一个土坑,然后掏挖、修整出窑床、火膛、窑门、排烟系统等部位,最后用砖或泥土封顶。火膛面积增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料,烟道数量增多,可以增强抽力并提高窑内温度。砖瓦窑的分布情况与其用途和属性有着密切联系。如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现大量同一时期的砖瓦窑,往往意味着这些窑是为了修建城址或某些大型建筑而设。这也是砖瓦制造、使用的一种合理化布局。
西安未央区西汉砖瓦窑示意图
三、结语在秦砖和汉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点滴,对自然的崇拜、对文化的追求、对安逸生活的需要,反映出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基本生活状态。秦汉砖瓦文化集中表现在建筑、艺术和墓葬三个方面,尤其是西汉出现的“四神兽”瓦当艺术图案,是中华“四方五行”思想的集中体现,影响深远。
砖瓦文化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型城市的出现、军事防御的需求;第二是建造宏伟的宫室建筑、大型的墓穴增多,第三是砖瓦烧造技术革新与产量提高。秦汉时代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留下许多传世不变的建筑文化法则,无论是唐宋、还是明清,在这些堪称经典传世的古建筑中,依然遵循并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