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祁东
海报设计 白浪
【编者按】
冬奥会的主角从来不只是赛场之上的运动员,冬奥,属于中国每一个普通人。
从申办冬奥成功至今,7年时间,冬奥和冰雪运动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他们是冬奥裁判、技术官员,是冬奥志愿者,是城市服务者,是千千万万个热爱冰雪运动的你和我。
聆听他们的故事,聆听真正的冰雪“好声音”。
徐天然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与冰墩墩合影。
近日,一段志愿者与“冰墩墩”斗舞的22秒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的志愿者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事服务志愿者徐天然。
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气温较低,为了带动观众热身,营造热烈的观赛氛围,徐天然与顶流“冰墩墩”斗起舞来。
“很多人看了这个视频感到很‘治愈’, 而我看到自己的舞姿能给别人传递积极的力量,也倍感欣慰,我想这就是拍摄记录的意义吧。”她说。
00:09
徐天然和冰墩墩斗舞。 视频来源 新华网(00:09)
正在读大三的徐天然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她热爱运动,热衷于志愿服务,她的志愿时长已累计500余小时,是学校的“十佳志 愿者”。
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式上岗之后,徐天然还从妈妈口中得知,2008年北京残奥会时妈妈曾为奥地利残奥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志愿服务当过翻译。
这让她颇为自豪,“接过妈妈的接力棒,带着妈妈的嘱托,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冬奥会的赛事服务中。”
徐天然成了赛场“小记者”。
徐天然的岗位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事服务领域的运行支持,负责推送新闻、摄影摄像、视频制作、编辑志愿者刊物等工作。
她说:“因为我热爱且擅长摄影,所以很荣幸地加入到了宣传组。”
徐天然所学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辅修网络与新媒体,这些都与她的冬奥志愿服务岗位有一定关联。
作为宣传组中的一员,肯定离不开电脑和相机,她将所学的计算机与新媒体技术应用到了志愿服务中。
和所有志愿者一样,徐天然在正式上岗之前也经历了严格的培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到场馆实地踏勘,那也是她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离志愿服务岗位最近的一次,相关负责人带领志愿者熟悉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各个服务区域,以及不同岗位志愿者所负责的工作。
“当天的体感温度为-37℃ ,看着近在眼前的高山滑雪赛道,我却有一种寒风中的炙热之感。就如‘燃烧的雪花’一样,要用心去记录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
徐天然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场。
不同于其他的志愿者,徐天然的任务是为所有的志愿者服务,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工作场面,并挖掘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
“我们背着相机在场馆内外爬上爬下,在工作区写文稿、排版,晚上回到驻地还要剪视频。宣传工作从早忙到晚,但我对它的热情却从不曾减少。”
徐天然喜欢记录生活,擅长拍摄短片,因此她把平日的创作热情都用在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她说:“前几天我拍摄、剪辑的志愿者贴春联、观看开幕式的vlog登上了多个媒体平台,希望接下 来可以更多地用镜头记录并展现志愿者的风采。”
徐天然在赛场带领观众起舞。
徐天然也是学校舞蹈团的成员,“舞蹈和志愿服务让我的生活变 得很阳光,我也希望把这种阳光传递给更多的人。”
因为擅长舞蹈,在比赛开始前到看台区带领观众起舞,在抗低温的同时活跃现场气氛,让观众“身心俱暖”, 就成了徐天然“当仁不让”的任务。
上岗前,徐天然曾多次在学校表演《一起向未来》 的舞蹈,因此把它用在冬奥会上轻车熟路。
热衷于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的徐天然一直把“志愿者”当成“大学生”以外的第二个身份,在冬奥会到来的时候,她更加感受到作为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
2月14日,徐天然也在延庆赛区度过了21岁的生日,“燃烧的雪花”成为了这个生日的关键词,她希望自己能够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冬奥皇冠明珠上最温暖的那道光。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