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通常设置两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首先,对于收缩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它的作用在于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而不能减小温度应力(收缩应力是混凝土浇筑初期的固化过程中,因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产生的应力;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硬化终凝后,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应力),一定区分开两者区别。所以收缩后浇带处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
后浇带
混凝土一般在45天后可完成60%的收缩,所以伸缩后浇带浇筑时间一般在45天或60天后浇筑,直到此阶段,后浇带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在这期间如果发现裂缝,基本就是收缩裂缝,至于温度裂缝那是后期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对于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层建筑和裙房,主楼结构和纯地库因沉降差引起构件开裂而设置,因此后浇带可不采用断开搭接处理(但往往此处后浇带也有收缩后浇带作用)。既然为解决沉降差,所以后浇带封闭时间应待主体封顶且荷载上齐,沉降差异观测稳定后即可浇注。
地库上浮导致墙开裂
不均匀沉降导致梁、柱开裂
既然后浇带能避免这么多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多关注一些,把它做好呢?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好多技术人员对后浇带作用不了解,也就不可能重视。
地库项目现场验收,经常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地库顶板后浇带位置,板上皮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厚,板下皮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又偏薄,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二是,后浇带处临时支撑设置错误、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后浇带钢筋缺少保护
问题一是很多工程在后浇带处的通病,此部位因甩出很多钢筋且甩出长度较大,钢筋自身重力使整个钢筋网下移,再加上人为踩踏,疏于保护,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上皮保护层偏大,结构易开裂渗漏,板底偏薄,钢筋易锈蚀,都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由于整个板厚和上下皮钢筋相对间距没有发生变化,不影响结构承载力。此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一旦出现,不好处理,后期也仅仅在防水做法上做一个加强处理。
后浇带保护层偏厚
后浇带保护层厚度偏厚
问题二,后浇带浇筑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这期间,后浇带两侧梁板变为悬挑结构,此处还需承受结构自重及上部施工荷载,如不采取有效的模板支撑,此处结构会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一般可靠做法是,后浇带两侧应保留承重荷载支撑,应不少于两排(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m,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便于相近部位支撑拆除,支撑材料正常周转。
一根构造柱支撑后浇带,无语了
正确支护后浇带
总之,我们辛苦设置的后浇带,避免了混凝土收缩、沉降导致的裂缝,但由于对后浇带处施工措施不重视,反而此处又开裂,真是得不偿失。
项目现场也经常反馈,夏天发现后浇带钢筋向上鼓起,有的大约鼓起10多公分,此类后浇带钢筋都是采用直接贯通方法。现场技术人员,怀疑地库周边墙受到土的压力,变形了,导致后浇带处受到挤压,钢筋鼓起。其实地库面积很大,基坑填土造成的压力不可能导致后浇带处变形,且后浇带处离外墙距离也很远不至于。钢筋鼓起的真正原因是天气变热,不断聚集的温度应力传到后浇带处释放,从而导致后浇带处钢筋鼓起(热胀冷缩原理)。以前项目也有此情况,到天凉时,鼓起钢筋又恢复正常。所以,后浇带处钢筋宜采用断开后搭接连接,来避免此情况,另外后浇带封闭应在温度低的季节进行(温度低于周边混凝土浇筑时温度)。
后浇带
总之,后浇带由于人为原因,往往是渗漏多发区,必须予以特别关注!做好了,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好多质量问题。我们要让后浇带解决问题,决不能让它制造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