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1)

活动一 准确判断得分点

一个句子,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

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节选自明·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键实词:婴、斥、鞶珥、俾。关键虚词:无何、无。

译文: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关键实词:识、绝、食。特殊句式: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译文: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参考译文

太夫人姓赵,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徙到公安,于是入籍定居,传到第四代是处士赵文深。赠号为中宪的东谷公与处士同住在一个里巷,平素交情很好,因此了解太夫人勤俭谨慎的品行,说:“这才真应该是我家的儿媳。”于是让方伯公下聘礼提亲。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后来钱恭人不能进食,外祖母也不进食。钱恭人最终卧床不起,而太夫人哀痛悲伤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即使到了现在,时隔五十余年,她一说起这件事仍会流泪。

(太夫人)平日常对几个孩子说:“你们的父亲积累多年的俸禄,逐渐扩展了一些田产房舍,但不能都给你们,而是要用它们赡养族人,也是要感念祖辈父辈的余荫,不能独自享有。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时一些识大义的话大都像这样。

锁定得分点的方法主要有:

(1)从文言知识点看,实词主要放在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及疑难词上;虚词主要放在高考常考的18个虚词上,尤其是高频虚词以、之、其、为、乃等;特殊句式主要放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上。

(2)从命题人角度看,主要在三个层面设得分点: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3)从答题者角度看,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可能就是采分点。

文言实词是最重要的得分点。判断实词为得分点的办法有:所谓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从考查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及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现过的)是关键实词。从特殊性上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亲信”)可能是关键实词;用本义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关键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可能是关键实词,如“累其心”中的“累”;还有,需临场推断的多义词及疑难词语也可能是关键实词。

活动二 精准落实得分点

一、精准翻译关键实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体会如何精准翻译重要实词。

1.(2021·新高考Ⅰ)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得分点:患、密,句意通顺)

(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为忠臣。(得分点:恶、乐,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有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当官的接受贿赂,犯的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加以引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太宗听了很高兴。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为忠臣。

2.(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贤,琼山人。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2)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解析 (1)“偷惰”,偷安怠惰;“矫”,矫正,纠正;“陈”,列,意为演奏;“杖”,杖责。(2)“罢市”,古今异义词,这里指集市停止买卖以表示哀悼;“丧”,灵柩;“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白色衣帽;“酹”,洒酒祭奠。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只当了南京右都御史。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官员们惶恐不安,多对此叫苦不迭。……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之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空箱笼,过着一般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活。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殓棺之用。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1.古今异义词:区别、析分。

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把它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拆分开来当成两个词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

2.多义实词:语境确定。

多义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3.活用实词:注意译法。

要按照它固有的格式翻译。

①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

②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

③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④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以用一个与“认为……”或“以……为……”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⑤使动用法要按照“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与“使(让)……怎样”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4.特殊实词:穷则思变。

所谓特殊实词,主要是通假字和偏义复词。这两类词在考试中不常出现,一旦出现,总有其特征可寻。翻译时,如果按照该字的一般意思翻译实在翻译不通,就要变通思考它是否为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似字上考虑。找出本字后再翻译,如果觉得这样翻译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你译对了这个“分点”。

偏义复词一般由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的语素(字)组成,当你按惯常逐字翻译后,总觉得别扭,发现与语境很“龃龉”,就要变通思考它们是否为偏义复词。而当舍去一字不译只译另一字时,觉得很顺畅,那就说明你判断准确并翻译到位了。当然,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需要较敏锐的语境把握能力。

对于疑难实词,要加大临场推断力度。可以综合运用邻字推义、字形推义、对文推义、语境推义等多种推断方法。

二、精准翻译关键虚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体会如何精准翻译关键虚词。

1.(2021·全国甲)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得分点:每、辄、引去,句意通顺)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得分点:若、故事、宜,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闰月乙亥,(皇上)让参知政事王钦若兼任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辽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辽军,斩杀辽军副使,俘获了辽军军用物资。辽军又攻打北平砦及保州,又被州砦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亲聚集兵众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击辽军游骑。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守军队,号称二十万,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十二月庚辰,契丹使者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一起来到澶州,请求订立盟约。曹利用进言契丹想要得到关南土地。皇帝说:“辽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理由,如果一定求取,我一定决战!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2.(2018·全国Ⅰ)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 (1)以:凭借。率:率领。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平素。“为”后省略“之”。作:建造。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东将军,晋升爵位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精准翻译关键虚词,主要译准三类虚词:

1.高频虚词“以”“其”“因”“乃”。

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在”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用来”。另有实词义“认为”“率领”等也不可忽视。

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祈使的“可要”,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

主要是对“于是,就”“趁机”“通过”等义项的考查。

主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却”等义项的辨析。

2.可译可不译的虚词。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等。作助词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和“者”。

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

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这两种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3.部分出现频率较高且定为采分点的副词。(具体内容参见学案35“理解文言虚词”中的“副词”部分)

三、精准翻译特殊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思考如何精准翻译特殊句式。

1.(2021·全国乙)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得分点:忿、信,状语后置句、判断句(乃)]

(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得分点:覆视、矜、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戴胄忠诚廉洁公正耿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很多候选官员假冒资历和门荫,下令让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假冒之事被发觉的人,皇上想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产生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怨恨候选官员多有欺诈行为,所以想要杀掉他们,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说:“你能依法办事,我还担忧什么呢?”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两天之内要进行五次回奏,下发到各个州的要进行三次回奏。在行刑那天,主管膳食的不献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不奏乐。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因此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

2.(2019·全国Ⅱ)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1)得分点:“苟”(如果)、“法”(效法)、“循”(遵守)。(2)得分点:“期年”(一年)、第一个“之”(到);“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1.准确发现特殊句式

要落实特殊句式的翻译,前提是能准确发现特殊句式。

(1)抓标志

如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动句,标志有“为……所”“见”“于”等;倒装句,标志有介词结构、否定副词、“之”“是”等。

(2)重语感

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如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别留意。如果感觉主语不是施事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被动句了。

(3)析结构

有时,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视此法。如缺少主语、宾语甚至谓语的语句是常见的,翻译时就要补译出省略的部分。如“以”作介词时,在不少情况下省略“之”,地名前往往省略“于”等,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

具备了发现特殊句式的能力,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翻译方法准确答题了。

2.落实句式翻译要求

(1)加上标志词:判断句加“是”字,被动句加“被”“受”字。

(2)调整翻译语序:倒装句,要调整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3)补充词语: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省略句已成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可是不少考生对此往往重视不够,在翻译中只是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足够的分析,导致译出的语句不通顺,自然难得高分。要解决这一难点,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①强化联系语境意识

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须联系前后语境,不仅要做好语法分析,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译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②强化增加成分意识

只要符合主谓宾的语法规范,符合前后语境,翻译时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加顺畅。这应成为翻译的原则。

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尤其是主语省略,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增加成分意识。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省略的主语,再根据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补充省略的宾语。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贞元元年,(柳浑)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

(1)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得分点:“见”,表被动;“禽”,同“擒”,捉住、捕捉;“攘”,铲除、清除;“何贼之攘”,宾语前置句)

(2)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得分点:“遽”,立即;“委”,交付、委托;“谳”,审判;“乃”,才)

参考译文

贞元元年,柳浑升为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占据淮、蔡州,关播任用李元平守卫汝州,柳浑说:“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随后李元平果然被叛贼捉拿。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他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判处死罪。柳浑说:“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在法律上,失误损伤乘舆器服,论罪应当处以杖刑,请求按照法律论罪。”因此玉工没有被判处死刑。

巩固学案

一、高考真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2020·全国Ⅰ)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实词、虚词、特殊文言现象、特殊句式等得分点。(1)“粜”,出售;“常平”,地名,不译;“作”,制成、制作;“挟”,带着;“活者”,救活的人。(2)“体”,文章;“浑涵光芒”,博大深沉光辉灿烂;“鲜”,少、少有。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任龙图阁学士,掌管杭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朝廷赐予的度僧牒,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原本没有规定的目标,只是常常在该说的地方就说,在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书写、陈述出来。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2.(2020·全国Ⅲ)彪之字叔武。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

(2)(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三十万钱给他治病买药。

解析 本题涉及特定名词、同义并举词、一词多义、所字结构等。(1)“时疾”为特定名词,本义为季节性流行病,可译为“流行病”;“染易”为同义并举词,“易”即“染、传染”的意思;“身”,多义词,此处指“本人”;“虽”,即使。(2)“笃”,(病势)严重;“问”,探问;“所”字结构“所苦”,可译为“病痛”或“病情”;“赐”,赏赐;“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营”,谋求、经营,此处可意译为“治病买药”。

参考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永和末年,天下多发瘟疫。按照旧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中有人染病,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家中没有不染病的。如果因此就不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三十万钱给他治病买药。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3.(2018·全国Ⅱ)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 (1)“弦歌”,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荐”,祭祀。“为”后省略宾语“之”;“祠”后省略“于”;“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为(之)(于)安阳亭西立祠”。(2)“狱”,案件。“威风猛于涣”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威风于涣猛”。“文理”一词古今异义,古义为“条理”。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郪县人。永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担任洛阳县令。(王涣)处世公平正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适中。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放上祭品。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也没被掠夺过,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为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绝不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二、对点集群练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郑袤)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转济阴太中,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中领军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

(节选自《晋书·郑袤列传第十四》,有删改)

(1)转济阴太中,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郑袤)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礼待贤能的人,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辈。(得分点:“下车”,官吏到任;“敬礼”,礼待;“贤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庠序”,学校;句意通顺)

(2)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景帝,从近路赶上了景帝。[得分点:“以语袤”,以(之)语袤,省略句;“舆”,名词作动词,驾车;“及”,赶上;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郑袤)外调做黎阳县令,当地官员和百姓十分满意,服从管理。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者,礼待贤能的人,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辈。毋丘俭发动叛乱,景帝亲自征讨他。文武百官到城东饯行送别,郑袤因为生病未能赶来。景帝对中领军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景帝,从近路赶上了景帝。景帝笑着说:“本来就知道你会像侯生一样一定来啊。”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都。”王解其意,无复他言。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有删改)

(1)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书令傅亮走到外面,方才悟出宋王一席话的真正用意。但是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便叩门请求见宋王,宋王立即下令开门召见他。(得分点:“还外”,走到外面;“乃”,才;“悟”,悟出、明白;“即”,立即;句意通顺)

(2)刘义康年纪还小,宋王便任用相国参军南阳人刘湛为长史,帮助处理府、州之事。(得分点:“尚”,还;“以……为”,任命……担任;“决”,处理、决断;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群臣不理解他的真正含意,只是一味地盛赞他的功德。这日天色已晚,群臣散去。中书令傅亮走到外面,方才悟出宋王一席话的真正用意。但是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便叩门请求见宋王,宋王立即下令开门召见他。傅亮入宫,只是说:“我应该暂且返回京师。”宋王明白他的用意,也不多说别的。当时正值初夏四月,晋王征召宋王入京辅佐。宋王让他的儿子刘义康留守,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坐镇寿阳。刘义康年纪还小,宋王便任用相国参军南阳人刘湛为长史,帮助处理府、州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