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柳娟崇明区新河镇人,1980年出生,1995 年考入商业重点中专。2009至2016年在新河东方书报亭就职。2017年进修成人大专。2020开始,至今在建筑公司兼职档案室资料员。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微信:anxinlu)。

铭记师恩,不负韶华

时值金秋,又是教师节来临的日子。自己理了理思绪,学生时期前后接触过的老师有几十位,一晃三十年已过,有些渐渐淡漠于人流中,但有两位初中老师在我心目中,却越发显得清晰可敬。

张菊兰老师,80岁,原崇明区新民中学数学老师,教研组长,高级教师。1992年,我进入初中,认识了张老师,那时她50来岁,细长个子,慈眉善目中散发着一种执着和认真劲。

初一全班53位同学,底子薄,成绩在年级组排不上好名次。张老师每节课都抓住分分秒秒,有时声音嘶哑得几乎发不出声,仍不顾劳累,只为能让我们多掌握些知识点。在张老师的殷殷教学下,到了初二,全班学生的总体成绩明显有了提高。

由于学业的繁重,很多同学的眼睛开始有了近视,但这些都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没有及时做出反应,适时去配戴眼镜。直到张老师抽问答题,发现都看不出黑板上的内容时,才知问题严重。张老师训斥:一帮开眼瞎子,家长必须引起重视。也正因为此,我在初二时配了一副眼镜,并很珍贵地保存使用。

到了初三,数理化都属于理科主科,因为数学功底的扎实,我每次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内心美滋滋的。学有所成,深深感激张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与敬业精神。感觉能有幸遇上张老师,真是福气。

初三毕业中考完,大家各奔东西。一年后有一回,我怀念慈母般的张老师,留恋张老师的教学方式,回到母校,找到了张老师,送上一张我的照片,并和老师愉快地叙叙旧。

陆柳娟铭记师恩(陆柳娟铭记师恩)(1)

时过境迁,多年分离,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在镇上书报亭工作时,居然在马路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张老师,是我的老师,我激动地紧步追出门呼唤:“张老师!张老师!”老师这才注意到了自己的学生原来就在书报亭上班呀,她一眼就认出了我。从那以后,只要看到张老师,我就招呼她进报亭坐坐,聊会天。老师也很爽快,也喜欢在我那里逗留。

有一年快到教师节了,我特意去买了一盆仿真花想送给老师。张老师却不肯收,说已经不教书了,不是你的老师了。我回答,张老师,您虽然只教了我三年,但人是有感情的,您是我一辈子的老师。后来,我专程把花送到了张老师所在的小区门卫,电话联系好让老师自己去取。这是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敬爱、对老师人品的认可、对老师教学的感恩。

冬去春来,转眼间,儿子上中学了,正逢2020年疫情阶段,初一学生全部在家上网课。我心疼我家先生教孩子功课很累很烦人,就及时想到了张老师并邀请到了张老师。前后数月包括暑期,张老师日复一日,从不停歇,上门来帮教儿子数学课。其中一个网课每周有两天是分三个时间段讲授,我家住四楼,张老师为了错开时间,等于一天要上下楼跑三趟,太不容易了。替儿子补课,我是全程陪同,面对调皮成性的儿子,我看在眼里,更加敬佩张老师的不厌其烦。

陆柳娟铭记师恩(陆柳娟铭记师恩)(2)

对数学的学习因为有了张老师的真启蒙,儿子开窍了,也有了刻苦钻研的那股劲。到了初三,儿子成了班主任时常夸赞的好学生。每次听到夸赞,我都提醒孩子,我们应当感激张老师教得好,儿子微笑点头,嗯!

有真诚,互相间有颗在乎尊重的心,缘分就容易到来并深深扎根。我家在新河镇上买了小公房,居然和张老师成了邻居,高兴之余,时常步行去老师家。有一次,去看望张老师,看到老师病了,咳嗽感冒,我心里焦急,马上回家,取了好药,送去张老师家。

感情在细节中流露,真情在行动中体现,友情在时光中见证,这真是:

老师恩情似海深,师生之间胜亲人。

寒冬酷暑免费教,功德无量情谊真。

时间观念特别强,教起书来心更诚。

前世修来今世享,良师益友受益深。

陆柳娟铭记师恩(陆柳娟铭记师恩)(3)

说起自己对写作的爱好,还得感恩我的语文老师——金长庚。金老师如今80多岁了,他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当年,他是语文教研组长,个子不高,圆圆的肚子挺着走路,感觉很滑稽很幽默。

三年初中,金老师的语文教学,不光传授给了我许多真材实料,还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道理。金老师的严厉管教是出了名的。记得有一次,他把我作弊抄袭的一篇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出来,令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从那以后,我对自己严格要求,每次认真写作文,哪怕写得很一般,也要求必须亲自写出来,不再作弊抄袭,这也是做人的道理。为人诚实,要有志气,要光明正大,要脚踏实地。

经历了这次重大的挫折教育,让我痛改前非。金老师不失时机地告诫我:别人也有抄袭,那是朽木不可雕,遭人唾弃;你,绝对不能。金老师的严厉,如今想起来,仍让我热泪盈眶。

其实,当初金老师是希望我继续读高中,但我内心急于想跳出农门,就违背了金老师的愿望填了中专。进入中专后,凭借金老师传授给我较好的语文基础知识,自己喜欢写文章,就向校编辑部投稿,有篇作文《女孩》在校刊《水仙花》上被刊登时,我与金老师书信往来中兴奋流露,想做个小小作家,金老师回信,那是万里长征,要做好艰苦的思想准备。

读中专期间,有次与金老师书信中得悉老师身体不好住院了,我马上联系了班长姜飞璇以及另外一名同学,一起前去探望。金老师不顾病体,仍不忘鼓励我们三位同学,一定要好好学习。

踏上社会,基于对文字的喜欢,令我时常与当音乐教授的大伯父做书信交流,也作为练笔机会。27岁那年,奶奶去世,因曾经的信仰,在教堂组织的清明节追思大会上,我一袭黑衣、齐耳短发、一副眼镜,在讲台上,口齿清晰地把自己写就的一文《追思奶奶》给朗读出来,陈述奶奶的宗教信仰,讲述奶奶的一世为人。我那声泪俱下的情感朗读,让台下几百人,都听得感动垂泪。

不知不觉中,我一直爱好着写文章。自己的思想能倾诉、情感能释放,感觉这是一种享受。2015年,赶上时代进步的脚步,我也开始使用微信。有了这个手机软件,我的文章在朋友圈就有了用武之地。后来又认识了《心语》,我才真正开始了自信充实快乐的生活。

如今的快乐,是写作带给我的,我由衷地感激初中时代的金长庚班主任,他培养有方、教育有术。如果当初金老师放纵我,不把我作弊行为、抄袭文章的错误及时地批评教育,那也就根本不会造就我对写作的热爱。

谢恩师谆谆教导,

树理想孜孜学习。

寒窗三载,承沐恩泽,

除了深深敬爱,

平添无尽感恩。

感谢有您!

铭记师恩,不负韶华。

趁着还年轻,

好好学习,

好好生活。

不辜负恩情,

不辜负青春。

教 师 节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投稿请加anxinlu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编 辑: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anxin20141124)也可扫描上面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陆柳娟铭记师恩(陆柳娟铭记师恩)(4)

Copyright © 2014-2022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