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语录生活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杨绛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1)

01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民警看到一辆载满树枝和柴禾的三轮车在路上行驶着。

除了驱车的人外,柴禾上还坐着一个人与一条狗。这样的行驶方式,其实很危险。

谭警官叫停了三轮车,大爷说,车上的柴禾是拉去卖给工厂的,打成锯末,要做成茶几、写字台、立柜等家具。小小的三轮车上竟载着重达七八百斤的木头。

“多危险啊,拉着人,载着狗。万一出什么事,对你有很大的伤害。”谭警官又多问了一句:“家里人难道都不担心你吗?你爸爸不管你?”

大爷的回答出人意料,原来,大爷的父亲已死了十一年,母亲死了二十多年,哥哥死了十八年了。老婆因生娃娃难产,和孩子一起死了,也死了十一年。

意味着,在同一年里,大爷面临着接连失去父亲、妻子和小孩三位至亲的沉重打击。

谭警官听到后,难以置信。大爷说,在车上坐着的是他弟弟。

谭警官向让弟弟劝说一下哥哥,但是面对谭警官的询问,车上的弟弟无动于衷,四处环顾着并未答应。

大爷这才告诉谭警官:“他说不来,他是傻的。他是药吃瓜了,他讲不来的。”

02

杨绛语录生活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杨绛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2)

底下的评论充满着唏嘘和同情,这不就是现实版福贵吗?

《活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初读此文,只觉人世间怎么会有这么惨的人,好像自己只是没有鞋,而有些人却没有了脚,比较起来,自己好像得到了安慰,暗自庆幸。

再读《活着》,依旧是情难自抑,哭了好几次,但这次不是因为主人公的苦难而哭,而是是为每一次主人公感到幸福的时刻而流泪,正如余华先生在序中写道,

“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深以为然。

说回采访中大爷,据大爷自述,他出生于1941年,当年受访时已经六十九岁了。考虑到弟弟未来无人照顾的问题,他给弟弟买了养老保险,还办了残疾人证。

如果自己以后百年了,他相信自己这样的安排还能让弟弟得到国家的照顾。

谭警官忍不住问大爷:“你这情况吧,搁谁身上谁都觉得特别痛苦。家里面发生这么多的变故。但我刚才见你好像特别乐观,又是为什么?”

“往前看。”大爷还扬起手,一共说了三遍

苦涩的人生太多太多,让人觉得最为难得与深受触动的是:大爷在遭遇这么苦与痛的人生困厄之后,依然坚定而乐观地说出:“向前看。”

诚如罗曼罗兰那句震撼人心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希望大爷一切都好。

杨绛语录生活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杨绛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3)

03

余华所言:

“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于是那些意大利中学生的祖先、伟大的贺拉斯警告我:“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生活和幸存于一枚硬币之两面,其间轻微之分界在于方向之不同也。于《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之意味。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点个“赞”,往后余生,珍惜眼前人,活好每一天。

作者:江湖行路人cc,关注我,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文艺女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