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装影视剧作品里给到北宋宋仁宗赵祯的戏份少得可怜。如果说这世界上有红花,那么宋仁宗赵祯担当的角色一直都是陪衬那个时代无数才俊的大绿叶。没办法,他当朝的时候的确是北宋人文经济最鼎盛的时期,盛产英才,比如我们历史教材里面非常熟悉的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等等。

电视剧《清平乐》是一部为宋仁宗赵祯特别量身制作的一部大型文艺片,电视剧由时下实力派偶像型演员王凯和江疏影主演,算是一部为千年龙逃王宋仁宗正名之作。

宋仁宗为何叫清平乐(和千年龙套王的宋仁宗命运一样)(1)

不禁让人感叹,终于有一部宋仁宗自己担当主角的作品了,终于等到你。

其实以北宋宋仁宗为历史背景下的影视剧作品非常多,但,那个朝代时期的人才辈出,光环大大盖过了平庸无奇的赵祯。

多数的影视作品不仅将宋仁宗的戏份一笔带过,而且展现给大家的人物形象通常也是对太后母上唯唯诺诺,一副力不从心的模样。《清平乐》算是第一部影视作品,为我们展现了赵祯相对饱满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历心图志但奈何力不从心的人物命运。

作品主线围绕宋仁宗一生的几个标志性大事件来拍摄,将仁宗的故事按照时间来推进。

比如剧情一开始,关于生母名分之争,赵祯得知自己的身世,想去见位份低微的生母李氏并意图为李氏正名同朝堂并立两位太后,未果。之后,迫于群臣谏言压力勉强迎娶曹氏为皇后,宠幸舞女出身的张氏,并在张氏死后追封皇后,让一朝并立两位皇后,史无前例。

宋仁宗为何叫清平乐(和千年龙套王的宋仁宗命运一样)(2)

张氏

后宫的戏份比重并不是很多,《清平乐》并没有把戏剧的重心放在宫斗上面,反而描述的后宫是一派和谐的模样。两大主线势力是以曹皇后为代表的曹氏家族低调派和以张氏为代表的冲动派,倒是将内侍宦官穿插在剧中担纲重要的助推作用。没办法曹皇后的做派实在过于清汤寡水,明明很想要宋仁宗的宠幸,但每次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一两次宋仁宗可能还觉得新鲜,时间久了这种过于高冷矜持的做派,仁宗也是觉得没劲懒得继续追宠了。毕竟,天下美人儿佳品要什么没有,曹皇后的性冷淡还是当哥们儿比较合适一点。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性冷淡,才华横溢,能文能武,但就是心气过高,处处都要压官家一头。简单来说就是曹皇后的氛围就是冷气流,吸一口很清爽,但,多吸几口,会风寒,不舒服。剧中的曹皇后明明聪明过人,可是,每次官家明里暗里跟她示意对她有意思想给她宠幸的机会,她都装傻充愣,不了了之。历史上的曹皇后史书记载说是相貌丑陋,仁宗才有临幸,但也是有为仁宗诞下子女的。《清平乐》里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是女主,妆容打扮各方面都非常精细,俨然打造的是符合一副名门望族之女的形象,但是仁宗却对之毫无临幸,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两大主角的感情线模糊不清,鲜有能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不温不火,故事情节推进缓慢,剧集拖沓,实在让人没有追下去的动力。

宋仁宗为何叫清平乐(和千年龙套王的宋仁宗命运一样)(3)

惊鸿一瞥

当然,除了宫廷日常琐碎,前朝政事也是有不少的墨彩。比如,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欧阳修,以及司马光这些我们历史课本里常常出现的重大杰出人物都有编排在剧情里面。《清平乐》中宋仁宗的执政措施和效果描述与实际的历史出入不大,可以看出编剧的用心,尽量在艺术创作上还原北宋真实的宋仁宗一生政绩。宋仁宗做了很多尝试,也是一心想要历心图志,改革变法,最有名的当然是土地改革,但是奈何新旧势力交错,西夏兵马来势汹汹,一己之力,实在力不从心。

同样是以北宋为历史背景下拍摄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凭借精良的制作,高度还原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已经成功拿下9.4分的好口碑,不仅在国内火爆,而且最新消息已经登陆了亚洲各国以及美国电视台轮番播放。这就是文化输出,好的作品会一直流传。

宋仁宗为何叫清平乐(和千年龙套王的宋仁宗命运一样)(4)

但同样制作精良的《清平乐》,似乎在主角人物的感情线上显得过于清淡寡味,就像小学生写的流水线日记一样,平白直叙,毫无波澜。唯一的惊鸿一瞥大概就是剧集开篇的张天爱饰演的陈熙春了,而且真的让人搞不懂有什么必要给予一个舞蹈教坊的教头(曹曦文饰演)那么多戏份,过于拖沓冗长,难道是要歌颂小三儿的柔情断肠吗?!还有就是张贵妃(张妼晗)的饰演者实在没有辨识度,最多能算上是一个低配版的刘亦菲吧!张贵妃的人物设定不太符合历史记载的一见钟情,反倒三番五次的死缠烂打,大呼小叫,情绪起伏不定,真的注定了没有观众缘。

宋仁宗为何叫清平乐(和千年龙套王的宋仁宗命运一样)(5)

想必《清平乐》的创作团队都想要极力给观众带来一个饱满的北宋仁宗的时代画像,争取能够创造一部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样爆红的高口碑高收益的电视剧作品吧,但《清平乐》从人物演员选角到剧情设定感情线穿插都过于清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