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牛车网]
之前,我们将轩逸对比了同系兄弟雷凌与德系对手朗逸,相比下都是互有优劣。在留言中,很多网友还是更关心咱们中国品牌车型的做工和设计,那么今天,小编就将轩逸和领克03进行一下拆解对比,看看日产轩逸和领克03谁的品控更好。
对比车型:东风日产轩逸1.6L XL CVT悦享版;领克03 1.5TD DCT劲版。(车身结构和配置无关)
前部防护结构篇(轩逸):
拆开轩逸前脸的外皮,最上面的是防撞梁的缓冲层,和常见的泡沫不同,轩逸使用了塑胶材料,效果上和泡沫近似。而下面的副防撞梁(也就是行人腿部防卷入装置)上也覆盖了一层缓冲层,材料是泡沫。
轩逸的防撞梁都没有喷涂色漆层,只有防锈底漆层,随着用车时间的增加,较薄的防锈底漆会慢慢被热量和外界环境“腐蚀”,相对于喷涂色漆层的金属部件来说,其使用寿命显然难以保证。
吸能盒结构是配合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吸收分散能量用的,而为了更好的吸能,一般还会设计吸能盒压溃诱导槽,也就是在吸能盒上“开凹槽”,这样可以在槽内使得撞击力度更好的被分散。很遗憾,我们在轩逸的前部吸能盒上未见到压溃诱导槽。
前部防护结构篇(领克03):
领克03前防撞梁为铝合金材质且侧面呈口字型,吸能效果好。吸能泡沫层位于杠皮蒙皮内,前部没有设计行人腿部防护梁。
杠皮内还设计了气压传感器,遇到行人碰撞事故时可激活机舱盖向上弹起功能,减少伤害。铝合金吸能盒呈类蜂窝状,提升了吸能效果,但没有设计压溃诱导槽仅有溃缩点。
对比点评:两辆车在前部防护结构方面基本类似,轩逸增加了副防撞梁,领克03虽没有副梁但增加了气压传感器。领克03还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将防撞钢梁材质改为铝制,成本更高,吸能效果更好。相比之下领克03在前部防护结构方面有微弱优势。
后部防护结构篇(轩逸):
轩逸后部只有一个主防撞梁,上面覆盖了一层缓冲泡沫层,拿掉泡沫之后,可以看到后防撞梁。后防撞梁的吸能构造和前防撞梁是一样的弓形结构,同样,其后部吸能盒也没有设计压溃诱导槽,碰撞吸能效果会大打折扣。
后部防护结构篇(领克03):
领克03后部防撞梁为钢制,正面冲压出大面积吸能凹槽。杠体中间宽两端窄,是常见的规格。但后部并无设计泡沫吸能层,后杠吸能盒仅有一道压溃诱导槽,但设计了多个压溃点,可以起到相似的溃缩作用。
对比点评:轩逸在尾部依旧设置了缓冲泡沫层,领克03虽省掉了这个部件,但增加了多个压溃诱导槽和压溃点,吸能效果更好。相比之下,双方各有优势,并没有绝对的更好。
发动机舱布局篇(轩逸):
轩逸的发动机舱布局显得满满当当,各种管线的布置也都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不利于机舱散热。发动机舱防火墙区域(即靠近前风挡的地方)没有安置厂家的铝箔板隔热层,仅铺设了黑色的隔热棉质层,兼具阻燃的作用。不如铝箔 隔热棉双防护完善。
车头处还有一个细节,行车电脑,变速箱电脑设置的地方有点悬,碰撞事故高危区域。这几块电脑如果受损,车辆立即瘫痪。看的出来,机舱内真的是没地方布置了,只好挤在这里。
发动机舱布局篇(领克03):
领克03发动机防护罩内设计了再生材质隔音隔热棉。机舱内线束由波纹管和复合塑料编织布防护,另有部分裸露。发动机防火墙区域大部分无隔热铝箔板,仅在最下端设有少量。ABS泵位于避震塔顶后部,是安全区域。
对比点评:两辆车的机舱布局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轩逸由于发动机较老,体积大,占用了机舱很大空间,导致布局非常紧凑,甚至行车电脑只能布置在碰撞高危区;而领克03则搭载了新款三缸发动机,体积小,利于机舱布局。相比之下,领克03明显占据优势。
翼子板结构篇(轩逸):
轩逸的翼子板外皮是一体冲压工艺的钢板材料,整体还不错,而外蒙皮这一侧,内部仅有一个三角形的沥青止震贴片。外蒙皮的顶端采用了强力钣金胶进行固定,直接粘合,虽然很牢固,但是维修拆解之后,就变得很麻烦,首先是处理原有的残胶非常困难,还得再用新的胶体补充进去,不如螺栓来的简单便利。
翼子板结构篇(领克03):
领克03前翼子板金属外皮无止震贴片,有发泡隔音材料。车身部分为一体冲压工艺,内部为双层钢板构造,强度得到了一定保证。
对比点评:两辆车翼子板内部设计较为类似,采用了不同材料的隔音止震材料。轩逸唯一的缺点是固定方式采用了强力钣金胶,拆卸维修后不利于复原。
车门结构篇(轩逸):
轩逸的车门内安全防护结构是比较落后的圆形钢防撞梁,但车门门板仍为拼接焊接,影响抗压强度。前门内的安全结构设计:圆形钢防撞梁,加强筋,沥青止震贴,丁基胶止震贴。唯一值得表扬的是丁基胶,成本高,环保且柔软无异味。后门和前门基本一致,但是没有出现丁基胶止震贴。
车门结构篇(领克03):
领克03车门均采用美观度更好的一体冲压工艺制成,内侧钢板面积较大,相应的维护口较小。前门内部设计一道加强筋,一道Ω形状防撞梁,另外顶端辅以宽大加强结构,沥青止震板面积也较大。
对比点评:领克03的车门优势十分明显,不仅采用了一体冲压工艺车门,并且在车门内部均设置了宽大的加强筋。相比之下,轩逸的焊接式车门和普通加强结构都要明显处于下风。
车顶结构篇(轩逸):
车顶棚方面,轩逸的设计是比较让人失望。虽然内饰板里有一块较大面积的隔音棉,但是车顶钢板全无隔音止震贴,怎样的信心能让轩逸认为自己的车顶不会发生共振?再看3道较窄的加强筋结构,周围也没有设计加强板,整个车顶简单到没什么可解读的。
车顶棚内的线束布局也是比较随意,完全手工粘贴胶带固定,甚至都没有专门设计打胶的槽。如果维修顶棚,再重新布线,基本上就是随意贴回去。线束也不存在任何的防护措施。
车顶结构篇(领克03):
领克03车顶并无专门设计加强金属结构,也没有铺设任何隔音棉,四周边框亦没有辅助加强件。整个车顶棚仅在尾部设计了一道比较单薄的加强筋,并在最后方贴合了两片沥青止震贴片。
难以接受的是顶棚内全部线束都用一次性粘合剂固定于内衬板上,如需拆下内饰板,需要把全部粘合剂移除,给维修更换带来极大麻烦。
对比点评:由于采用了全景天窗,领克03的车顶结构显得更加单薄。很多人都担心全景天窗车型的车顶强度,目前来看,确实是个大问题。另外,两辆车在车顶内的走线虽然都比较凌乱,但领克03显得更无章法,并且做工粗糙。相比之下,轩逸的车顶结构要更胜一筹。
地板结构篇(轩逸):
轩逸仅有一层毛毡垫,下面的空间都用大块塑料泡沫填充,整体来看地毡层缺少了防水防潮层,从外表却是看不到的。
掀开地毡,下面露出的白色塑料泡沫真的让人很吃惊。这种材料和常见的泡沫并没有什么区别,并且连泡沫的塑料袋都没有撕。
把覆盖物都去掉,露出地板真实模样,基本上都被贴了沥青止震板,面积之大有些震撼了。不经过计算,全贴上倒是很节约实验经费,沥青板成本很低,多贴总比不贴强。
地板结构篇(领克03):
领克03车内地板结构比较常规,很多线束半裸露,沥青贴片和钣金胶同时出现。地毡层采用一体压制成型的发泡材料,隔音隔热防潮阻燃。
地板内部采用了大面积的钣金胶和小面积的沥青贴片进行止震。钣金胶成本低,易散发异味。
对比点评:在地毡层方面,领克03一体压制成型的发泡材料显然要比轩逸薄薄一层的毛毡层强太多。但地板内部,轩逸大面积的沥青止震板要是要略好于领克03的钣金胶。相比之下二者各有千秋,优点明显,缺点同样明显。
底盘和悬挂篇(轩逸):
轩逸的底盘几乎全覆盖了树脂护板,未发现金属材料覆盖件,符合这个价位产品的用料。发动机下护板未预留保养维护窗口,拆解时螺丝特别多,比较麻烦。
全框式副车架的出现,的确让人比较惊喜。一般这个价位的车型,都采用传统的元宝梁结构,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全框式副车架可以更好的承载发动机变速箱,前悬挂也可以更稳固的安置。未来全框式结构必然成为主流。
轩逸的底盘中央排气通道,虽然使用了铝箔板隔热层,但不是半球纹铝板,而是平面板材,在散热面积上显然小了不少,而且成本低了一些。这些平面铝箔板并不是完全填充覆盖到通道槽内,而是选择性的围绕着排气管布置,尽量节约材料成本。
轩逸的后部扭力梁结构也是非常的简单,甚至连防倾杆都没有,实在是简单至极。
底盘和悬挂篇(领克03):
领克03底盘全覆盖树脂防护板,底盘非常平整,空气动力学优化表现不俗。拆掉护板可见白车身喷涂了防腐层,但有部分裸露。
前副车架为传统元宝梁结构,前后车轮轴承座均采用铝合金材料,有效降低簧下质量优化操控调校。发动机油底壳采用铝合金并带有棉质防护层,变速箱电脑与箱体直连,电脑位置靠前有一定安全隐患。
中央排气通道全覆盖半球形花纹铝箔板,笔直的排气管布局很少见,排气管中部位置设计了一道加强梁。油路管线隐藏于树脂护板内,较为稳妥。
领克03的后悬挂为弹簧和避震筒分离式设计,并带有防倾杆,理论上更倾向于操控性能,下控制臂带有树脂防护壳。
对比点评:在结构方面,轩逸采用了全框式副车架,这在朗逸和雷凌中都是不曾见到的结构,这一点轩逸在同级中还是遥遥领先的。不过扭力梁后悬挂实在是丢分项,相比之下,领克03的独立悬架还是占明显优势。在细节方面,领克03也是优势明显,排气通道采用了全覆盖半球形花纹铝板,后悬挂下控制臂还带有树脂防护壳。那么相比之下,我们认为领克的底盘结构更佳。
全文总结:在前后防护方面,两辆车基本打成平手;而在机舱、车门、地板、后悬挂方面,是领克03更占优势;轩逸的车顶、底盘车架结构要更好。不得不说,凭借着沃尔沃成熟的技术支持,领克已经基本达到了同级合资车型的水准,甚至有些方面确实还更胜一筹。但从轩逸的角度来说,车辆技术的确比较成熟,但像车厢地板等部分,有些过于计较成本,导致做工看起来十分粗糙。通过拆解对比,我们希望能让各位消费者看清车辆本质,同时也希望厂家能够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不要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暗藏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