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格后审方式,在实践中常常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比如将资格后审安排在开标后、评标前由招标人自己进行资格审查等。比如,评标委员会确定中标人排序后,由招标人来最终审查投标人资格等等。这样的错误操作都是对资格后审的主体认识不清造成的。资格后审是相对于资格预审而言的。审查方向一般涉及技术、管理、经济、财务甚至法律等方面的专业问题。

资格后审的审查主体应该是评标委员会,资格后审由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有利于招标人公正、科学和客观地选择符合其在招标文件中设定的标准和要求的申请人,减少审查工作的随意性,规范资格后审活动;有利于将资格审查与评标结合考虑,避免将其人为地分割为两个部分影响工作效率。

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概念 资格后审的主体究竟应该是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