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胃之合穴,又是全身强壮穴之一。它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调胃肠、降气逆、泻热、清神、补虚、益气,临床上应用很广。概述如下

常按足三里穴的好处(深入研究足三里)(1)

(1)调胃肠,降气逆

“肚腹三里留”是《四总穴歌》中的第一句,它简要地指出了足三里穴对胃肠系统疾患的重要治疗作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灵枢·五邪》说:“...…补三里以温胃中”,“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或)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说明只要病在脾胃,无论是阳气有余,表现为消谷善饥的热证,还是阴气有余,表现为肠鸣泄泻的寒证,或是阴阳错杂的或寒或热证,都可以取足三里调治。本穴所以能通治各种“肚腹”疾患,就是因为它具有调肠胃、降气逆的作用。《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可知本穴还适用于胆道病症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对消化系统有明显影响。针刺后,多数病例胃肠蠕动波幅度增加,原来蠕动异常亢进者则可抑制,对胃液分泌的影响也相类似。说明本穴对胃肠功能具有调整作用,对病理状态可促使其恢复正常。对实验性胃溃疡,针刺本穴后可促进其修复和愈合。在患者进行胆囊造影时,观察到本穴对胆囊的收缩作用明显。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唾液淀粉酶含量可显著提高。

常按足三里穴的好处(深入研究足三里)(2)

(2)泻热,清神

临床上,足三里穴还用于降火、清神、泻阳明经热。如《素问·水热穴论》说:“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针灸甲乙经》以治“狂歌妄言”、“痉、身反折,口噤,喉痹”,“乳痈有热”等。灸足三里,还能令火气下降而明目。《外台秘要》说: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后人据此,常灸足三里以防治中风,或称为“保健灸”。宋张杲《医说》载:“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患风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

(3)补虚,益气

足三里作为强壮穴,用于补虚、利气、平喘、利水等。华佗曾用以“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秦承祖说是“诸病皆治”。近代研究,针灸此穴对循环系统有良好影响。单刺足三里可出现血管先收缩后舒张的双相反应,并且可以引起心率减慢。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出血性休克的动物,则可兴奋其循环、呼吸功能,使血压明显升高,对心率、心脏功能也有调整作用。

针灸本穴对血液成分和机体免疫反应也有影响。对实验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家兔,针后白细胞总数在1~2天内迅速上升,其吞噬能力增强。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则可使白细胞总数下降。针刺本穴,还可使支气管哮喘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液中胆碱脂酶的活性增加。在对机体形成抗体的影响方面,针刺家兔足三里等,可使血中调理素明显增加,促进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还使血中备解素生成量明显增加;使血清抗体滴定度比对照组增加10~32倍。实践表明,足三里可提高机体内各种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增进机体防卫能力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还发现,针刺本穴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可见到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分泌活动增强,表明足三里能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和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系统的机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针刺足三里可加速血中乳酸含量的下降,有助于疲劳状态的恢复。

常按足三里穴的好处(深入研究足三里)(3)

本穴治疗范围甚广,《天星十二穴歌》对其主治症曾作过概括:“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胫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光全。”近代临床上多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下垂、溃疡病、菌痢、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等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