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位于黄河北部,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这是一个在河南省也不出名的小县城,不过这里的历史却是非常之悠久。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黄河渡口才改称延津县。
延津县城北二十里左右,石婆固村东头,有一片沙丘,沙丘上有一棵双臂合抱不住的古酸枣树,据说,延津古时被称为酸枣县就是以此而得名。这颗大酸枣树,高数丈,一个人抱不住。
关于这颗酸枣树,还有一个故事
唐太宗时,宫中一位受宠的娘娘得了病,经太医诊治、病总不见轻、太宗降旨、遍访天下名医,病仍不见好转。为此,许多人被砍了脑袋。朝中军师徐茂功夜里偶得一梦,梦中见一老翁对他说:”想治娘娘病,需用酸枣山上大枣仁做药引。”天明入朝,徐茂功把此事呈奏,太宗遂派人到延津来取酸枣仁、娘娘吃了酸枣仁做的中成药,病果然好了。
娘娘病好后,唐王觉得此树乃天下一奇,就派尉迟敬德到酸枣山修庙和亭阁、以感谢神灵。敬德领旨,带领工匠人马,来到延津,先修好了东岳庙。又根据树的形状,修了一座亭阁,阁的东北角露出一个粗大的树枝,人称“龙头”。
据说“当时建阁时,敬德曾把钢鞭挂在树枝上,阁顶的两根大梁是一个和尚化斋得来的,后经鲁班修理,又一夜之间送到此处。
据传,当时象这样的酸枣树共有二十株,其它都长在阁外,慢慢都死了,仅留下一棵。这棵树上的酸枣,大于平常棘果三四倍,味酸甜,核为双仁,透明发亮,看上去活象一对双胞胎娃娃头,如果把枣连叶摘下,挂在屋里,无论放多久,果皮也不枯皱。方园百里的穷苦百姓一有病就来烧香上供,取走几颗酸枣当药吃,真是果到病除。后来,部分达官显贵不远万里来此朝拜,见无酸枣可取,即命家人刮些树皮带回,久而久之,仅存的一株宝树也被刮死了。
明代东岳庙与阁相继倒塌,而枯树根侧却另发新株。当时有姚、高、陈三姓人出资修围墙以护之。继而新株亦死,之后为保护树干,建一座长宽各八尺,高两丈余的方形楼阁,南向留小门,东西山墙上部各有小窗一孔。
阁内棚楼板,楼上北墙中嵌石碣一方,刻“挂鞭处”三字。楼下北墙亦嵌有石碣,镌明代吏部尚书李戴所撰《古酸枣记》酸枣树位于阁之正中,宛如怪石壁立,虽屡遭刀砍斧削,胸围仍有1.92米。唯新株痕迹已不复存矣!
1966年4月,延津县委、县政府对此阁楼进行了修葺加固,并划定保护范围,此处成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