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超市买的肉,竟可能是变了味儿的隔夜肉,甚至是发臭后经过处理的变质肉。据媒体报道,记者6月下旬在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店暗访发现,店员每天备货时最先处理的就是头天未卖完的隔夜肉:不新鲜、味不大的作为特价肉卖;臭味明显的冲洗去味再上柜台;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直接绞馅或灌香肠。对此,大润发8月16日在其官方微博致歉,称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即日起将在全国门店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超市隔夜肉太恶心了(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1)

记者拍下的肉质加工画面触目惊心,超市服务员心照不宣的做法令人难以置信。大润发是大型知名连锁超市,相信许多消费者都是冲着这个牌子、以为大超市品质过硬,才去选购商品的。当这些消费者看到一块块变质肉被堂而皇之地端上柜台,心里必定失望透顶。作为一个门店遍布多地的大品牌,竟然有分店售卖变质的肉,难道为了赚钱可以昧下良心,为了节省成本可以丢掉这么多年打拼下来的声誉?令人作呕的,是臭肉;令人愤怒的,是经营者逐利时丢掉的责任心。

食品不鲜,声誉也难“保鲜”。虽然被曝光的是一家门店,但要为此付出代价的,是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口碑;要对此反思的,更是企业对所有门店的管理模式。大润发在声明中称,对食品安全及操作流程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这不禁引人发问,这种“规范和要求”为何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和遵守?济南省博店暴露的问题,是偶发事件,还是已成惯例?一家分店如此,其他门店是否存在类似乱象?无论是涉事门店还是超市品牌,要当心被一块“臭肉”坏掉一锅“好汤”。

发臭生鲜肉被曝光后,网友除了表达愤怒,也纷纷晒出自身在各地超市的“踩雷”经历。超市在食材上玩猫腻,餐饮店在加工时不规矩,这些问题屡屡出现在公众视线,也拷问着监管的力度和强度。让顾客吃过期变质的食品,这样的商家应该吃到监管的罚单,更要吃到深刻的教训。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的食品,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要释放出鲜明的信号:踩踏食品安全红线、不顾食客健康权益,必须依法严惩;只有保证顾客的食品安全,才能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

(原标题: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食品“变味”,臭的是声誉)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 辛音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