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区。 约建于公元 15~16 世纪。也是古印加帝国大型城堡和祭典中心。

1.马丘比丘史话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1)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2)

马丘比丘城堡是古印加帝国城堡的遗址,在20世纪才被发现。它位于秘鲁南部库斯科城西北112千米的高原上。古城四周环绕着崇山峻岭,城堡的两边都是600米的悬崖峭壁,山下是激流湍湍的乌鲁巴姆巴河,地势十分险要。城堡的面积13平方千米,海拔2000多米。据考古学家估计,这个城堡是在古印加帝国前期就开始修建的,距今约有两千多年。

“马丘比丘”在印加人语里是“古老的山顶”的意思。据说,早在9世纪初,欧洲文明之花尚未开放时,印加人就已经在安第斯山脉东部的一个海拔几千米高的山顶上,用花岗岩建造起这座宏伟的马丘比丘都城。里面有神庙、宫殿、城门、广场、道路等建筑物。后来因为人口不断增加,食物和用水发生了困难,印加人才从这里迁移到库斯科高原,建起了库斯科城。

印加帝国是印加民族建立的国家,从11世纪中叶到1532年统治着现今秘鲁一带地区。“印加”一词在当地克丘亚语里的意思是“国王、王子或首领”。“印加帝国”这个称呼是后来西班牙人起的。印加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塔万廷苏约”,意思是“世界的西方”。印加民族创建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印加文化,它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主要文化之一。后来,由于印加皇帝瓦伊纳·卡帕克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随之而来的内乱使这个古老帝国轻而易举地被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了。1553年8月,皮萨罗密谋绞死了阿塔瓦尔帕皇帝后,率军开进了库斯科,印加帝国从此消失。印加王朝的幸存者们穿过秘密山道,逃到建筑在安第斯山中的印加帝国最神秘的古城马丘比丘去了。

2.古城的发现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3)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4)

为了掠夺更多的金银财宝,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脉的群山丛林里,一再寻找神秘的马丘比丘古城。但他们却没能找到任何踪迹。在随后的300多年里,怀着各种不同目的的探险家们,踏遍了库斯科周围的丛山密林,找寻这个神秘的印加古城。他们也一无所获。直到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拉丁美洲历史的年轻教师海勒姆·宾根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库斯科西北112千米的乌鲁巴姆巴河的两个峭峰中间找到了已经隐没400多年之久的马丘比丘古城。他后来回忆当时的心境说:“我像是被符咒镇住了,几乎无法呼吸……这是我一生中见过最美的石造建筑。”

其实在少数西班牙人绘制的地图和文件上,都曾出现过马丘比丘的名字,但是除了住在遗址附近的两户农民外,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这座城市的存在。1912年和1915年,宾根又分别率领两支考察队回到马丘比丘,进行有系统的挖掘和考察工作,在这段期间,他还完成了对印加古道沿途所有遗址的考察,并发表大量相关论著,其中最有名的是《失落的印加之城》。他在书中表示,马丘比丘就是印加帝国的最后要塞—维卡邦巴,不过这种说法已被后来的学者推翻。至于它建于何时,由何人所建,是要塞、行宫还是祭坛,宾根及当时的学者都未能确定。经过不断考察和挖掘,考古学家整理出来的遗址共有250平方千米,分为农业区和城市区,两者面积大致相同。

农业区是一大片顺着山势层叠而上的规整梯田,部分地区还葬有印加人的遗体。农田的西侧下方则是城市区,这里又被一片绿草如茵的广场分隔为上城和下城,上城聚集了许多寺庙、祭坛和贵族宅第,其中最著名的是太阳神庙。这座神庙建在一块巨石之上,庙墙沿着石壁向上砌筑,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与人工,十分壮观。此外,上城区的主要建筑还有公主殿、主泉池、三窗庙和主神庙等,均以精工打磨的石块建成。下城为仓库和一般平民百姓的住所,虽不如上城区精致宏伟,但其中也不乏与自然景观结合的佳作。

自从1911年宾根向世界宣布马丘比丘的存在开始,各方学者便不断展开对它的研究,而随着科学仪器的日益精进,笼罩在马丘比丘的迷雾也逐渐被揭开。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证明,这个地区曾存在着一个印加省,除了马丘比丘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村镇和祭祀中心,但规模和形制都比较小。至于人们弃城而走的原因,一说是因为附近冰川消失,严重的干旱使人们不得不放弃这座城市;另一说则是位在100千米之外的维卡邦巴统治者为了在周围布下防线,以抵御西班牙军队的进攻,不惜撤走马丘比丘的居民,并放火烧毁城市。

3.印加建筑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5)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6)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列为中南美洲最灿烂的三大文明,但由于在西班牙统治时代的破坏,多数无法存留至今,幸好尘封在深山密林的马丘比丘使印加时代的建筑工艺得以完整呈现,供后人研究和凭吊。

马丘比丘的建筑全部由安第斯山的花岗岩所建,所有石块均凿成方形,有些经过打磨,部分则未经打磨。打磨过的石块用来建造神庙、祭司和贵族住宅所用;普通民房、仓库和梯田则稍加打磨,以及未经打磨的石块垒成。无论何种建筑,其上层石块均比下层石块小,连同门、窗的面积大小也都是从下往上递减,有些还呈下宽上窄的梯形,这种做法除了容易堆砌外,因上方重量轻,可以发挥相当大的抗震作用;再从美学的观点来看,还会产生比实际高的错觉,与周围的山势搭配协调。

印加建筑着重实用性,外观上并无过多装饰,但偶尔也会在石壁上出现蛇之类的浮雕图案;此外,由于以太阳为主要信仰,所以城市中并没有任何神像雕刻。

印加人在梯田的外壁还用花岗岩堆砌挡土墙,这些石块均被凿成大小不一的圆形,乍看之下杂乱无章,但若仔细端详,就可发现所有石块均能紧密嵌合,而这样的工程需要许多优秀的工匠才能完成,当时工程之浩大,令人难以想像。

最使人困惑的是,这些遗址上的石块,大的几十吨重,小的也有十几千克,这对当时只有石制工具的印加人来说,无论在搬运或加工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石块之间又无任何填缝材料,但其密实程度,却连刀片也无法插入。目前有不少专家学者试图从物理学的角度解开这个谜,并仿造印加人加工石块,可惜结果均不理想。

4.上城区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7)

上城区位于遗址的西侧,以宗教建筑、祭坛和贵族宅第为主,其中又以巨石上的太阳神庙最著名。1980年初,考古天文学家阿沙欧·阿斯特诺摩发现,每年到了固定的同一天,从神庙东侧窗户射进的阳光,刚好会与刻在地面的直线成直角,因此推测,这里不但是用于朝拜太阳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天文观测站。

太阳神庙的旁边有一座公主殿,根据推测,它可能是印加后妃的住所或是祭天妇女暂住之处。神庙北侧的主泉池是供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与主泉池相对的皇家区则是王室成员以及贵族们的住所。

在马丘比丘古城的最高点上,有一个由巨石雕刻成的多面体坐标—印地华塔纳的拴日石。学者发现,如果将围绕在马丘比丘东、西、南、北的四座大山连成一个十字,拴日石刚好就位在中间的交叉点上。

5.下城区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8)

下城区多为民居建筑和仓库,因此在建筑工艺上不如上城区精致和宏伟。下城区中最宏伟的建筑就是神鹰庙,其前方有代表神鹰羽翼的巨石。海勒姆·宾根还在神鹰庙的地下发现一处地窖,里面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壁龛,因此推断这里曾是一座监狱,并命名为监狱群。但近代研究表明,印加帝国并没有建筑监狱,对犯人的惩罚只有剥夺其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肉体惩罚和死刑等几种。另一座奇特的建筑是研钵屋,研钵屋得名于室内地面上两个类似研钵的圆坑。根据海勒姆·宾根的推断,这座石屋是印加人用来研磨食物的加工厂,但近代的研究则发现,这两个圆坑并不能用来研磨,因此有人认为圆坑平常贮有清水,可以用来反射日月星光,是印加人的天文观测站。

下城区民居的石墙上还有突出的石鼻和石环,是用来固定屋顶的木梁和茅草的。目前下城区修复了几间民居,游客可入内参观。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尚未完工的建筑,散落一地的石材,则是过去印加人仓皇而走的见证。

6.农业区和墓葬区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9)

马丘比丘的农业区位于遗址南边,占了总面积的一半,这里除了规整的梯田外,还建有守望者之屋和守田者之屋。守望者之屋是一座有三扇窗户、茅草盖顶的石屋。由于城市区就位于它北侧的山脚下,因此这里成为俯瞰全城的最佳景点。

由于农用土地的面积相当广大,因此学者认为,马丘比丘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不过也有人认为,“圣城”的粮食应该由其他城市供应,这里只是用来种植草药或进行农业研究的地方。

在守望者之屋附近及周围的山坡上有一个墓葬区。墓葬石是靠近守望者之屋的一块经过人工凿刻的大花岗石。海勒姆·宾根曾在这里发现很多古印加人的遗骨和木乃伊,因此他推测这块巨石可能是用来进行活人血祭的祭坛,或是用于晒干尸体、制作木乃伊的晒台。墓葬石上凿有石阶,上面的石坑大概是搬运这块大石的支点。

7.印加古道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10)

秘鲁马丘比丘来历(马丘比丘遗址历史文化)(11)

在印加文明存在的近一个世纪中,印加人在其主要人口聚集区建立了连接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全境,以及智利和阿根廷部分地区的交通网,全长超过3万千米,被称之为“印加古道”,其中又以从库斯科通往马丘比丘的一段最著名。这段“印加古道”全长43千米,以花岗石铺设。古道穿越崇山峻岭,有些地段并不好走,人沿着这条路走要翻越三座隘口,相当费力,一般人通常需花四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完全程。不过沿途景色壮丽,又有多处印加遗址,所以每年总会吸引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跋涉者,他们从这条崎岖的古道上步行前往马丘比丘,完成他们的“朝圣之旅”。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