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7日,NBA历史上唯一一场篮筐高度为12尺(3.66米)的比赛在Hawks与Lakers之间展开。在经历了一场打铁大战后,Lakers两分险胜。

自篮球运动发明以来,篮筐的高度一直都是10尺(3.05米)。那么,为什么NBA会在这场比赛中使用12尺高的篮筐呢?这与篮球界对高个子运动员的态度密不可分。

篮球是属于高个子的运动?其实在这项运动发展之初并非如此。

NCAA传奇球星、被视作Georg Mikan宿敌的Bob Kurland在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在高中毕业时我有一个很大的劣势——我太高了,大学教练们不想花时间培养我这样的高个儿运动员。他们认为6尺(Chris Paul的官方身高)的球员更快、更稳。”

nba的史上之最(NBA史上唯一一场篮筐高度3.66米的比赛)(1)

身高7尺(2.13米)的Kurland只收到了来自Oklahoma A&M的篮球奖学金,并被Kansas传奇教练Phog Allen毫不留情地嘲讽为“怪胎”。

最终Bob Kurland和Georg Mikan的成功打破了篮球界对高个子篮球运动员的偏见,改变了篮球比赛的战术和规则,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但在大中锋成为球场核心之后,篮球界又开始担心起高个子球员是否会摧毁这项运动。1957年,《体育画报》便对多位篮球界业内业外人士进行采访,询问他们是否支持限制篮球运动员的身高。

nba的史上之最(NBA史上唯一一场篮筐高度3.66米的比赛)(2)

九位受访者中有三位支持限制球员身高。Notre Dame教练Johnny Jordan认为身高6尺8(2.03米)及以上的球员数量应该限制在30人以内。“他们让 100 万身高不到 6 尺的孩子球可打,因为篮球已经变成了一项靠(高个球员)一个人就能赢的比赛。”Jordan如是说道。

Iona助教Arthur Wilkins表达了和Johnny Jordan类似的观点:“高个子正在从小个子手中夺走这项运动...我们总说不能歧视高个子,难道就能歧视小个子吗?”

其他受访者虽不支持限高,但他们大都认为高个子运动员的优势过大,必须想办法进行平衡。于是有人提出了增加篮筐高度的想法。

nba的史上之最(NBA史上唯一一场篮筐高度3.66米的比赛)(3)

“Dr. James Naismith是为了方便才把篮筐高度设置为10,现在我们应该把篮筐高度改为12或者13尺。”New York University的Howard Cann表示。“更高的篮筐能削弱大个子的优势,还不会伤害小个子球员。”

其实早在30年代初,前文提到过的Phog Allen就已经是12尺高篮筐的推崇者了。针对认为更高的篮筐将会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反对意见,Allen表示:“眼部肌肉能轻松适应篮筐高度的变化,过了适应期,投 12 尺的篮筐和投10 尺的篮筐一样容易。”(有意思的是,在招募到 Wilt Chamberlain之后,Allen马上放弃了这一提议)

nba的史上之最(NBA史上唯一一场篮筐高度3.66米的比赛)(4)

增加篮筐高度,限制高个子球员的呼声在50年代日渐强烈。受此影响,NBA也决定试用12尺篮筐,或许认为George Mikan是最好的样本,他们选择了1954年3月7日Hawks和Lakers的比赛进行实验。

Mikan本场比赛中表现不佳,14次出手仅仅命中2球。尽管如此,在赛后接受采访时Mikan却表示高篮筐让小个子球员的比赛更艰难,大个子只会更加强大。

多数参赛教练和球员都表达了类似看法,其中不乏小个子球员。Hawks后卫Bob Harrison强烈要求恢复10尺篮筐,他认为12尺篮筐“太糟糕,太可怕”,Lakers后卫Slater Martin则打趣道:“我提议篮筐改成6尺高,这样我就能成为Mikan啦~”

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实验后,NBA再也没有使用过12尺篮筐。

1954.3.7 Hawks vs Lakers 比赛数据

尽管此后篮球界一直有推行12尺篮筐的实践,但正如你所见,10尺篮筐现在仍然是世界主流。12尺篮筐最近一次引发热烈讨论应该要追溯到13年前了,不过那次也属于玩票性质——Dwight Howard希望能在全明星扣篮大赛上使用12尺篮筐进行一次扣篮,以显示他出众的弹跳力。

随着规则的变动与技战术的丰富,高个子中锋已不再必然是球场霸主。观察前人对于高个子运动员态度的变化,不禁感叹这项运动经历了多么令人惊叹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