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的眼中,做皇帝总是令人向往的职业,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生在皇室家族,总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毕竟一出生便含有金钥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除了天上的星星月亮想要不一定能拿得到,其他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但倘若王朝走向了衰落,做皇帝的,则不尽是快乐与欢心了……

所以有明末的崇祯皇帝,在城破之时,为了不像宋徽宗子孙那般受尽侮辱,挥剑砍杀自己的子女,叹息说:为什么你要生长在帝王之家?

也有像不过十二三岁的南朝宋顺帝刘凖,在萧道成逼迫自己禅位,悲痛地说道:“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他的堂兄刘子鸾临死前,也悲愤地对左右侍从说:“愿后身不再生帝王家!”

一句话说出了身为末代皇帝的悲哀。

末代皇孙最后经典(末代皇孙的悲哀)(1)

末代皇孙有许多无奈和悲哀

还有一些皇孙子孙,即使隐姓埋名,想要在乡间山野,做一个平庸的田舍翁,也不可能;像南齐建安王萧子真,在被杀之前躲到了床底下,被牵出来后拼命叩头乞求为奴,却终还是被杀。

其实一开始,末代皇子皇孙还是比较有尊严的,所以末代的皇帝大概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也还能够活得有尊严。

比如汉献帝刘协。虽然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热血的四有青年,甚至还谋划了衣带诏之事,想要学习汉桓帝绝地反击、诛除梁冀的做法,可惜跟老辣的曹操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嫩了一些,最终一辈子也走不出曹家的五指山。

最后,曹操病逝,曹丕上位,即策划受禅即皇帝位,让出皇帝宝座的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境内,可以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而且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而后刘协又安稳地活了14年,寿终正寝,享年54岁。他死后,魏明帝曹叡还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的礼仪安葬了他。

汉献帝刘协做了31年的皇帝,在古代封建300多名帝王的芳名谱上,在位时间都可以进入前二十名了,作为末代皇帝,也是不容易的了。

末代皇孙最后经典(末代皇孙的悲哀)(2)

汉献帝

曹魏的最后一任皇帝曹奂,也得到善终。在魏国灭亡后,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司马家族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其实司马家族不仅对曹魏的最后一任皇帝仁厚,对待蜀汉的刘禅,东吴的孙皓,也是一样宽容。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曹魏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后,生活压力甚至比他在蜀汉时还小,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而东吴末帝孙皓,虽然在东吴专于杀戮,昏庸暴虐,但是在东吴灭亡,投降西晋的时候,仍然被封为归命侯,在洛阳居住,司马家族也没有给他们怎么样难堪的日子。

三国后主们能够得到善终,真还要感谢曹丕树立的光辉榜样。

末代皇孙最后经典(末代皇孙的悲哀)(3)

愿下辈子不生帝王家

可惜这样的榜样没能够做好传承,这样的好事也没能够在晋朝上演。

西晋“永嘉之乱”,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刘聪建立的汉赵朝廷俘虏,而后在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因为有晋朝旧臣看到了号哭,引起刘聪的反感,没过多久,司马炽就被毒杀了。

而后,在长安即位的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也被汉赵俘虏,刘聪对司马邺百般羞辱,外出打猎的时候,就叫司马邺执行车骑将军的职务,穿着戎服,手执戟矛,在前面开路,让百姓聚在路旁观看;宴会的时候,又让司马邺行酒,洗酒杯;上厕所的时候,又叫他拿马桶盖。

可是即使这样,司马邺还是没能够躲开被杀害的命运,最终被刘聪在平阳杀害,终年十八岁。

像司马炽和司马邺这样的末代皇孙命运,还算是比较好的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末代皇孙们几乎都躲逃不过不得善终的命运,而且,还更为惨烈,朝代更替,新王朝对前一个王朝进行清算屠杀,连根拔起,因果报应的,屡屡上演。

末代皇孙最后经典(末代皇孙的悲哀)(4)

司马邺

先是,司马懿的后代子孙,几乎都被刘宋王朝的建立者刘裕屠杀殆尽;而后,刘裕的后代子孙,在王朝更替的时候,又几乎被南齐的建立者萧道成把他的子孙杀个精光;萧道成杀人子孙,自己的子孙三十余人,又几乎被自己的侄子萧鸾诛戮殆尽;萧鸾的子孙,又被南梁武帝萧衍杀得差不多……

隋朝秉承南北朝习俗,这种朝代更替则前朝的皇家子孙尽被屠戮的命运依然没有多大变化:先是隋文帝杨坚窃取了宇文氏的郭嘉,杀尽宇文泰后代子孙;而后,冥冥中,又有复姓宇文的宇文化及,来把杨坚的子孙屠杀的几乎绝种。

到了唐宋,因为国祚较长,所以有了开枝散叶的皇家子孙,可是在灭亡的时候,皇家子孙也难免逃过被集体灭亡的命运,如唐朝白马驿之祸期间,朱温叫来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摆酒请他们吃断头饭,待诸王子饮酒尽兴后,蒋将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又如北宋靖康之祸:被俘虏至燕京的,开始共有宗室队伍三千多人,到达燕京后,只剩下一千几百人,而且十人九病;宋徽宗生有子女66人,除了赵构幸免于难,其余均被俘虏,最后屈死在天寒地冻的北方……

末代皇孙最后经典(末代皇孙的悲哀)(5)

北宋末世皇族大都饱受屈辱

让我们简单的翻开史书记载的冰山一角:

戊戈,(宣城王萧鸾)杀桂阳王铄、衡阳王钧、江夏王锋、建安王子真、巴陵王子伦。

铄与鄱阳王锵齐名……是夕,遇害。

江夏王锋,有才行……手击数人皆仆地,然后死。

宣城王遣典签柯令孙杀建安王子真,子真走入床下,令孙手牵出之;叩头乞为奴,不许而死。

又遣中书舍人茹法亮杀巴陵王子伦。子伦性英果……因仰之而死,时年十六。法亮及左右皆流涕。

……

“周文帝(宇文泰)子孙尽矣……”;

“宣帝(宇文赟)子孙又尽矣……”;

“于是宇文之宗族,亦无在者”……

“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

“(隋朝)唯齐王暕有一遗腹子,随萧太后入突厥,后归于唐,官尚衣奉御,杨氏之种仅延此一线……”

比较温馨一些的,有像北宋赵家王朝对于柴荣的子孙,不仅没有血洗清算,同时还对他们优待有加。

也有像南朝的萧衍,夺得皇位之后,毕竟是位信佛的帝王,除了对萧鸾子孙进行清算,其余萧家宗室,以及往前的南宋刘氏,乃至东晋司马后裔,总算能够被较为宽容的对待;

所以宋朝王室可以在大江南北开枝散叶,而萧氏家族更是在自己的国家灭亡后,才开始其飞黄腾达的命运,唐宋时期,萧氏望族名人不计其数,“萧郎”一词,也成为了那个时期美男子的代称……

末代皇孙最后经典(末代皇孙的悲哀)(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