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

常香玉

2005年7月17日,媒体披露了一份常香玉大师去世一年前写下的声明:收回陈百玲对“小香玉”艺名的使用权和继承权。

该消息一经报道,人们对常香玉的决定议论纷纷。有人猜测这是常香玉和孙女“小香玉”之间的家庭矛盾;也有人说是因为小香玉经常凭借艺名敛财,“戏比天大”的常香玉气不过才收回了艺名。

从常理来看,此举太过无情,一般富贾名家在死后都希望孩子们可以过得更好;而常香玉恰恰相反,收回孙女的艺名,这不无异于砸了孙女的饭碗嘛。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2)

常香玉

其实并非常香玉不近人情,一切都是因为陈百玲成名后忘了初衷和自己的责任,一味糟蹋常香玉的心血和成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演艺大师的精准总结。常香玉为了在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从小便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汗水。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九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张福仙学戏,每日刻苦练习,朝起暮息。

1934年,11岁的常香玉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坎儿,张氏族长不准常香玉学戏。在那时,戏子是没有身份地位的下九流,唱戏不过是供达官贵人无聊时的一种消遣罢了。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3)

常香玉剧照

张福仙为了让女儿继续学戏,于是让女儿改姓干爹常会庆的姓,并取名西楚霸王项羽名字的谐音“香玉”;他希望女儿能像霸王一样取得非凡的成就,拥有响彻历史尘嚣的影响力。

果不其然,常香玉的表现不负所期。13岁便主演了六部《西厢》,名满开封。

而且她不仅表演得好,更善于学习,将河南不同地方的戏曲特点进行融合加以创新,开启了新的豫剧时代。

1937年2月,在开封大学两位教师汪镇南和史书明的帮助下,以张福仙领头、常香玉挂头牌的戏曲研究社在开封醒豫舞台成立了。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4)

常香玉剧照

研究社的剧目繁杂多样、新奇夺目,吸引了不少当地观众;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醒豫舞台人头攒动,场场爆满,主演常香玉更是声名鹊起,一时风光无两。

令人惋惜的是,常香玉自从15岁生病之后,就不再演武戏了。但是她并不放弃,转而研究起了青衣、花旦的表演方法,领会颇深,“常香玉”的名声在河南也越来越响亮。

可是,人生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不过区别于人们面对逆境的态度不同罢了。有的人低头附和,有的人奋力抵抗。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5)

常香玉剧照

常香玉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人。

随着常香玉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低俗权势之人的注意。

1943年,20岁的常香玉受邀来到宝鸡的一个地主家唱戏,地主李樾村平日里鱼肉乡里、欺行霸市,家里已经有多房妻妾,还要再娶小妾并办喜宴。

常香玉是极其不情愿给这种人唱戏的,但是由于李樾村在当地的势力太大,不好直接驳了他的面子。

于是,常香玉硬着头皮去了,但是她不愿因此辱没自己在戏剧界的清名;因此,常香玉在喜宴上,故意唱了一曲不吉利的《鸳鸯梦》。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6)

常香玉

该曲目讲的是夫妻恩爱,却因故分开,最后殉情的故事,类似《孔雀东南飞》的情节。

别人喜宴请人来唱戏是为了增加点喜气,常香玉却在这儿给人唱衰。别说恶霸了,是个人都不依她。

果然,恶霸不是吃素的,直接动手,让手下朝台上的常香玉扔碟砸碗,并扬言让她知道点“做人”的道理。

常香玉将扔来的碟子碗悉数扔回去,李越村见常香玉还敢反抗,瞬间火冒三丈,掏出一把手枪对准常香玉。

常香玉顿时也被吓得一激灵,随即坦然。她跳到桌子上指着心口说:“打!朝你姑奶奶这儿打!十八年后姑奶奶还和现在一样大!”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7)

常香玉和陈宪章

常香玉知道这一闹就不可收拾,为了不受恶霸折磨,遂取下手上的金戒指吞下。

众人一时懵了,包括李越村在内,他虽然势力极大,一般人动不了他,但是他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下担上一条人命,为自己惹下麻烦。

同台的朋友都催着常香玉将金戒指吐出来,常香玉坚决不吐,人们只能将她送往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让常香玉吃韭菜,常香玉赌气般不吃。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常香玉才心甘情愿地听劝。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8)

常香玉和陈宪章

这个人就是陈宪章,比常香玉大六岁,他们在宝鸡的一次戏曲研讨会上相识。

他在会议上对戏曲的见解和研究,令常香玉十分欣赏;再加上常香玉所说的“眉清目秀人忠厚”的外貌加持,常香玉不禁芳心暗许。

当陈宪章到了医院,劝常香玉吃下韭菜时,常香玉扭过头,答应了。

此后,常香玉和陈宪章的感情渐渐加温;但是,常香玉依然有所顾忌,因为陈宪章是已婚人士,和他在一起必然有损自己的名誉。

于是,常香玉告诉陈宪章,自己择偶有三大原则。一是不嫁有妇之夫,二是不嫁当官的,三是对方必须支持她演戏。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9)

常香玉和陈宪章

陈宪章这下犯了难,三样要求他占了两样;而且,常香玉的父亲也极力反对女儿和他有瓜葛。

张福仙为了斩断女儿和陈宪章的情丝,决定离开宝鸡。临走之前,常香玉和陈宪章见了一面,诉说她的情意和无奈,让陈宪章忘了她。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二人便没有了联系。平日里常香玉跟着父亲师兄们照常唱戏,到了晚上常香玉时常感到落寞和难过。

日复一日,常香玉对陈宪章的思念之情再不能忍耐,于是,她趁机跑回了宝鸡。

二人一见面,就紧紧相拥在一起。常香玉委屈地说:“怎么那么久,你都不给我写一封信?”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0)

常香玉和陈宪章

陈宪章则兴奋地告诉她:“我离婚了,也辞官了,如今是自由之身,可以娶你了。”

不久,常香玉嫁给了三婚的陈宪章。陈宪章原配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二人话不投机,以离婚收场。

二婚妻子是自由恋爱谈的,据陈宪章说,感情不和,才决定和二婚妻子离婚,与常香玉无关。

虽然陈宪章和二婚妻子离了婚才和常香玉结婚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即使常香玉强调自己不是第三者,但是她在陈宪章还是已婚身份时就和他暧昧不清,互诉衷肠,这很难说她是清白的。

纵观历史名人,有几个人的私德可以经得起推敲。同样,常香玉的豫剧成就、艺术贡献和处世之道以及爱国情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她的私德有亏也是不争的事实。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1)

常香玉剧照

常香玉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嫁给陈宪章,好在婚后夫妻感情稳定。而且常香玉爱屋及乌,对待继子也视若己出。

不久,二人的第一个女儿“常小玉”出生,随后常香玉又生下一子陈家康、两女陈小香、常如玉。

从女儿们的名字上可以看出,常香玉希望她们可以做出像自己一样的成绩,但这样过高的期许同时也桎梏了她们的天性。

大女儿从小跟着常香玉上台演出,二女儿做豫剧幕后工作,小女儿是常香玉最看重的有天赋的“常派传人”。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2)

(右一)常香玉和梅兰芳(中二)

但是小女儿常如玉不愿一直生活在母亲的光芒笼罩下,这让她感到窒息。

于是,为了躲避母亲逼着学习戏曲的生活,常如玉远走外国留学,一去便是十年之久。

女儿的出走,让常香玉眼中的光芒暗淡了下来,没有人可以继承她的衣钵,“常派”豫剧如何传承下去。

眼看京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得红红火火;梅葆玖更是子承父业,将“梅派”京剧发扬光大。

而她“常派”却无传人,豫剧一点儿也不逊色于京剧,难道豫剧就要一直甘居人后吗?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3)

常香玉和小香玉

直到几年后,孙女陈百玲表现出极高的戏曲天赋和热爱,常香玉的眼中才看到光。

陈百玲是常香玉继子陈金榜的女儿,并不是与她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并且家里人都不希望孙女学戏。

学戏除了传承的责任,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果不能红,就等于毁了孙女的一生。

能否大红大紫,是一门玄学;即便是出身名门,也不一定能红。但是常香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将孙女作为传人栽培。

从此,陈百玲开始跟着奶奶刻苦学习戏曲。1980年,陈百玲应邀去西安市主演豫剧《红娘》,这一场演出轰动全场,陈百玲被西安市誉为“神童”。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4)

常香玉和小香玉

陈百玲不俗的成绩,让常香玉决定大力扶持孙女。

于是,常香玉给孙女起了一个艺名“小香玉”。

常香玉给孙女取名,意在借助自己的影响力,让陈百玲有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而小香玉也确实没辜负奶奶的苦心,学习进步速度惊人,深得常香玉真传。

有一次,祖孙二人同台演一个角色《花木兰》时,小香玉的声线、台风和常香玉的一模一样,没有人能分辨出来花木兰是两个人演的。

从此,小香玉正式接过奶奶手中的豫剧接力棒,登上各大舞台,将经典豫剧带入人们的视野。

小香玉也答应奶奶将传统剧目《白蛇传》、《拷红》、《花木兰》传承发扬下去。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5)

小香玉剧照

在奶奶的帮扶下,小香玉的戏剧生涯混得风生水起。二十岁出头,就已经是响彻河南的名角,这是一般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巨变,人的想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钟爱豫剧的小香玉也不例外。

千禧年左右,时代发展迅速,尤其是媒体行业,电视逐渐代替收音机、庙会戏台。不管京剧还是豫剧,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电视节目逐渐多样化,戏曲逐渐走向衰败。所幸,豫剧受到了河南政府的帮扶,河南电视台于1994年推出了特别豫剧节目《梨园春》,受到观众们的热烈追捧。从此,豫剧稍有回转之势。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6)

小香玉

但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戏曲大局势的衰落是《梨园春》这样的节目也挽救不了的。

小香玉看到了豫剧的衰败走向,而且豫剧的根深深扎在河南,就像京剧在河南名存实亡一样;豫剧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也完全没有立足之地。

为了挽救豫剧、创新并走出一条新路子,小香玉决定去山西发展豫剧,用她自己的话说:“想闯闯”。

却得到工作人员的回复:“你若是想出去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之后再回来都可以,但是你去其他地方发展,我们是不会同意的。”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7)

小香玉和丈夫王为念

小香玉见求情无果,直接将辞职信放在桌子上,和男朋友吴巨民来到山西工作,而且演艺事业丝毫不受影响,还经常受到央视的邀约。

只是慢慢地,小香玉的做法逐渐和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她开始奔走于各大电视台的综艺、小品,不再唱豫剧传统曲目。

而且小香玉在山西办的学校,也和当初发扬“常派豫剧”的誓言截然相反。

小香玉考虑到戏曲的没落和孩子们的未来谋生问题,将学校办成了综合类型的学校,大力创新,打破奶奶的“保守”做派。

她甚至还产生过将钢琴加入戏曲,将戏曲唱成歌的想法;她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找到一种方法,将戏曲与90年代明快的生活节奏相结合,对豫剧进行改革。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8)

小香玉

小香玉的创新想法很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比囿于传统的奶奶与时俱进许多。

只是她在大胆革新的同时,忘了豫剧之根本。倘若在唢呐、二胡中加入钢琴、摇滚元素,那还是豫剧吗?

她这样的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常香玉劝她回到常派豫剧上来,但是小香玉依旧我行我素。

她认为奶奶当时就是在外省唱成名的,自己也一定会在全国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而不是一辈子困在河南。

2004年,小香玉本想在山西大干一番。可没过多久,她就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

为了减少资金流失,小香玉打算及时止损,关闭学校。常香玉听说后,拖着年迈病弱的身体,为她跑了好几趟当地政府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19)

(右一)小香玉和儿子

同年,常香玉病逝。

或许是家里人恼怒小香玉的做法,未将常香玉的情况告知小香玉;或许是祖孙二人矛盾极大,小香玉没有及时回来看常香玉最后一面。

在几天后的葬礼上,小香玉被告知,常香玉女士曾写下声明,收回孙女的“小香玉”之名。

常香玉在声明中称,她给陈百玲起艺名时,就是希望她能常演《花木兰》等三个代表剧目,将常派豫剧继承和发展下去。

陈百玲当初信誓旦旦答应了自己,可是自从1997年以后,行事作派完全变了,再没演出一曲传统豫剧曲目。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20)

常香玉和小香玉

自己也曾经和她多次谈过,只是她根本听不进去,为此失望至极。而且,她还常说:时代变了,豫剧没有发展前途了。

常派传人不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而是借此艺名谋私利,将豫剧商业化。因此,常香玉决定收回陈百玲对“小香玉”艺名的使用权和继承权。

由此可见,常香玉之所以收回孙女的艺名,实在是对孙女失望透顶,不希望自己辛苦得来的成就和名誉,被利用艺名圈钱的陈百玲玷污了。

而在陈百玲看来,常香玉并不懂自己的想法,自己只是想另辟蹊径,不愿意像老一辈的人一样墨守成规。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最后一次上台(祖孙俩有何恩怨)(21)

常香玉和小香玉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万事万物都是发展的,如果不思进取,旧事物必定会被新事物取代。

适当创新是一种新生,但是陈百玲的“创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舍本逐末是她将豫剧变得面目全非的主要原因。

而常香玉的抱残守缺同样不可取,传统固然要传承,只是确如小香玉所说的“时代在改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者生存”。

而且在现代自媒体的冲击下,如果没有独具一格的创新和传承,很难挽救戏曲衰败的趋势。

在保持戏曲精髓的基础上,与当下时代背景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大众的观看积极性,戏曲一定能再次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