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今天正式发布啦最新版的行为规范共15条,1167个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十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十条(最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十条

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今天正式发布啦!最新版的行为规范共15条,1167个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16年修订)

1. 爱党爱国爱人民

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崇敬英雄模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洪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含义。

2. 勤奋学习

学习态度端正,有适合的学习方法,专心听讲,学会独立思考,乐于科学探索。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3. 健康身心

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读、写、坐、立、行姿势正确。乐观向上,了解自我,有学习、生活目标。善于和他人沟通合作,遇到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

  •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要的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范畴转化为日常可见、可学、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北京市新修订的《规范》在精神实质上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特别是个人层面要求转化为中小学生应遵守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领域的具体化。

    新《规范》彰显浓浓北京特色

    在内容上,新《规范》着重体现首都特色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特别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强调学生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的行为要求,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

    新《规范》在继承性和时代性方面实现了统一。既保留具有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北京特色的内容,又增加了反映时代要求和学生新变化、新特点的内容,积极适应了我国、特别是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中小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规范》强化正面倡导

    新修订的《规范》一方面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尊重他人、勤奋学习、保持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勤俭自立、遵守公共秩序、珍惜资源、珍爱生命、文明上网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新《规范》的内容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各项规定在强化正面倡导的同时,还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比如要求学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为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规范》提出“认识并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乘坐公交车、地铁及购物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人士让座,公共场所靠右行走。”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提出要“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要的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范畴转化为日常可见、可学、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北京市新修订的《规范》在精神实质上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特别是个人层面要求转化为中小学生应遵守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领域的具体化。

    新《规范》行为要求更加细化

    新修订的《规范》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四个维度研究确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基本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学生必备的、关键的行为要求。

    《规范》的落脚点一定是行动,新修订的《规范》每一条都落实到引导中小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确实体现了“行为规范”的定位与特征。

    与2000多字的旧版《规范》相比,新《规范》的字数虽然变少了,但内容更全面,凝练更加清楚。“瘦身”后的《规范》无论从表述、结构还是条理上都更加清晰,内容上更加接地气,易学易行,要给这样的变化点赞。

    现在传统节日同学们只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端午包粽子,但节日文化的内涵却少有人知,新《规范》中恰恰提出了要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

    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市教委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引导每一名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规范》发布后,各学校都要将教育部《守则》和新修订的北京市《规范》在学校和班级显著位置张贴,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专门宣讲,让全市中小学生熟知内容和要求。

    作为一线教师,要全面知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内容并以身作则。要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遵规守纪等各面做学生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