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大决战》前面几集,基本是战争风云的酝酿时期,摘要概述了国共两党所面临的局势和高层作出决策的过程我看后的体会是,决战尚未开始,胜负已见分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决战综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决战综述(大决战决战尚未开始)

大决战综述

电视连续剧《大决战》前面几集,基本是战争风云的酝酿时期,摘要概述了国共两党所面临的局势和高层作出决策的过程。我看后的体会是,决战尚未开始,胜负已见分晓。

抗战胜利,日寇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的累累创伤亟待修复治愈。

断垣残壁,田园荒芜,啇业凋零,物资匮乏等,百业待兴,都是需要加以解决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大事。泱泱国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此时此际,期待有一个和平的恢复发展时期,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民心之所向。

蒋介石集团高估了自己,试图挟抗战胜利之余绪,以貌似强大的美械装备军队壮胆,借美国主子的大力经济援助为支撑,象抗战之前对中共中央根地发动的五次围剿一样,再发动一次全面战争,消灭中共军队,毕其功于一役,实现彻底的独裁统治。

蒋介石打着如意算盘,一步步走下去。不幸地是,他的昏招遇到毛泽东的高招,他的阴招谋碰上毛泽东的阳谋,也就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深渊。

首先,他煞有介事地提出了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厢情愿地以为毛泽东决不敢前往,然后,就可以此为借口大造舆论,去证明中共没有和平诚意。

毛泽东以他天姿英纵的大无畏气慨,甘冒生命危险赴渝,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之外。

共产党提出的和谈条件内敛,务实,诚恳,通过民主党派和其它各种渠道昭示于天下,相较于对和谈毫无准备的国民党政权来说,真假和平不言自喻。共产党得了民众拥护这最大也最重要的一分。

这一局,毛泽东举重若轻,谈笑间完胜蒋介石。

蒋介石恼羞成怒,露出了假谈真打的真实面目。和平协议墨迹未干,便不顾生民涂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失之于道义,而失道者寡助。

其次,在战略决策的制定上,国民党实施了“全面进攻”的战略规划,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为之而强为之,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而共产党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全面分析研判,针锋相对地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第三、国民党内隐患丛生,危机四伏。打仗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当时国民经济积贫积弱,捉襟见肘,债台高筑,振兴无方的情况下,只能竭泽而鱼,再作丧失民心之举,导致民怨沸腾。

蒋介石集团统治黑暗,内部贪污腐化日趋严重,争先恐后大发接收财;将士耽于安乐,忙于摘桃子,军心涣散,几无战志。

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怀心思,相互拆台。古有镜鉴,纣有臣亿万为亿万心,周有臣三千为一心,这就是周武王取商以代之的关键。蒋介石集团又在重蹈商纣王的覆辙。

以上都是重大的不利因素,在此情形下发动战争,不仅国民失望,党内有识者绝望,连美国主子也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反观共产党一方,他们上下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发起土改运动,使农民翻身作主,百姓拥戴;厉兵秣马,精心布局,练兵蓄势,枕戈以待。上上下下昂扬向上的斗志势不可挡。

以上是国共两党决战之前比较的三个主要方面,没涉及到的双方在人心向背方面的较量还有很多,细节也很传神,就不在此细述了。

人人都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在大决战开始之前,国民党已尽失人心,共产党赢得了人心,所以我说,决战尚未开始,胜负已见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