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所谓青蛙,请点击上方“关注”,一同解析财经、管理方面的有价值资讯。


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利与弊(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会带给我们什么)(1)

要给“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下个精准定义其实有难度,因为凡观点总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很多人(网络上称为“杠精”的那一类)抬杠成瘾,怼天怼地怼人类,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抬杠的。但为了下文阅读便利,我还是先摆个说法,图个理解方便:碎片化网络浅阅读是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单次几分钟十几分钟)通过网络(主要载体是手机、电脑)进行一段相对完整信息(比如一条或几条微博、微信、微头条、小视频等)的阅读。

虽然已经有人对碎片化网络浅阅读进行过专业调研,但调查对象多为特定人群,比如大学生、农民工等,针对全体网民的碎片化网络浅阅读状况,尚无相关调研数据。但基于经验和常识,对绝大多数网民来说,碎片化网络浅阅读应该是网络阅读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了。本文想讨论是问题是,这种最主要构成部分的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真知还是无知?愉悦还是空虚?

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利与弊(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会带给我们什么)(2)

一、必须清楚基于碎片化网络浅阅读,我们获得的各类资讯,是如何推送到我们面前的。答案为,精挑细捡、精准投喂,即便你主动的网络搜索也是这样。换言之,我们读到的所有内容都是我们想读到的所有内容,信息只在重复,不在增加。

信息时代依仗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猝不及防地降临在我们这几代人的身上,作为最基本的信息终端,手机成为我们连通外界、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我们碎片化阅读到的各类资讯,大多都是通过手机这个信息终端最终呈现到我们面前的。那么,我们拿起手机,随意浏览所看到的信息是不是和此刻拿起手机、随意浏览的其他人,看到的信息是一样的呢?答案肯是不一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打开手机所看到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相关平台为我们每个人定制的,是精准投喂的,换句话讲,你喜欢什么信息,平台就会为你推荐什么信息。所以,你想通过碎片化网络浅阅读来打破你旧有的思维方式,或者改进提升你旧有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最可能的情况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你旧有的思维方式趋于固化、趋于僵化,你渐渐地成为你自己的奴隶,成为永远不可能有新思想的井底之蛙。

资讯平台为我们碎片化网络浅阅读所展现出的资讯,一般经过了多轮筛选,最普遍、最关键的筛选起码有两次,一次是资讯创作者完成创作,将资讯提交给相关平台后的平台初审,这次审核决定了创作者创作的资讯有没有可能与读者见面,只有通过了审核的内容,平台才会进行推荐,并最终展现在阅读者的面前。

那么,已经通过初次审核的资讯,会被推荐给谁呢,也就是展现在哪些人的眼前呢?这需要进行二次筛选。因为,每一个资讯平台,每分钟都有大量新创作出来的、提交并被初审通过的内容,而且,每个资讯平台的每分钟也有大量的用户,在通过手机等各类信息终端进行浏览,平台不可能把所有资讯无差别地推送给所有客户。平台筛选的基本标准是客户喜好,也就是把客户喜好的特定内容推送到喜欢此类内容的客户面前。

平台最了解自己的客户,你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情况、用什么品牌多少价位的手机、平时浏览过的内容类型等等,都是平台了解你喜好的依据,平台通过算法有时候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所以,我们想从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中提升自己,实际上很难,因为你被精准投喂,正如温水中的青蛙,你感觉舒服,你忘了危机,你乐此不疲的原地踏步;平台把这个现象叫做增加了用户粘性,而这也正是平台一直追求的。

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利与弊(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会带给我们什么)(3)

二、既然我们被平台圈养,很难通过碎片化网络浅阅读打破旧有思维方式,基于这种网络阅读有所创新。那么,碎片化网络浅阅读可以带给我们新思想、新知识,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吗?答案是很难,因为这完全取决于阅读者的个人素养。

因为,新思想、新知识一般都是一个体系,碎片化网络浅阅读所读到的,大多是碎片化的思想和知识,阅读者如果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很难真正理解这些碎片化的思想、知识,甚或是碎片化内容所表达的客观意思。举一个亲历的讨论事例看看,前段时间发了一个微头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得意于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的网红专家”,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指出“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不是这位网红专家讲的”,但这句话里并没有包含“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是这位专家讲的”这个意思。

当时,在私信中我还特意又举一例说明“得意于”和“自己说”的区别,举例为:“这位得意于儿子就是天才的保洁阿姨。”(1)这句话包含的、确定的内容有,第一,保洁阿姨得意;第二,保洁阿姨相信“儿子是天才”,所以得意。(2)这句话不包含、不确定的内容至少有:其一,“儿子是天才”的出处、来源,可能来自邻居同事的曲意奉承,也可能来自保洁阿姨的自吹自擂等,不确定;其二,“儿子是天才”的真假,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是假,也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保洁阿姨对“儿子是天才”这事选择了相信,因为她得意。(3)对“这位得意于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的网红专家”句子的理解也是一样的。

但是,总会有人要将自己理解的意思强加给别人,然后加以反驳,这唯一能说明的就是阅读者个体太低的基本素养和理解能力,他们只能在自己理解的层次上理解问题,要他们从碎片化网络浅阅读中获得新思想、新知识,是不是缘木求鱼呢?事实上,即便基本的精神愉悦对于这类阅读者来讲,都是很难获得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创作者创作文字的基本意思,他们只为打发时间,或者填充空虚,他们在痛恨、痛骂别人为什么不和他们处于同一理解层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获得更大的空虚。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此而已。


作者简介:所谓青蛙,供职于高校,管理学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爱好书法、旅游,愿我的文字带给你愉悦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