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长尾巴快艇急速逼近,快艇上手持AK-47的蒙面歹徒向水面投下炸弹,河面上传来一阵阵响声并不断冒起白烟,歹徒向天空开枪,喝令中国船只靠岸。

这是去年一次湄公河上“中老缅泰”四国水上联合反恐演练。一旁的谭建华,“眼泪都快出来了”。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中的遇害者、和他一起跑船的朋友,又出现在他脑海。

谭建华曾是一名民船老板,被武装分子劫持后用枪顶着头抢过钱物。2011年12月,我国与老挝、缅甸、泰国四国联合在湄公河巡航组建一支水上执法队,谭建华“弃商从军”(注:云南省边防总队水上支队,后改制为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护航湄公河。如今,这个35岁“参军”的“老船长”,以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53102艇操舵民警的身份,成为了湄公河上的“活地图”。

湄公河乘船记(湄公河上15年老船长)(1)

谭建华航行训练中密切关注江面情况。 中国军网微信 资料图

“弃商从军”的大龄“新兵”

湄公河上500余公里的航程,谭建华在20多年来已行船近1000次,总航程30余万公里。

1976年出生于重庆万州的谭建华,自小看着长江上往来的船只长大,“小时候觉得掌舵的船长穿着制服,是个很神气的职业,梦想着长大了也能当船长,”谭建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1997年毕业于重庆河运学校。此后,他在长江、澜沧江上,从一名水手一直做到大副。

“湄公河是一条黄金河道。”谭建华对澎湃新闻说,他到云南西双版纳在湄公河上跑船,起初是瞒着家人。2004年,他的梦想成真了,他当上了船长;2006年他和朋友合作买下一艘旧船改装成“渝州3号”,当上了船老板;收入渐渐增多、日子慢慢变好,在湄公河上淘金尽管危险重重,但总是有利可图。

但事实并非他起初想的那么顺利,这里是金三角。

2010年的一天,谭建华的“渝州3号”船行驶到金三角附近水域时,遭到了蒙面暴徒的武装抢劫。“一群背着枪、驾驶着快艇的人把我们的船围住,要求上船检查。他们用枪指着我们的头,让我们抱头蹲下。然后,他们就开始在船上搜东西,看到什么拿什么……”这一次抢劫让谭建华损失惨重。回忆起第一次被抢劫的情景,他有些哽咽。其实,遭遇同样厄运的不单单是谭建华,当时在湄公河上跑货运的船老板几乎无一例外都被抢过。

“每次跑船时,我们把钱捆着扎好放进水缸里,明面上留些烟酒给劫持的歹徒,”谭建华说,直到“10·5惨案”发生后他才知道此前的这种做法太幼稚了。

2011年10月5日,中国货船“玉兴8号”和“华平华”在金三角水域被乱枪扫射,货船上的13名船员被残忍杀害,尸体被抛入湄公河中。“‘玉兴8号’的船长杨德毅是带过我的师傅,‘华平号’的驾驶员王建军是我河运学校的同学,惨案发生前一天我们在河上碰到还打招呼说早点回来,结果再也回不来了。”谭建华对澎湃新闻说,此后他停船两月,每天看吃饭、睡觉、看新闻。有天,他从电视上得知我国将与老挝、缅甸、泰国四国联合在湄公河巡航组建一支水上执法队伍。

湄公河联合执法队伍建立后,需要招聘巡逻执法艇操舵兵,他决定去为国家开船,“为湄公河航道的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谭建华马上找到相关部门报了名。2011年12月,经过层层筛选,富有河道行船经验、善于画出航道图纸的“老船长”谭建华,在35岁时被特招入伍,成为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53902艇的一名新兵。

“重回驾驶舱掌舵后,从今往后这小小的驾驶台不再是我‘讨生活’的地方,而是我的战场和阵地了。”谭建华说,他以一名边防警察的身份开船,不再是以前的船老板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军人,我要像军人一样去战斗,就像为死去的朋友、同学、同胞报仇,心里痛快。”

凭经验行船抓获5名毒贩

2013年,在一次抓捕行动中,“烦躁的知了声、酷烈灼热的阳光、沉闷的心跳,战斗前的紧张让每个人都绷紧了弦,因为大家都很清楚面对的可能是负隅顽抗的武装毒贩。”

谭建华回忆,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可仍然迟迟不见嫌疑船只踪影。难道是线索有误?还是行动暴露?现场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按照上水航速,船只应该到达预定水域了,可现在还未现身。我判断是因为水位下降原因,船只要么搁浅,要么临时靠泊了。”谭建华大胆推测并向现场指挥员建议分队立即出发往下游巡察,对涉及到的危险水域航行风险进行了评估,他自己主动请缨驾驶摩托艇前往水位复杂、危险频发的孟巴里奥浅滩进行缉拿。

战机稍纵即逝,谭建华驾驶老挝001执法艇负责阻断后路,同时对两岸进行一级警戒,防止武装分子疯狂报复。

谭建华克服了水位低、航道窄等重大险情,安全通过了道道鬼门关,在关键时刻驾驶执法船到达事发水域,为抓捕提供了最有力的条件。此次行动共抓获毒贩5名,缴获毒品579.7千克,谭建华被授予个人三等功,此后获得公安部颁发的“优秀士官人才”奖。

“我做船长15年来,对这条河始终保持敬畏,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老手就可以放松警惕。”谭建华说,湄公河上河运不像海运,随时会遇到触礁、搁浅、旋涡和冲下来漂浮的木头等。但这些不足以让他害怕,让他揪心的,是两岸的冷枪和不时出现的蒙面歹徒驾驶的长尾巴快艇。“拆枪、瞄枪、射击、被子叠成豆腐块这些,我也从零开始学,不能因为自己年岁大了却落伍。”

湄公河上的“活地图”

据云南省公安厅的相关资料显示,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原始,滩多流急,礁石林立,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单位成立初期,全体民警一时难以适应湄公河恶劣环境,对湄公河航道及船艇驾驶无从着手。

在这种情况下,谭建华勇挑重担,带领战友们针对湄公河水域特色进行专业训练,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岗位;并多次与地方船商企业沟通协调,对船体设备提出合理优化建议,确保船艇在湄公河上的适航性。

“看水走船、招手拉舵,花三梗四泡八尺,竖大拇指稳舵,竖食指右舵……”怎样看水,怎样记录水纹,怎样看手势,都是当年师傅教给谭建华的,也是在湄公河开船必须掌握的经验。

如今谭建华正在一点一滴地把这些有用的经验传授给更加年轻的民警们。“我愿意把我掌握的所有知识和老前辈用生命换来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带出更多熟悉湄公河航道的技术民警。”谭建华在行船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操作,一边耐心细致地为“徒弟”讲解。

“我开船再牛,也只能开一条船,联合巡逻执法艇现在这么多,不快点带出‘徒弟’,行吗?”除了给中国巡逻船船员授课,因工作需要,他还分别教授了众多老、缅、泰国家的船艇学员。“大家都对他很佩服,他技术过硬,为人很好,教授的驾驶技巧相当实用,在他的指导下,我现在能够独立操作执法艇了。”老挝波乔省军区001执法艇艇长宋鹏说。

除了开好船、教好“徒弟”,谭建华总结梳理多年行船经验,编写了40多万字的《澜沧江—湄公河航行参考图》。该书详细总结了湄公河航道水文、礁石分布、航行注意事项。同时,他绘图编写300多页的《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与引航》,图文并茂地介绍湄公河行船理论,充分发挥一个“河校生”的专业理论功底,总结了湄公河几代跑船人智慧结晶。这些资料,已被西双版纳海事局和水上巡逻队用作内部教材。

据云南省公安厅资料,谭建华行船经验丰富,对湄公河上的水文情况、暗礁分布和激流险滩,都了熟于心。20多年来,谭建华在湄公河行船近1000次,航程三十余万公里,无一次安全事故发生。他被称赞为“湄公河上的‘活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