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

如果你在东莞,如果你恰好有半天的空闲,不妨像我这样,来一场探寻红色记忆的自驾游。

我首先前往的是大迳村,它是厚街镇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一个行政村,与大岭山镇交界。之前我便多次听说大迳村是传统的革命老区,一直想去探索走访,如今终于成行。大迳村里建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约10米,正面镶嵌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泊金大字。纪念碑后的山坡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显得十分静谧与庄严。

我站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凝视着碑文,想象着多年以前的历史画面。这里于1940年发生了“黄潭战斗”,是东莞抗日武装公开打出共产党旗号的第一仗。历史该是多么壮烈与激昂,如今这里已打造为红色主题公园,满是和平与安详,这不就是当年革命烈士的心愿么?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2)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3)

从大迳纪念碑出发,沿着厚大路行驶约15公里,便来到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在人民群众和爱国侨胞的支持下,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我对东江纵队的最初认识,是来自电影《明月几时有》,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十分传奇,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危险任务。但那毕竟只是电影,而通过参观纪念馆,可以让我对东江纵队有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4)

须先攀登一段长长的台阶,方可抵达纪念馆的入口。馆内共有七个展厅,陈列展示着各种历史图像与物品。其中许多物品是由烈士亲属捐赠的,如证书、文件、武器、生活用品等。我在馆内听到一个女生对她同行的朋友说着,她的爷爷辈就是东江纵队的一员,馆里有某件物品是她家捐赠的,不过她不知道是哪一件,她家至今都还能领到政府发放的体恤金。

我参观着馆内的一件件物品,浏览着墙壁上的照片和文字,仿佛看到了许多流淌在眼前的人物事迹。这些人物事迹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芒,怎可被遗忘?我们无法去切身体会那个年代的艰苦岁月,但我们可以去知晓历史,并铭记于心。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5)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6)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7)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8)

在纪念馆里的所有展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王岭村的沙盘模型。大王岭村即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东江纵队曾经的抗日堡垒。我俯瞰着沙盘,在整齐有致的房屋中,标记着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等旧址,这就是当年游击部队机关的所在地。

如今这个村子仍保留着抗日时期的历史风貌,距离纪念馆仅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我来到村子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阳光斜斜照着古老的砖墙与瓦片,整个村子空无一人,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9)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0)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1)

这个村子的结构十分特别,它就像是建设在一片梯田上,整齐的房屋一排高过一排,又像是电影院的座椅。巷子不宽,房屋一座座紧挨着。巷子纵横交错,每走几步便有一个巷口。站在屋后,可以平视前方的屋顶,重重叠叠的瓦片触手可及。站在村子最上方,可以看到一条铺着石板的长巷,如一个斜坡向下延伸着。巷子的名称很有意思,统称“游击巷”。每座房屋都贴上了门牌,如“游击十巷10号”,这就是历史赋予的符号和编号。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2)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3)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4)

我在村子里随意地来回走着,顺着路牌的指引,我找到了一处处当年的旧址。祠堂是会议室,小商店作掩护设立交通站,泥砖民房里创办了《大家团结》报,这是广东敌后地区的第一份革命报纸。当年游击队藏匿在村子里,研究部队及根据地的建设,讨论战略战术等问题。如今这里云淡风轻,仅剩一座座老房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我发现其中某座房子大门两边的对联早已褪色破损,但横批却保存得很好。这不知是何年张贴的对联,“光荣之家”四个字铿锵有力,如一座丰碑屹立在门框上。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5)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6)

我就这样走访参观了一个下午,慢慢地与历史交流对话。那些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事迹,如今也沉淀在我记忆中,融入了我的思想里。

东莞红色记忆(探寻东莞的红色记忆)(17)

时代的巨轮滚滚前行,红色记忆是一种提醒。它提醒着当代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